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法在腰椎手术术后的应用体会

2013-01-25 12:20李福勇杨盛烈隆伟灵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2期
关键词:面色腰部气血

李福勇 吴 健 杨盛烈 隆伟灵

(隆安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广西 隆安 532700)

温法在腰椎手术术后的应用体会

李福勇 吴 健 杨盛烈 隆伟灵

(隆安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广西 隆安 532700)

目的探讨温法在腰椎手术后的应用范围及方法。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温阳健脾、温肾壮阳、温经通络”的方法针对性治疗腰椎手术术后气血亏虚及肾阳虚患者。结果温法具有促进康复、改善症状、巩固疗效的作用。结论温法是一种腰椎术后针对性较强的的治疗方法,在术后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

温法;中医药疗法

温法是中医治法中八法之一,指运用温热类的药物或物理疗法治疗寒证的治疗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是温法的基本理论依据。温法主要针对寒邪、多与补法合用,其结合药物、艾灸、熏蒸、烫疗等多重手段,在临床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临床腰椎手术多见阳虚症状,究其原因主要为“腰为肾之腑”,脊柱为督脉所过,脊柱退行性变多为老年患者,其共同的特点是手术伤及督脉,术中出血可导致气血不足,老年患者因肝肾亏虚而出现腰腿痛症状、腰椎失稳等需要手术治疗等,均可导致阳虚、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因此,温法在腰椎手术术后得到广泛的应用。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术中术后失血,治当温阳健脾

术后失血较多的患者,临床表现有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四肢不温,畏寒,小便清,大便硬,舌淡苔薄白,脉细。患者气血亏虚与阳虚症状并见,治疗当以温阳健脾,从而达到补益气血,温通经脉的作用。代表方有补中益气汤、理中丸等。还可配合艾灸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67岁,因“反复腰痛2年余,伴双下肢麻痛半月”入院。入院症见:腰痛,呈持续性胀痛,伴双侧股骨中下1/3以下麻木感,以左侧为重,间歇性跛行。曾多次住院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上症反复发作,并呈加重趋势。入院诊断为:①L4/5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②L4/5椎体失稳症。完善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行腰4椎板全切除椎管扩大减压+神经根管扩大减压+L4/5椎间盘切除+Cage植入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程顺利,术中出血较多,约1000mL,术中、术后共输8U红细胞悬液纠正贫血,但患者仍表现为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四肢不温,畏寒,小便清,大便硬,舌淡苔薄白,脉细。患者手术创伤较大,失血较多,气随血脱,且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腰椎手术损伤督脉,故术后多表现为气血亏虚兼阳虚见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中医以益气补血,温阳健脾为治法,方选十全大补汤加减,药物组成:党参20g,黄芪20g,熟地15g,当归12g,制附子10g(先煎1h),肉桂12g,白术12g,茯苓10g,赤芍12g,川芎8g,大枣10g,炙甘草10g,木香10g,日1剂,水煎取360mL,分2次内服。以此方调理及配合艾灸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半个月后,患者术后愈合良好,腰痛及双下肢麻痛感大部分已消失,面色稍红润,四肢温暖,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治疗效果理想。

2 术后腰部酸痛,治当温肾壮阳

腰椎术后因卧床、软组织损伤及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的腰部酸痛是腰椎术后常见并发症。除腰部酸痛外常伴有四肢不温酸软无力、面色ā白、畏寒、小便清、大便数日不解,舌淡苔白,脉沉细。患者表现以肾阳虚为主,治疗当以温肾壮阳。代表方有肾气丸、右归丸等。还可配合艾灸肾输、神阙,手术伤口愈合后还可以中药熏蒸、烫疗。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68岁,因“反复腰痛伴右下肢麻痛1年余,加重4月余”入院。入院症见:腰部及臀部疼痛,向右下肢放射麻痛,伴间歇性跛行,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曾多次住院保守治疗,但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入院诊断为:①L4/5椎体失稳症,②L4/5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入院后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行后路腰4椎体全椎板切除+椎管及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程顺利,术中出血约600mL,术后予2U红细胞悬液纠正术中失血。经过2周综合调理治疗,患者腰臀部疼痛及右下肢放射性麻痛大部分已消失,但患者仍表现为四肢不温酸软无力、面色晄白、畏寒、小便清、大便数日不解,舌淡苔白,脉沉细。患者为老年女性,体质较弱,手术创伤大,术中失血较多,气随血脱,导致气血亏虚,阳气无以化生,不能起到温煦、推动、固摄作用,且长期卧床使机体机能下降,故四肢不温酸软乏力、面色晄白、畏寒、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一系列阳虚见症。中医以补益气血,温肾壮阳为治法,方选肾气丸合八珍汤加减。药物组成:党参20g,当归15g,制附子15g(先煎1小时),桂枝15g,熟地12g,山药10g,山茱萸10g,补骨脂10g,鹿角霜8g,白术8g,茯苓8g,白芍10g,泽泻8g,甘草6g,日1剂,水煎取360mL,分2次内服。同时配合艾灸双侧肾输、涌泉及神阙等,经过2周调理,患者腰部酸痛感已消失,右下肢仍有轻微麻木感,四肢温和,面色较前红润,无畏寒,无肢体乏力,纳寐可,二便调,病情恢复良好,治疗效果较佳。

