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磊,姜荣环,马 弘,于 欣,党卫民,白文佩,刘梅颜,魏 镜,何燕玲
焦虑障碍作为综合医院门诊常见的精神障碍,不仅会影响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而且是患者寻求医疗服务的重要影响因素[1-2]。本研究通过对北京部分三甲医院就诊者进行焦虑障碍调查以了解日常医疗实践中门诊患者焦虑障碍的患病状况,为改善躯体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促进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市三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心血管科、消化科、神经科和妇科4 个科室的门诊为研究点,在预先设定的调查日内到上述科室就诊的所有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意识清楚、能独立回答问题并知情同意的就诊者。排除已经接受过调查、或因精神或躯体功能严重障碍不能完成调查的就诊者。每所医院的每个科室纳入约150 例患者。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医院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被调查者在就诊前由协调员负责发放筛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职业等)以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然后由协调员核查是否漏项,并记录HADS 评分。患者就诊时,由门诊医生完成门诊筛查部分,包括患者主诉、既往史、诊断和处理情况(门诊医生对患者的HADS 评分不知情)。所有HADS≥8 分的就诊者由经过培训的精神科医师完成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 I. N. I)的调查,并根据美国精神障碍统计和诊断标准第4 版(DSM -IV)做出诊断。在2007 年5—6 月的调查期限内,每个科室在2 ~5 个连续的工作日完成调查。
1.3 研究工具
1.3.1 HADS 用于筛查焦虑和抑郁症状,为自评量表。焦虑和抑郁各有7 个项目,每个项目分0 ~3 四级评分。本研究以≥8 分为界值,焦虑障碍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
90%[3]。
1.3.2 M. I. N. I 由Sheehan 等[4]开发的一种定式诊断工具。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费时少的特点。其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良好,对抑郁障碍的灵敏度为92.2%,特异度为86.0%,阳性预测值为84.3%[5]。
1.4 统计学方法 填写HADS 的任何一位就诊者都纳入流行病学分析。患病率用百分比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情况 共发放筛选问卷2 640 份,回收有效问卷2 074份,有效率为78.6%。年龄范围18 ~87 岁,平均年龄为(49.1 ±16.7)岁。男661 例,女1 399 例,14 例性别信息缺失。男平均年龄为(52.8 ±17.0)岁,女平均年龄为(47.3±16.1)岁,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6.972,P <0.01)。各科室纳入就诊者的比例分布为:神经内科524 例(25.3%),心 血 管 科 508 例 (24.5%),妇 科 520 例(25.1%),消 化 科 514 例 (24.8%),科 室 不 详 8 例(0.3%)。
2 074 例患者中,HADS≥8 分者为1 159 例(男333 例,占28.7%;女815 例,占70.3%;11 例信息缺失,占1.0%)。其中神经内科295 例,占25.5% (男109 例,女179例,7 例信息缺失);消化科298 例,占25.7% (男138 例,女159 例,1 例信息缺失);心内科230 例,占19.8% (男85例,女144 例,1 例信息缺失);妇科330 例,占28.5%;缺失6 例。966 例进入了精神科访谈,应答率为83.3% (神经内科男94 例,女153 例,6 例性别信息缺失;消化科男112 例,女131 例,1 例性别信息缺失;心内科男78 例,女127 例;妇科264 例)。
2.2 焦虑障碍的现患率 失访校正后,以全体筛查样本为基数,焦虑障碍的现患率为7.6% (157/2 074),其中广泛性焦虑障碍为2.8% (59/2 074),场所恐惧症为1.7% (35/2 074),特定恐怖症为1.4% (29/2 074),惊恐障碍为1.1%(23/2 074),社交恐惧症为1.1% (23/2 074),强迫障碍0.6% (12/2 074),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为0.6% (12/2 074)。其中,87.3% (137/157)只患有一种焦虑障碍,12.7%的就诊者(20/157)患有两种或以上的焦虑障碍。
2.3 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 失访校正后,以全体筛查样本为基数,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8.7% (180/2 074),其中广泛性焦虑障碍为2.8% (59/2 074),场所恐惧症为2.2%(45/2 074),惊恐障碍为2.1% (43/2 074),特定恐怖症为1.4% (29/2 074),社交恐惧症为1.1% (23/2 074),强迫障碍0.6% (12/2 074),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0.6% (12/2 074)。其中,84.4% (152/180)只患有一种焦虑障碍,15.6% (28/180)患有两种或以上的焦虑障碍。
2.4 不同性别焦虑障碍的现患率和终生患病率的比较 失访校正后,以全体筛查样本为基数,男性焦虑障碍的现患率为6.5% (43/661),女性焦虑障碍的现患率为8.1% (114/1 399),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2,P >0.05)。男性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7.6% (50/333),女性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9.3% (130/1 399),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1,P >0.05)。
焦虑障碍作为综合医院门诊常见的精神障碍,患病率较高[2],但由于调查方法和工具不同,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或科室患者的特征不同,患病率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研究针对焦虑障碍常见科室的所有门诊患者,采用标准化的诊断工具,结果能较为真实、准确地反映北京三甲医院就诊者中焦虑障碍的患病情况。
