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误诊为颈椎病1例分析

2013-01-26 05:35赵崇智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11期
关键词:大鱼际腕管麻木

赵崇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510405)

病例

患者,女,52岁。因右手麻木、疼痛半年,加重1周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中、食指疼痛、麻木感,以夜间明显,连续甩手后症状稍有缓解。有落枕史,颈部有轻度不适。颈椎平片示颈椎骨质增生,颈椎CT示C2~3椎间盘向后突出(中央型),故诊断为颈椎病(混合型)。予扩血管、神经营养配合牵引治疗3个月后,病情未见好转,并出现右手大鱼际的轻度萎缩。刻诊:颈软,活动正常,颈椎无压痛和叩痛,右斜方肌压痛,椎间孔侧曲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右手桡侧3个手指感觉麻木,右手大鱼际肌轻度萎缩,腕以上无改变,腱反射正常。腕部正中神经Tinel征(+),屈腕试验(+)。肌电图示近侧腕横纹到大鱼际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延长。诊断:右腕管综合征。给予腕管切开减压术,术后右手疼痛消失,麻木明显好转。

讨论

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而引起的以手指麻木为主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候群[1],多发于女性右手,常见于职业性搬运、扭拧、捏拿等工作的人群中。当腕管变性、管口腔狭窄或穿过腕管的内容物增大时,易诱发本病,出现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疼痛等症状。疼痛以夜间或清晨较明显,有时放散至肘部,甩手后可以减轻或消失,严重时大鱼际肌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或麻痹。颈椎病是骨科较常见的疾病,是一种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症状或体征的疾患,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混合型等。其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约占60%,其主要表现为与颈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出现颈部酸痛和上肢的麻木无力疼痛等症状,容易和腕管综合征相混淆,尤其是C6神经根受压迫时。

本病例之所以误诊为颈椎病,可以归结为:①患者并未以典型的正中神经腕管损害症状发病,没有出现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由于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当遇到手部麻木的患者就诊时,若其又有落枕及颈部不适史,易先入为主,诊断为颈椎病。②对腕管综合征和颈椎病的认识不够,缺乏仔细的体检。颈椎病所致的上肢麻痛表现为根性痛,是由于某一个或数个神经根受压引起,麻木、疼痛的范围可在腕部以上,臂丛牵拉试验和椎间孔侧曲挤压试验常阳性,颈部常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症状和体征,这些临床表现与腕管综合征截然不同。腕管综合征则表现为神经干性症状和体征,腕部以上的症状不明显,Tinel征和屈腕试验常阳性,症状上以正中神经放射区为主出现的麻木、疼痛为特点。③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查。该患者年过五旬,颈椎往往出现退行性变,当颈椎平片示颈椎骨质增生,甚至CT报告示颈椎间盘向后突出时,容易导致诊断为颈椎病,而不去考虑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④按照颈椎病的诊断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却没有及时行肌电图、MRI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因,而待到3个月后出现大鱼际肌轻度萎缩时,才进行肌电图检查,延误了病情。

该病例的诊治告诫我们,颈椎病虽然是临床上多发病,但也不能以惯性思维凡遇到病人诉手麻、颈部不适就考虑是颈椎病,随意开出X线、CT等检查,过分依赖影像学诊断结果,忽略对病史的详细采集,疏于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其实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并不难,可以按照以下思路:手部麻木→夜间麻醒史或骑自行车手麻木→疑是腕管综合征→屈腕试验或腕部Tinel征阳性(以前者为主)→诊断腕管综合征→肌电图检查明确诊断[2]。总之,临床上只有综合分析病情,才能避免误诊漏诊。

[1]马勇.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9.

[2]马俊岭,郭海英,阳晓东,等.腕管综合征误诊为颈椎病原因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8(13):72-73.

猜你喜欢
大鱼际腕管麻木
麻木
气喘找“大鱼” 腹胀推“小鱼”
手指麻痛 要当心腕管综合征
从大鱼际看健康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超声动态成像对正中神经活动性的评估在诊断腕管综合征中的价值
浮生一记
冠心病大鱼际三维望诊法的理论与机制探究❋
左手握右手增强抵抗力
无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