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4月11日中国内地学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相关论文后,4月18日,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曹彬教授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 Med J(Engl)〕在线发表了《应对H7N9禽流感,临床医师应知道什么》的述评。
曹彬认为,虽然目前H7N9病毒感染还未出现人传人的证据,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4月11日刊出的视点文章指出,目前发现的这些重症患者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可能还存在着大量的轻症及无症状感染者。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监测至关重要。同时,还须进一步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研究,以评估病毒从发病患者向易感人群传播的可能性。
基于首批报告的病例,我们得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本次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他还包括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症及脑病等,但仍需观察更多病例以明确人感染H7N9病毒后的临床表现。同时,多数重症病例存在原发基础疾病,且淋巴细胞计数低,这可能是造成其不良预后的原因,但也需观察更多病例以明确病情加重或死亡的危险因素。
尽管病理结果可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了解此次禽流感病毒感染,但目前尚无病理或尸检报告。鉴于H7N9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与既往的H1N1和H5N1感染相似,推测其病理改变可能与此两种感染近似,即包括弥漫性肺泡损伤、肺泡水肿和(或)纤维蛋白沉积、坏死性细支气管炎、出血等。
通过对首批H7N9感染病例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通常开始于发病7天之后。早期开始抗病毒治疗,包括静脉用帕拉米韦、口服奥司他韦或吸入扎那米韦,可能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当患者出现高热,咳嗽,白细胞计数降低或正常,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或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胸片示磨玻璃样改变时,可不等待病原学结果,先给予抗病毒治疗。
尽管有关文件推荐进行经验性抗病毒治疗,但仍需要尽快研发出H7N9病毒RNA诊断试剂。缺乏病原学诊断,临床医师通常没有信心使用抗病毒治疗,或造成抗病毒治疗的滥用。目前最大的障碍是尚无床旁H7N9分子诊断工具。
难治性缺氧和脓毒症休克是导致快速死亡的两个最直接原因。临床医师应对这两个病症进行密切监测并尽快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早期机械通气和液体复苏可能有助于患者最终生存。糖皮质激素已被证实对H1N1和H5N1感染患者有害,这几例H7N9感染病例亦未从使用糖皮质激素中获益。因此,对于H7N9病毒感染患者,临床医师应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
总之,因不断出现的新感染病例和高死亡率,以及对于人传人的担忧,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已引起全球关注。临床医师应了解H7N9感染病例的临床症状以及病情加重和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等。早期诊断和早期开始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