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评论员
一套创新技术,敲开坚冰,为万亿立方米高含硫天然气资源找到了开发路径;一套创新技术,接通“国脉”,把“毒气”变成“福气”,惠及两亿人口、上千家企业。
今年1月18日,普光“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这是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全体石化人的自豪与骄傲。
普光气田的技术突破,是我国石油工业科技创新的一大壮举。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丰富了我国气藏开发理论与技术,而且使我国高含硫气田开发研究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形成的技术、标准、管理经验对推动我国乃至世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自主创新形成的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高产高效开发技术、腐蚀防护技术、超大规模天然气深度净化技术、安全控制技术,以及关键抗硫管材国产化等五项创新成果,三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两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专利41项。
普光气田的技术突破,是中国石化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探索与实践的结晶。作为国内发现的首个海相超深高含硫气田,普光气田开发建设面临诸多世界级难题:气藏平均埋深5974米,气藏平均压力55.8兆帕,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高达15%、二氧化碳含量高达8%,集剧毒与强腐蚀性于一体。对于这样的气田,国内外均没有成功的开发技术与经验可供借鉴。中国石化人以“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与精神,与“毒气”较量,与时间赛跑,挑战极限,攀越高峰,在未知领域努力探索,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搬掉了一个又一个“拦路虎”,同时解决了困扰高含硫气田开发的安全与高效两大难题。
普光气田的技术突破,验证了“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的论断。在普光气田科技攻关过程中,中国石化按照“集团化决策、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方针,发挥中国石化上、中、下游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集纳国内10家企业、科研院所的研发力量,组织近3000名科研人员进行协同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注重技术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应用“集成+继承+急成”的科技创新模式,不断强化科技攻关成果的现场应用。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制,不仅验证了“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的论断,而且在世界高含硫气田开发经典范例中,留下了一份宝贵的“中国样本”,为国内同类气田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普光气田的技术突破,为中国石化生产更多的绿色清洁天然气提供了技术保障,也将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重大贡献。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低碳经济时代,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地位日益突出,是目前世界能源重点发展方向之一。2011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22.6%,而我国仅占4.8%,大力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是国家能源发展的紧迫需求。我国海相高含硫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探明储量已超过1万亿立方米。其中,普光气田是我国已发现的最大规模海相整装高含硫气田。这套技术的工业化应用,为我国高效开发利用海相高含硫天然气资源、有效缓解国内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打开了大门。应用这套技术,“川气东送”工程沿线六省二市70多个城市上千家企业、近两亿人民用上优质清洁的能源,大大促进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普光气田每年生产的天然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8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69.8万吨。应用这套技术,普光气田将高含硫天然气中剧毒的硫化氢变害为利,生产出了优质硫黄,远销云、贵、川、渝等九省(市),减少了进口。
当艰辛酿成喜悦,当国脉福泽九州,在共和国绿色能源建设的里程碑上,中国石化铭刻下了又一个闪光的名字,更为建设美丽中国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