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诗力 吴 涛
河南省水利厅于2009年对全省范围内23处大型灌区工程的33643座各类建筑物进行的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发生严重老化的建筑物占被调查建筑物总数的25.3%,报废建筑物占8.1%,功能失效的建筑物占12.9%。另外,所调查的8696km的干支渠道,64.8%的渠段存在有各种问题。可见,在现有的混凝土工程中,有相当大比重的建筑物在带病运行甚至已危及其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工程的质量检测,为水利混凝土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河南省大中型水利混凝土工程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兴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设计标准普遍偏低。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超过当时设计标准的情祝,极易出现工程事故甚至导致工程的报废。此外,由于多数工程的施工队伍由没有任何混凝土工程施工经验的农村劳动力组成,专业素质低,技术差,从而造成施工质量低下,遗留问题较多。另外,盲目追求高速度而忽视工程质量的检验与监督,也是造成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
由于当时过于追求就地取材,使得许多工程施工原料质量极其低下,如砂石料级配较差、土质含量大、水泥实际强度较低等。加之在当时水利混凝土工程设计中,对工程的耐久性能、抗灾害能力等长期效应重视不够,混凝土标号相对偏低,更加剧了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与扩大。
由于水工混凝土建筑物长期处于高速水流、干湿交替以及侵蚀性水的化学腐蚀等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不断遭受冲刷、磨损、碳化与钢筋锈蚀等多种自然因素的综合反复作用,逐渐趋于老化而部分或全部地丧失其工作性能。落后的工程管理措施、超标准运行及人为破坏,也使得某些工程老化损伤严重,使用寿命缩短。况且,许多已出现各种老化病害的建筑物尤其是水毁工程,因资金短缺而长期得不到及时修复或加固,也促使工程质量问题日益加剧。
为了对水利水电混凝土工程进行必要的日常技术管理和养护维修,必须掌握有关工程的设计文件,如施工记录、质量检验、竣工验收以及运营状况记录、日常检查记录、维修加固记录等各种技术资料。然而,由于水利混凝土工程建设年限较长,又历经各种社会变迁,致使许多工程的技术资料残缺不全,给工程的正常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工程的维护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关混凝土工程质量的调查检测手段,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检测与评价,完善工程技术基础资料,建立必要的技术资料档案库,为混凝土工程的技术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依据,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对水利工程的宏观管理和建设决策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
许多兴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利混凝土工程,由于受当时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设计标准普遍偏低,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常要对这些工程进行必要、适当的改建和扩建。对原有工程的改建或扩建,不但要有完善的技术基础资料,而且还要对已经运行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工程建筑物的现状进行必要的检验、测试和评价,为工程的改扩建提供客观可靠的技术依据。
水利水电混凝土工程经常工作在风、雨、高速水流、干湿循环等恶劣环境中,运营使用过程中难免不发生病害和损伤。加上设计的偏差或施工质量问题等先天不足,或遭到偶然的超标准荷载等因素,工程损伤更是难免,甚至发生严重安全事故。对此,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维修和加固,以防止病害的扩大,避免事态的发展,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与完整。而准确、合理的加固方案依赖于严格、科学的工程现状的检测结果,必要时还应对加固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现场或室内试验验证。通过质量检测,了解工程的现状,弄清向题的根源,进行确定工程加固方案,避免方案制订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确保工程的加固质量和效果。
工程加固效果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若加固方法不当或效果不理想,其病害和损伤仍可能继续发展,事故隐患依然存在,甚至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因而,当工程加固工作完成后,还应对加固后工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与测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加固的目的得以实现,确保工程的安全、耐久与完整,才能发挥既有工程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保证水利水电混凝土工程的正常运营和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应切实抓好宏观管理工作,以行政手段对某些重要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比如,对大中型水利水电混凝土工程应建立必要的常规质检报告制度和技术资料档案,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上级主管部门对此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与验收;除对工程的常规性维护外,工程的加固及其加固方案,应依据质检部门的检测结果进行,否则不予审批;对工程的报废申请,应要求申请单位提供质检部门的检测报告和评定结果。若建设单位或管理单位对质检单位的检测结果持有怀疑,可以申请由其他质检单位复测,以做到准确无误。
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与质量检测手段息息相关。先进可靠的质量检测技术与检测手段,将大大提高工程质量的检测水平。长期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致力于质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检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检测手段不断更新。但是,随着水工混凝土新材料、新工艺、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已有的质检手段仍不能满足工程要求,这就要求科技人员应进一步加强质检技术和质检手段的研究与开发,以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提高工程检测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以往对水利工程质量评价多采用自检或直观判断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弊端主要在于盲目性大、主观因素多,从而使评价可信度受到很大影响,有可能将某些问题并不太严重的建筑物确定为危险工程甚至是报废工程,而对存在事故隐患的建筑物又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为确保工程质量评价的准确性,不仅要采用科学、可靠的先进检测技术和检测手段,而且还必须具有一批技术过硬的检测评价人员。为此,应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和设备优势,以高等院校和省科研单位为龙头,以地方水利科研单位为基础,建立水利水电混凝土工程的质检网络,加强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与评价工作。从事水利工程质检工作的单位,应具有与工程规模相应的资质证书;从事质检工作人员,应持证上岗,以保证质检结果的准确性。单位质检资格的考核评定与质检人员的岗位培训由省主管部门指定的某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负责。
综上所述,加强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对现有工程的工程现状和运营情况的掌握和了解、对现有工程改扩建方案的制订与实施都是非常必要的,对工程加固方案的论证和加固效果的检测评价更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为加强对水利工程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提高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必须加强对既有工程的质量检测与评价力度,并以行政约束机制规范工程管理工作,使既有水利工程发挥其应有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