国内既往的研究多关注焦虑症状的调查,或者是关注于单一科室或单一病种。付朝伟等[6-7]以国内四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10 家综合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为调查工具,发现脑卒中、癫痫和帕金森病患者中焦虑症状的患病率分别为10.9%、14.7% 和15.5%;肠易激惹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分别为21.8%和19.7%,但上述疾病是公认的与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密切相关的疾病,且采用的是症状学评估,不能代表综合医院门诊患者的总体状况。本研究与20 世纪90 年代上海参加的WHO 多中心调查有相似性[8],均以综合医院内科门诊患者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广泛性焦虑障碍患病率为1.9%,惊恐障碍为0.6%,广场恐怖症为0.1%。沈阳市23 家不同级别的综合医院内科门诊患者的调查中,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4.92%,广泛性焦虑障碍患病率为1.51%[9]。本研究中,焦虑障碍的现患率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7.6%和8.7%,与全国五大城市三级医院门诊患者的调查结果相似[10],但高于既往的报道,提示近年来我国综合医院门诊患者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有所增加;此外,本研究中的调查对象为三级医院的就诊者,与一级、二级医院的患者比较,其病情往往更为复杂、严重,也会导致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增加。
既往的研究提示女性是焦虑障碍的高危人群。沈阳市综合医院内科患者的调查中,女性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5.50%,明显高于男性(4.04%)[11];台湾的通科就诊者的调查也显示,女性是焦虑障碍的高危人群[12]。但本研究中,无论是焦虑障碍的现患率还是终生患病率,性别之间均没有明显的差异,可能与样本不同有关,提示在三级医院的就诊者中,男性患者的焦虑障碍同样值得关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现患率还是终生患病率,均以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最高(2.8%),场所恐惧症和惊恐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也在2%以上,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13]。而且,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焦虑障碍尤其是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往往因不被识别而被延迟诊断和治疗,结果不仅医疗花费高,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且自杀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加[14-17],因此对焦虑障碍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非常重要。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只是一个横断面调查,且样本来自北京地区的三所三甲医院,结果难以推及到一级和二级医院。另外,本研究只对筛查阳性者进行了诊断性检查,而没有做一定比例的筛查阴性者,可能会漏诊部分假阴性者。
1 Hu WHC,Wong WM,Lam CLK,et al. Anxiety but not depression determines health care-seeking behaviour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dyspepsia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2,16 (12):2081 -2088.
2 曾庆枝,何燕玲,刘哲宁,等. 综合医院抑郁焦虑障碍患者躯体症状与躯体疾病诊断分布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2656.
3 季建林,吴文源,陈福国. 医学心理学[M].3 版.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17.
4 Sheehan DV,Lecrubier Y,Harnett Sheehan K,et al. The validity of 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 (MINI)according to the SCID-P and its reliability [J]. Eur Psychiatry,1997,12 (5):232 -241.
5 司天梅,舒良,党卫民,等. 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中文版的临床信效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 (7):493 -497.
6 付朝伟,徐飙,詹思延,等. 中国四城市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患者抑郁、焦虑现况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 (9):803 -807.
7 付朝伟,徐飙,陈维清,等. 中国大城市肠易激惹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现况研究[J]. 中华消化杂志,2006,26 (3):151 -154.
8 肖泽萍,严和锓,肖世富,等. 综合性医院门诊病人抑郁障碍的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 (5):329 -331.
9 秦晓霞,王威,金秋,等. 沈阳市综合医院焦虑障碍患病率和特征[J].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 (11):899 -901.
10 何燕玲,马弘,张岚,等. 综合医院就诊者中抑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J]. 中华内科杂志,2009,48 (9):748 -751.
11 刘力,秦晓霞,金秋,等. 综合医院内科门诊不同性别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比较[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 (5):421 -423.
12 Liu SI,Prince M,Blizard B,et al. The prevalence of psychiatric morbidity and its associated factors in general health care in Taiwan [J].Psychological Medicine,2002,32 (4):629 -637.
13 石其昌,章建民,徐方忠,等. 浙江省15 岁以上人群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 (4):229 -236.
14 陈康宁,张帆,屠永华,等.70 例惊恐障碍患者的医疗费用调查[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24 (12):1411 -1412.
15 Wagner R,Silove D,Marnane C,et al. Delays in referral of patients with social phobia,panic disorder an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attending a specialist anxiety clinic [J]. Anxiety Disorders,2006,20(3):363 -371.
16 Davidson JR. Quality of life and cost factors in panic disorder [J].Bulletin of the Menninger Clinic,1992,60 (2SupplA):5 -11.
17 Lepine JP. The epidemiology of anxiety disorders:Prevalence and societal costs [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2002,63 (Suppl14):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