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高福
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 浙江淳安 311700
直观而又通俗地说,林相就是“森林的外形或外貌”。在早期的“森林学”中,林相就是林层,主要根据林木的高度划分为单层林、复层林。
然而,现代学者,特别是林业经营者越来越觉得林相有别于林层,林相直接与林分的外貌景观相关,这种外貌景观特指林分中的林木品质和健康状况。随着现代文明意识的提升和森林旅游趋向大众化,人们把森林的花、叶、形、香等元素,结合地形创造具有特色的森林景观组合和丰富的森林季相变化,所以便有了“多层次、多色彩、多样化”和“绿化、美化、彩化、香化”等理想林相的提法。
森林无论有无特色,都有生命,只是给欣赏者的印象不同而已[1]。特色是相对而言的,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就营林而论,随着林业政策导向变化,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特色。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南方大面积发展杉木为主的所谓速生丰产用材林,这也是一种特色。这种特色基于木材生产发展需求,虽为单层,但以常绿为基调。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提出林业要从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实施分类经营,努力实践林相经营与生态建设的直接关联,在南方林区提出了针叶林阔叶化改造,力求建设近自然、健康的森林特色林相,因此林相富有时代的特色。
伴随着千岛湖形成和湖区森林50年经营,林相悄然发生了变化。
1959年,新安江水库 (千岛湖)刚形成时,移民后留有5.33万hm2水面和5.33万hm2山林。由于清库等因素,库区山林曾遭受严重破坏,除山岗和局部地区还残留一些树木外,几乎都是荒山秃岭,林相可以说惨不忍睹。1962年,为了保护、开发、利用新安江水库的山水资源,“新安江经济开发建设公司”——今天的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应运而生。1963年,首次库区森林资源调查的结果,总蓄积量只有24.37万m3,森林覆盖率仅为23.6%。
公司成立初期,为加快森林恢复,一方面抓好大面积封山育林,另一方面积极采取人工造林,加速荒山绿化和退耕还林。50年来,经公司大力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实施有效的经营管理,使公司经营的千岛湖森林植被逐渐恢复,林分质量逐步提高,林相格局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时过境迁,如今公司下属16个国有林场经营千岛湖周围3.43万hm2山林,其中高程在110 m以上的林地总面积3.14万hm2。山林经营面积由于数次权属变更而减少,但立木总蓄积有273万m3,森林覆盖率高达94.1%(不含水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暂且不论林相的好坏,就凭50年艰苦创业换来的青山绿水,每年引来千岛湖游客数百万人次。
千岛湖以马尾松次生林为主的林相占据了主导地位,树种较为单一、景观相对单调、生态功能脆弱,存在着松毛虫和松材线虫病的致命威胁。
淳安县森林病虫调查资料表明,千岛湖流域是马尾松毛虫危害的常发区,由于松毛虫危害造成松树生理衰弱,作为松材线虫病媒介的松墨天牛侵入危害,致使大量松树枯死。千岛湖区生态环境和森林景观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根除松材线虫病国内外还没有特效药物,唯有及早采取林相调整改造措施,改马尾松纯林为阔叶或针阔混交林,营造多树种混交群体、块状镶嵌的林相格局,加强森林生态健康建设,提高森林自身抗御能力,才是防范松材线虫病危害的根本举措。
林相的经营事关千岛湖的青山秀水、影响到“以湖兴县”和“生态立县”及进一步建设美丽千岛湖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在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自然性的基础上建设富有自然美的千岛湖特色林相格局。
1)森林生产力明显提升。根据《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森林经营方案 (2010-2020)》,2001―2009年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增长率达15.14%,森林生产力年净增率达3.62%。森林资源实现了持续增长。
2)生物多样性逐步提高。马尾松纯林适当疏伐封育改造6年后,恢复成具有较多地带性常绿阔叶树种的松阔混交林;马尾松混交林择伐改造6年后,已恢复成以苦槠为主的针阔混交林[2]。
3)发挥森林固碳作用。通过REDD+项目预估,公司碳汇项目22年期可得碳汇总计58万t,按5美元/t计算,公司碳汇毛收益为290亿美元。
4)其他生态效益。按照替代法和活立木蓄积年净增率推算,公司经营的千岛湖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的年净增生态效益为5 939万元,是经营单位生态公益林木材采伐受限后经济损失1 110万元的5.35倍,是现行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额518万元的11.47 倍[3]。
在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千岛湖林相的经营同时被提到新的高度。然而,在林相经营中必须注意林业的现实地位和林业经营的特殊性等问题。
1)林业的现实地位。林业首先是公益性社会事业,然而也是弱质行业。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定位不确切、机制不灵活、社会地位不高,存在政策不到位、责任与利益不对称、资金投入不够、生态林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尽管中央确立了林业“四地位”,赋予了林业“四使命”,但除了林业部门外,很多业外人士并不知晓,没有深入到各个层面。国有林场改革自2003年提出到2012年依然在搞试点,经营千岛湖山林的16个国有林场目前仍然是企业,足见林业深化改革,推进生态文明的难度。
