弹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3-01-27 05:57:03唐寿江
装备制造技术 2013年3期
关键词:工程化弹药装药

唐寿江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兵器系,安徽 蚌埠 233012﹚

弹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唐寿江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兵器系,安徽 蚌埠 233012﹚

弹药是特有的国防装备,其生产技术直接反映了国防制造能力。探讨了我国弹药生产技术现状,指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制约弹药生产发展的瓶颈,针对性地提出推动我国弹药生产技术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弹药;技术现状;弹药生产;发展对策

弹药是武器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杀伤敌方有生力量的主要手段。由于战备的需要,平时,弹药的储备量很大,工厂生产量也较大。弹药在生产过程中,都要经过各元件加工、炸药和发射装的生产与装配、各元件及整装弹的检测与品质监控、弹药包装、装卸、运输等环节,弹药生产技术融合了工艺技术、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是国防先进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弹药的生产能力和水平是体现了我国国防基础,直接反应了国防制造能力和军事对抗能力。

1 我国弹药生产技术现状

我国的弹药生产技术是在上世纪中期从国外引进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手工操作、半自动、自动化到数字化的发展过程,特别是通过本世纪初的单项技术攻关和单台生产设备的研制,以及“十五”期间的安改、技改的实施,突破了一系列制约弹药安全自动化装药的关键技术,拥有以旋入式电底火防爆拧紧机为代表的一批弹药生产技术专利,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弹药生产装备,部分技术和装备也接近了国外先进水平。

当前我国弹药的生产技术已经具备初步的创新能力,弹药生产自动化装备研制,自动化生产线的建设能力,弹药自动化安全生产技术已成为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中的专业方向之一,装药技术和工艺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有些方面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但是目前掌握的技术还处于分散状态,还没形成“技术群”,有很多关键技术有待突破,需要做全面系统的研究。

2 弹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弹药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能源、资源浪费大,生产成本高

我国制造业能耗占全国一次性能耗的55%以上,单位产品能耗超过国际水平15%以上,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足50%,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低20%左右。另外,由于弹药制造工艺落后、设备陈旧,造成能源浪费大、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偏高。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线全都采用了计算机控制和自动化检测技术,可在线自动检测、剔除不合格产品,避免了后续工序中材料和能源的浪费,模具磨损也由计算机监控并自动采集数据,生产品质好,精度高,生产线中的操作与检测人员减少很多,节省了大量劳动成本,且废品率较低,材料利用率得到提高,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生产。

(2)快速响应能力弱,生产效率低

在国内弹药生产中,产品品质、模具磨损检测、控制和操作基本靠人工完成,人为因素影响大,生产率低下。而发达国家大多采用组合式的数控与工装、高精度加工装备,实现了快速工装制造,模具生产的自动化、标准化、精密化程度高,生产设备无须校准,使得生产准备时间大幅度缩短,生产变品种变批量的能力很强,例如,一条生产线上可生产8个品种的炮弹。目前我国虽然少数生产线也能生产4个品种,但更换工装模具很长,模具还依赖技工的经验进行加工,科学化程度较低。

(3)自动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工程化应用缓慢

现阶段我国弹药自动化生产技术和装备的工程化应用工作开展缓慢,弹药自动化装药装配生产线的工程化应用才刚刚起步,很多先进科研成果还停留在实验室里,没有实现工程化,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4)弹药生产品质不稳定,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安全因素

装药装配的品质直接影响弹药的初速、射程等弹道性能,最终会影响到弹药威力。我国弹药装药生产在线中由于品质检测能力较差,不能对装药装配品质实行精确控制,影响了弹药性能的提高。

此外,弹药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中不能做到人机隔离,非危险工序连续化、自动化程度较低,危险环节现场人员多,危险岗位操作人员密集,生产环境恶劣,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近几年在装药厂和推进剂研究所发生过多起重大安全事故,造成较大的人员和国家财产损失,极不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3 制约我国弹药生产技术发展的瓶颈

从我国目前弹药生产技术发展状况看,制约我国弹药生产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研发力量分散,相互交流匮乏

我国弹药安全自动化生产技术与装备的研究机构有四、五家,但大多上各自为政。虽有技术优势,但对操作使用习惯、工程化需求、生产现场管理等不熟悉;工厂只注重产品的生产,对其它企业的同类产品的生产流程与工艺未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机构和企业都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实行技术保守,互不交流,可借鉴的装备研制经验非常少,造成每条生产线的建设都成为一个新课题。

(2)基础技术储备不足

在弹药自动化生产技术成果转化方面,缺乏专门的研究机构,从事转化工程应用的技术队伍较少,技术与能力分散;同时对弹药生产技术投入,主要在技术改造、安全改造方面,对基础技术研究、科研开发和工程化应用条件建设的投入较少,使得基础研究落后,技术积累不足,创新力不强。很多生产线的效率、品质得不到提高,主要原因就是在弹药生产工艺技术中,自动装药装配生产线的总体仿真优化、物流自动化、高速精度称量、高精度压力控制、装药品质与外观疵病自动在线检测、自动装药装配专机、工艺数据库建立等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

