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静
沂水中心医院 信息科,山东 临沂 276400
东芝Aquilion ONE动态容积CT(Dynamic 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DVCT)具有320排探测器,最快扫描速度0.35 s/圈,能将整个器官在瞬间内成像,在一定时间内连续监测,可显示整个人体器官的活动和血流情况,生成人体动态影像。因为总曝光时间降低,可降低80%的辐射剂量。320排CT对于骨关节伸位和展位对位是否良好,肌腱是否滑脱,运动是否受限、胃肠蠕动功能状况等可实现CT检查。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国颈椎病患者已达5000万人左右,以长期伏案工作人群发病率最高,且有明显增多趋势。
颈椎病主要影像学检查有:① 传统X线平片检查;②脊髓造影;③ 椎动脉造影;④ CT检查;⑤ MRI检查。传统X线平片检查分辨率低,精确度小,只做初级检查;脊髓造影和椎动脉造影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已很少应用于临床;磁共振成像费用昂贵,一般仅在需要进一步定位检查或鉴别时才使用。而CT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有利于发现颈椎病的早期病理变化和椎间盘及椎间隙、小关节上的改变,已成为目前检查颈椎病的必要检查方法。
由于CT扫描的X线束所经过的组织有一定的厚度,统一扫描层面的垂直厚度内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组织相互重叠时,这些位置的像素所获得的CT值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组织的X线衰减值,这种现象被称为部分容积效应。减小容积效应产生的影响在颈椎CT扫描中必须重视。
颈椎的CT扫描体位有两种方式:自然体位和强迫体位。自然体位是指固定患者头部,伸展颈椎及两肩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强迫体位是指两肩放松,两手下垂,双肩受力被迫尽量下拉,减少下部颈椎与肩、胸部的组织重叠。在第6~7颈椎的轴位扫描中,常遇到因两侧肩关节对X线吸收量的增加,引起图像伪影与CT值偏低等现象。目前体胖者多见,体胖者是颈椎病多发人群,检查时,患者颈椎往往不能伸展拉长,造成颈椎下1/3椎体被肩部遮挡,无法检查下部颈椎椎体及相应椎间盘,所以要选用强迫体位进行扫描。在作颈椎X线照片时,经常用手提沙袋的方法使两肩下垂,而颈椎CT扫描在卧位中进行,无法使用沙袋。为此,我们使用了1条宽3~4 cm、长340 cm的帆布带分别在一端装上腰带卡,制成两条类似长腰带的拉肩带。将两条拉肩带分别围成环形,套在同侧肩与足掌上,通过腰带卡将拉肩带拉紧,达到肩部下垂的目的。
CT影像质量主要依赖于两种参数:扫描参数和重建参数。两者都与硬件相关。扫描参数包括曝光因素、层厚、螺距、扫描时间和扫描长度。重建参数包括FOV(视野)、重建矩阵大小、重建算法和与影像观察相关的窗技术的设定。扫描参数对患者剂量的影响,可通过对测试体模的测量进行量化评估。
层厚为扫描野中心处层敏感曲线的最大值的半高值宽度。层厚可由操作人员根据临床需要进行选择,通常位于1~10 mm范围之间。一般来讲,层厚越大,密度分辨力越高;层厚越小,空间分辨力越高。如果采用较大的层厚,可以减低噪声的影响,但是图像也会由于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而减低诊断信息的可靠性;如果采用较小的层厚(如1~2 mm),可以减少部分容积效应,但噪声会增大,使图像的密度分辨力下降。Aquilion ONE的扫描层厚为0.5 mm,颈部重建层厚一般为2~4 mm。
扫描长度为最先和最后检查层面的最外边界。检查容积的范围取决于临床要求。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的前提下,长度值越大,患者的整体辐射剂量越高。所以,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应当尽量缩小扫描长度。
一般设备提供了3~4种可选择的管电压数值(80~140 kV)。设备通常对各种常规扫描已经提供了默认的管电压,特殊人群或者特殊要求的扫描设计除外(如婴幼儿的心脏扫描)。当管电压值和层厚设定以后,图像密度分辨力的提高和噪声的降低主要依赖于X线管电流(mA)和曝光时间(s)的乘积,即mAs的增加。但mAs的增加会提高患者的辐射剂量。为了获取临床信息,在需要较高信噪比的情况下,选择较高的曝光设定值(mAs)。
