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红 张 静
河南信阳市中心医院 信阳 464000
垂体微腺瘤是颅内肿瘤的一种,病灶直径<10mm。磁共振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首选,但普通平扫及增强因垂体组织血供特殊性及扫描时间长往往难以发现隐匿的小腺瘤,采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可以改变微腺瘤与正常垂体组织间的对比,有利于微腺瘤的检出[1-2]。高场强磁共振检查时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患者动态增强不能顺利完成,因此对垂体微腺瘤患者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全过程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01-2012-10临床拟诊垂体微腺瘤43例,男1例,女42例,年龄18~56岁,平均37岁,有停经、泌乳、不孕、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约有2/3 的患者早期头痛,泌乳素(PRL)>100μg/IL。
1.2 设备与扫描方法 扫描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3.0T 磁共振(PHILIP Achieva),垂体微腺瘤磁共振检查为平扫+动态增强+延迟增强,平扫在鞍区局部矢状位和冠状位SE T1WI、T2WI薄层扫描,动态增强扫描选用美国MEDRAD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为顺磁性钆喷酸葡胺,剂量8~10mL,注射速率2mL/s,注射完造影剂后以同样的速率注射生理盐水20mL,以减少管腔内药物残留。开始注射造影剂5s后行冠状位TSE 薄层扫描,连续扫描5次,每次29s无间隔,共得5组同层面不同增强时期的图像[2],在动态增强扫描后行常规延迟增强SE T1WI矢状位成像。
1.3 结果 由于注重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的护理干预,本组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获得满意图像,满足诊断要求。其中42例无不良反应,1例出现荨麻疹,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后症状缓解。本组43例患者均无造影剂渗漏。
2.1 检查前的评估 认真核对磁共振申请单,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询问病史及有无手术史。3.0T 磁共振是高场强,一旦有金属物品进入磁体间后果不堪设想。轻者影响磁场的均匀性,图像质量差,影响病变的显示;重者造成患者受伤及机器的损害。检查时穿棉质衣服,取下身上金属、磁性物品如手表、手机、信用卡、钥匙、金属皮带、打火机、金属耳环和项链、金属扣子、烤瓷牙等。检查前洗干净头发,以免影响图像质量。认真询问病史,装有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眼球异物、动脉夹及其他金属夹严禁做磁共振。高热患者禁止做磁共振。
2.2 心理干预 由于高场强磁共振扫描时射频噪声大,在密闭房间检查时间长、严格制动等因素,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情绪,告知患者在三特斯拉磁场检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疲乏、眩晕或金属味,在磁场内移动检查床时会有晕眩的感觉[3],护士应主动热情地介绍检查的环境、检查过程、注意事项、大致检查时间,提高患者对磁共振的认知程度,多和患者沟通,缩短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消除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检查。
2.3 使用造影剂的护理 (1)检查前详细询问既往史和过敏史,严重肾功能损害、低血压、哮喘、有过敏倾向者慎用。(2)严格掌握造影剂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检查所用造影剂安全性较高,要向患者或家属讲解使用造影剂的目的及不良反应,并让患者或家属在增强知情同意书上签字。(3)动态增强扫描前4h禁食,以减少误吸危险。(4)动态增强注射造影剂速度快、压力高,静脉血管宜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静脉留置针选择22G。(5)安装高压注射器后A 筒抽造影剂,B筒抽生理盐水,拧紧连接管的各个接口,排尽针筒及连接管内的空气,连接患者留置针后将连接管绕在患者指缝间。先注射生理盐水5mL,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漏,关闭磁体间门进行扫描。在控制室触摸屏上设定造影剂的注射速率和剂量,扫描的同时高压注射器智能控制以0.0095mL/s速率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6)注射造影剂时严密观察患者,同时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材。
2.4 检查中的护理 患者仰卧位头先进,垂体磁共振扫描时间长,患者的体位相当重要,因为垂体体积极小,动态增强扫描需采用薄层定位[4],扫描时患者保持头部不动,鼓励患者适应机器发出的噪声和检查床上方磁体内的狭小空间,教会患者进入机房时正确使用耳机,头部进入狭小空间时闭上双眼等来缓解自身的恐惧[5]。在检查途中询问患者哪里不适,让患者感到医护人员随时在身边,减少幽闭症的发生[6]。经常与患者交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恐惧紧张心理,使患者平静地配合检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2.5 检查后的护理 动态增强扫描结束后让患者休息30 min,观察有无造影剂的不良反应。造影剂外周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6],主要有头痛、头晕、恶心、注射部位热感、痛感,反应较轻,无需特殊处理。若出现寒颤、呕吐、荨麻疹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严密观察变化。观察30min无反应再拔留置针,拔针后按压5~10min。造影剂的半衰期90min,注射后6h内约83%以原形由尿排出,嘱患者多饮水加速造影剂的排泄,减轻不良反应。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漏,大量渗漏时处理措施,早期冷敷、50%硫酸镁外敷,24h后改为热敷,抬高患肢,同时注意观察指端的颜色、温度变化。
动态增强扫描基本上是连续扫描,可以观察微腺瘤的动态强化过程,确定微腺瘤的大小,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为97.06%[4]。在临床检查中,磁共振扫描是否成功施行,直接影响到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诊断,而检查过程中患者能否配合好成为磁共振扫描能否成功的关键[7]。对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检查前的评估、心理干预、使用造影剂的护理、检查中和检查后的护理,不但保证了患者检查的安全,还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检查,使得动态增强顺利完成,获得高质量图像,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因此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垂体微腺瘤磁共振动态增强顺利进行的前提。
[1]Atlas SW.Pituitary mieroadenoma[M]//Atlas SW.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brain and spine.Lippincott:William&Wilkins,2008:1 319.
[2]崔海燕,田国才,黄胜,等.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5):351-353.
[3]李中会,程琳,王霞.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74-75.
[4]吴国昌,李伟,龙晚生,等.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价值[J].中国CT 和MRI杂志,2012,10(3):21-23.
[5]曾小红,贾佑华,魏萍.护理干预对磁共振检查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206-207.
[6]赵丽娟.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护理配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4):2 971-2 972.
[7]郑君.磁共振检查的护理配合[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618-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