(3)对工艺研究不够重视,研究与应用脱节

目前所有的技术改造与安全改造都是在原工艺基础上,以机械代替人工,没有对生产环节进行优化,部分工序实现了自动化,但生产效率和生产品质并没有得到本质的提高。从事装备研究的大多是科研机构,都以理论和技术研究为主,在工程化进程上缺乏深入研究,许多生产线和装备完成了研制与建设,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4 生产技术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针对我国弹药生产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及与国外的差距,为紧跟发达国家弹药生产技术的发展潮流,满足我国弹药生产技术的发展需求,提升我国弹药生产技术与装备的水平及,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1)加快管理改革和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化建造创新能力

弹药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生产技术与装备,尤其是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及装备,一般很难由国外引进。因此,必须深化当前的改革,加强基础技术的研究,突出技术创新,特别是重点加强对模块化设计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也只有在自动化生产工艺、生产装备等方面进行原始创新,才能促使我国弹药生产技术及装备获得质的突破。

(2)解放思想,促进先进技术成果的应用

由于弹药的特殊性,在我国弹药生产行业思想比较保守,对新技术的使用比较谨慎,还处于原始的低水平生产模式。虽然经过多年的基础技术研究,在先进制造领域、弹药制造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推进先进制造技术成果转化,让新技术在弹药生产行业得到充分应用还做得不够。因此,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成果转化,形成“技术群效应”,弹药行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3)利用现代技术,大力开发弹药生产的自动化技术

根据当今世界上弹药生产呈自动化、连续化、遥控化是发展趋势,我国必须通过开发高度集成弹药和自动化装药装配生产线技术,实现弹药生产的自动化和遥控化,提高生产安全本质安全度。只有在生产线及生产装备上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一切先进技术,才能改变传统的落后生产模式,减少在制现场的人员提高生产效率。

(4)完善研发体系,支持行业发展

作为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弹药的生产技术和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整体科研开发能力相当薄弱。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弹药生产技术研发和供给体系,搭建生产技术和供给体系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一支有较强科研水平的科研队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弹药生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5)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构建绿色生产的理念

装备产品必须具有全寿命周期无污染、资源低耗及可回收、可重用的特征,生产过程也应实现无污染、低耗、安全和宜人化。这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而我国弹药生产的安全问题、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多年来的安改和技改,虽然解决了一些安全问题,但只是针对了一些重点产品生产线。由于技术限制,改造后的生产线并没有完全消除安全隐患。环保问题还没得到足够重视,虽然我国也提出了“创建和谐社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但弹药生产企业“三废”处理设施设备比较落后,企业对环保也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需要强化安全、环保意识。只有安全、环保意识提高了,才能改变我国弹药生产的环境。

5 结束语

弹药生产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国防建设水平。弹药生产必须适应现代国防建设的需求和我军战略思想的发展,未来弹药生产厂家应大量采用管理信息系统、过程及质量控制系统等,实现信息管理,做到生产信息化和自动化,在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和设备创新能力上加在投入,加强行业指导性标准和规范化研究,不断提高国防制造能力和军事对抗能力。

[1]叶平.军械仓库安全[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7.

[2]张弛.海军弹药行业发展的思考[J].四川兵工学报,2001,3 (22):12-15.

[3]李如烨,等.弹药技术处理[M].蚌埠:海军蚌埠士官学校,2009.

The Research of the Problem 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Ammunition Production

TANG Shou-jiang
(The navy Bengbu Petty OfficerWeaponry Department,Bengbu Anhui233012,China)

The ammunition is the unique to defense equipment,whose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is the direct of the defense manufacturing capability.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china’s ammunition production technology status, indicated the problems in the production,analyzed the bottleneck which constraints ammunition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proposed the pertinent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ammunition prod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in china.

ammunition;ammunition production;developmentstatus;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TJ410.8

B

1672-545X(2013)03-0267-03

2012-12-08

唐寿江(1970—),男,江苏泰州人,副教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弹药技术处理与仓储管理。

猜你喜欢
工程化弹药装药
《混合炸药及装药专刊》序言
火炸药学报(2022年3期)2022-07-04 07:31:00
美国狼弹药公司A16.5mm卡宾枪
轻兵器(2022年4期)2022-04-25 02:08:14
孔内爆炸填塞效应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打不完的弹药
工程化原子重力仪综述
计测技术(2021年2期)2021-07-22 09:16:56
某发射装药结构改进设计的新思路
软件测试工程化模型及应用研究
2016'(第七届)含材料与钝感弹药技术研讨会在海口召开
含能材料(2016年12期)2016-05-09 03:35:03
深孔不耦合装药爆破技术卸压效果验证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进展
中国塑料(2015年3期)2015-11-27 0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