3 术后长期肢体麻木,治当温经通络

腰腿痛患者术前有下肢麻痛的,术后往往长时间不能恢复。临床上常见的有寒凝经脉导致经络痹阻、气滞血瘀导致经络痹阻、气血不足导致经脉失养几种原因。这些病症表现虽然有所差异,但其共同的特点是本虚标实,都是人体正气不足,阳气失去推动、温煦的作用所致。因此,在治疗上抓住主要矛盾,以扶正温通为治疗大法在根据具体病证加以灵活辩证,就能取得良好疗效。此类患者临床表现以下肢麻痛、腰部酸累、畏寒、面色无华、小便清、大便软,舌淡或有瘀斑,脉细或涩。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虚实夹杂、寒热夹杂需抓住主要矛盾,注意少用寒凉药物。临床常用代表方有当归四逆汤、独活寄生汤。还可以配合温针、艾灸、熏洗、烫疗等。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72岁,因“反复左腰腿疼痛4月余,再发加重5天”入院。入院症见:腰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并向左下肢麻痛放射至足背,以左下肢外侧明显,足背麻木感,无间歇性跛行,舌淡,苔薄,脉细。患者曾多次住院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腰痛及左下肢麻痛症状反复发作,有加重趋势。入院诊断为:①腰4/5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②腰4/5椎体失稳症。完善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行后路L4/5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左侧半椎板切除椎管扩大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腰5骶1左侧开窗减压术,术程顺利,术后预防感染、调节骨代谢、消肿、止痛等对症处理。术后1周患者自觉腰部胀痛及左下肢外侧放射性疼痛已消失,但左下肢后外侧至足背皮肤仍有麻木感,长期卧床,自觉腰部酸累,畏寒恶风,面色无华、小便清、便秘,几日一行,舌红,苔薄黄,脉细。患者年老体虚,经历较大手术创伤,术后长期卧床,正气甚虚,阳气生化乏源,无以推动气血运行,固摄无权,瘀滞经络,筋脉不通,故出现面色无华、左下肢麻木感、小便清长;患者术中、术后气血丢失,术后未能及时补给,精血同源,肾精亏虚,阴津耗伤,腰腑失养,营卫失和,故出现腰部酸累感、畏寒恶风、便秘等症,舌红,苔薄黄,脉细均为一派阴虚之象,综合上述,实属本虚标实见症。中医以扶正温通,滋阴通络为治法,方选当归四逆汤合左归丸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5g,熟地15g,红参15g,黄芪20,桂枝10g,白芍10g,牛膝10g,山药9g,山茱萸9g,鹿角胶12g,龟板胶12g,通草6g,大枣8g,甘草6g,日1剂,水煎取360mL,分2次内服。以此方调理及配合温针、艾灸等理疗促进温经通络之功,针灸以督脉、胆经及脾经为主,温灸双侧足三里、涌泉及关元等。经过1个月综合治疗,患者面色红润,四肢温暖,腰痛及左下肢放射性疼痛完全消失,左下肢后外侧及左足背皮肤麻木感基本消失,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治疗效果较理想。

4 讨 论

腰椎手术后因体质、术后损伤阳气等原因,临床表现以阳虚为主。《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不彰……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说明阳气在维持人体生理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腰椎手术后具有失血及损伤督脉的特点,术后多表现为血虚、阳虚,早期以失血表现为主,治疗偏重温阳健脾、益气养血;中后期以阳虚合并经络痹阻多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选用温肾壮阳和(或)温经通脉,遵循中医药温通的原则,采用内服外用的治疗手段调节人体内部环境,改善局部血液运行,促进人体整体机能的恢复。温法抓住了术后患者临床病理表现的一般规律,因而在临床治疗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1] 刘渡舟.白话中医四部经典[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翻译公司, 1994,6-12.

R274.9

A

1671-8194(2013)12-0289-02

猜你喜欢
面色腰部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liver Twist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论新课程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创新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腰部锻炼瑜伽八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