FOV(视野)为重建图像的最大直径,其值可由操作人员灵活选择,通常位于12~50 cm的范围内。选择较小的FOV可增加图像的空间分辨力,其原因是同样大小的重建矩阵,面积越小,像素尺寸就越小。FOV的选择不能仅考虑增加空间分辨力的可能性,且需要考虑是否能够包括所有可能的病变区域。如果FOV太小,相关区域可能会从可视图像中消失。
CT影像的外观和特性在很大程序上依赖于数学算法的选择。最常使用的算法为平滑算法(软组织算法),能优秀显示血管、实质性脏器(肝、胰腺、脾、肾等)、肌肉等软组织。边缘增强算法(骨算法)使得组织边缘锐利化,因而适合用来观察骨结构和肺纹理、支气管的结构与变化。重建算法对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的影响互为矛盾,边缘增强算法使图像的边缘更清晰、锐利,但降低了图像的密度分辨力;平滑算法提高了密度分辨力,而边缘、轮廓表现不及边缘增强算法。参数的优化不能同时提高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因此在观察软组织等低对比结构时,所选参数要有利于密度分辨力的提高(软组织算法);观察骨骼、颅底、肺纹理等高对比结构时要侧重于空间分辨力的优化(骨算法)。多层螺旋CT由于采集数据可以重复应用,一组采集数据,可以分别根据不同的要求,使用几种重建算法,重建出不同特点的CT图像。
重建间隔为每两层重建图像之间的间隔。如扫描范围为100 mm,准直宽度为10 mm,如果重建间隔为10 mm,将获得类似常规断层扫描的10幅图像,如果重建间隔为5 mm,将获得20幅数据交叉重叠的10 mm层厚图像。同样扫描范围内,重建间隔越小,重建出的图像数量越多。每幅图像的重建时间一样,重建间隔的增加势必会增加整个图像重建的时间,即总重建时间等于重建层数乘以每层重建时间。减小重建间隔的一个优势是降低部分容积效应,如层厚10 mm,病灶直径10 mm,重建间隔等于层厚时,一旦病灶正好落入两层之间,要么病灶被遗漏,要么病灶的显示密度不真实,造成误诊或漏诊。缩小重建间隔的另一个优点是提高MPR(多平面重建)及三维后处理图像的质量,如果重叠30%~50%,会明显改善MPR以及MIP(最大密度投影)、SSD(表面遮盖三维重建组图像)、VR(容积再现)、VE(仿真内窥镜技术)等的图像质量。Aquilion ONE CT 容积数据最小允许0.25 mm的图像重建间隔。
肩膀在拉力作用下向下垂,可促使颈6~7椎体充分暴露于肩水平以上。利用此方法,选取20例颈5~7椎体扫描的患者进行对照扫描。对比结果显示:不使用拉力带、肩部软组织遮挡C5下1/2,C5~6椎间盘及C6~7椎间盘显示不清。使用拉力带扫描定位像,肩部软组织下拉,C5及C5~7图像显示清晰。在相同的曝光条件下,强迫体位方法扫描明显增加了图像的清晰度,避免了为减少伪影而增加的曝光条件,达到了使患者X线受照量及图像伪影均减少的双重效果。该方法简单易行,且患者容易接受,效果良好。
[1]王鸣鹏.CT检查技术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美)Jiang Hsieh.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M].张朝宗,等.译.科学出版社,2006.
[3]姜树学.人体断面解剖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张建生,郭宁,王亮,等.Aquilion One低剂量扫描在骶髂关节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0,(29):5070-5071.
[5]张伟,徐子森,樊宽章.高端CT技术的性能比较与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2):42-44.
[6]吴恩惠.医学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7]杜广芬,李海亮,韩中山.李全太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辐射卫生,2012,(2):246-248.
[8]杨朝晔,钱春野.基础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