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霞 李辉勤
(吉林省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分院,吉林 辽源 136200)
医用无机化学教学探讨
董云霞 李辉勤
(吉林省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分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探讨医用无机化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法制定好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备课、讲课、检查教学质量以及考试的依据;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重视改进实验教学。结果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为优者占61%,良32%。结论通过改革医用无机化学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医用化学的最基础的内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科学研究和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医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用无机化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医用无机化学是我国医学院校一年级的一门化学课,它对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我院化学教研组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教学方法总结报道如下。
1.1 制定好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备课、讲课、检查教学质量以及考试的依据,医用基础化学是医学类各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其内容是根据医学专业的特点选定的,医用无机化学是药学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医学工作所必须的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根据医学各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主要介绍化学平衡、溶液化学、电化学、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及配位化合物等基础理论,并在此理论基础上,讨论与医学类各专业联系较为紧密的重要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反应类型。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医学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理论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重要的酸碱理论、溶度积原理、化学动力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及相关计算;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率、分子结构、重要的共价键理论及配合物的价键理论;掌握重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并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释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通过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溶液的配制、滴定操作、定性实验操作,物质的制备及纯化操作、酸度计的使用,离心机的使用等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接受能力,来选择难易适中、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1],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1.2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按照课本讲解,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医用化学知识的抽象问题,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在教学中通过外部的感觉来教授知识。如果某种东西能够同时用好几种感官去接受,就应当用多种感官去接受它,如模型、图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收效明显。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模型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对要讲的章节内容通篇浏览一下,初步了解这一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预习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对不理解的内容要做好记录。带着问题听课,在听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教学经验,精心组织教学,突出重点和排解难点。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各章节内容特点,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有些讲授内容,比拟、分析推理和归纳会很生动、深刻,有利于对授课内容的理解[2]。鼓励学生课后做好单元总结,总结出规律性、特殊性。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重点和重要公式,努力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1.3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重视改进实验教学,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在大学,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学生可在课后有选择性地阅读一些参考书刊和网上信息,加深理解课程内容,开阔思路,扩大知识面,培养综合能力。上好实验课是掌握、理解、巩固、运用基础化学理论知识和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要学好基础化学,就要把握住“理论—实验—理论”这三个学习环节。课前要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写好预习报告,以达到实验时实验原理清楚,实验目的明确,实验思路清晰。做实验时,要善于观察实验现象和动脑思考,加强基本实验操作练习。课后要及时认真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用所学理论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写好实验报告。通过实验课,不断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努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培养其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将医用化学发展前沿的最新研究信息、动态及成果有机地引进课堂,并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为优者占61%,成绩良者占32%,成绩合格者占6%,成绩差者占1%。
高效率的教学行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堂教学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体现教与学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能否遵循教学规律,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相应的知识,是教师的终生奋斗目标,也是教师教学能力最直接的体现。为了提高无机化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方法教育,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把培养、发展学生自主的自发的素质和潜能作为重点。要使学生能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迅速使用所需的信息,关键就是要“会学习”。医用化学教学要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课程教材体系应以实用性化学知识为重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培养具有高等医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1] 刘梯楼.医用化学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8(15): 22-23.
[2] 高静,程艳,邹桂华.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4):13-16.
[3] 付洪涛.高职医用化学教学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10): 77-79.
R-03
C
1671-8194(2013)12-03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