2)林业经营的特殊性问题。林业具有效益多样性与经营复杂性,经营长期性、不确定性 (包括经营与社会需求),对森林认识的局限性等特点,其表现为地域的辽阔性、社会的广泛参与性、整体性、经营周期性等属性,因而目前世界林业形成分类经营、回归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等模式。对这些林业经营的特殊性如果没有足够的认识,把广袤的森林视同城市园林进行林相保育与改造,会适得其反。林相经营是百年大计,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千岛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千岛湖以马尾松为主的绿色基调是一时改变不了的,必须走出马尾松林相改造就是消灭马尾松的误区,要采取顺应自然、促进顺向演替、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的保育性林相经营对策。
3)千岛湖山林经营面临的新问题。除了前面提及的林相胁迫因素,还有人们必须充分认识的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千岛湖的水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的以发电为主,目前已转为防洪、饮水、旅游为主,这就对周围的山林经营提出了新的要求。千岛湖区不仅仅是一个景区,而是一个水源涵养林和景观游憩林相融合的生态系统管理区。必须基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 (包括湿地)的健康和稳定对千岛湖区森林进行经营与管理。
坚持科学经营、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最大程度地恢复、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原始状态,构筑千岛湖特色凸显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宗旨,通过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水源涵养林和景观游憩林体系,彻底改变林分结构,预防松毛虫和松材线虫病发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添景观元素,最终把千岛湖建成服务价值最大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的一个清幽怡人、魅力十足的“山水盆景”。
1)调整林相经营策略。以往的千岛湖林相经营主要是围绕造林、更新和采伐开展,存在重管护轻抚育现象,不注重林下目标树种更新,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隐患逐渐产生。在未来的林相经营当中,必须认识到树木的自然生长与经营措施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全面地理解“自然”,实现由单纯管护森林向科学经营森林转变,使森林资源由恢复性增长向提高森林质量转变[4]。林相经营要在以卫生伐为主的森林保育基础上以优化林分树种结构、林龄结构为重点开展非采伐的经营活动。非采伐的经营活动一是指加快阔叶化、彩叶化、珍贵化林相的保育与改造步伐,二是要求种大树。根据近年的实践,苗木高度应在1.5~2.0 m以上,根径2~3 cm以上。
2)坚持适地适树适种源。当地林业部门依据土地类型、立地条件、群落组成、目的阔叶树种丰缺程度和区位景观需求等5大要素设计了4种林相改造模式和11种树种配置模式[5],值得在实践中认真总结、不断完善。应系统开展乡土生物资源调查,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的多样性,增加乡土植物种类,科学构建植物群落。彩叶化林相经营以景点为主,突出乡土特色,增加色叶树种 (如枫香等)、观花植物 (如山樱等),营造一个良好的美丽视觉效果。
3)建立健全保障体系。形成共识、营造氛围是抓好林相经营工作的前提。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把千岛湖林相经营作为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系统长远战略任务来抓,加大投入,与县域总体规划结合,与水资源保护综合规划相合,与森林休闲旅游发展相结合,与珍贵树种发展相结合;强化质量意识,抓住关键技术环节,制定周密对策,开展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与监督,杜绝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现象的发生。
1)通过对林相单一、结构单调的森林进行林相经营,可以实现美化、彩化、香化,提升千岛湖森林的生态功能和旅游景观价值。
2)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丽中国赋予了林业工作者新的历史使命。发挥林业主体作用,大力推进千岛湖林相经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成为新的建设课题。
3)对林相经营的方式、方法需要提高认识。对生物多样性及固碳减排能力的监测技术需要普及与研究,管理政策、技术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1]基口淮.生态是不能建设的吗?[J].园林,2012(12):36-37.
[2]徐高福.千岛湖马尾松次生林林相改造技术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3,30(4):15 -17.
[3]丰炳财,徐高福,郑友红,等.生态公益林损失性补偿的作用与成效[J].防护林科技,2010(1):123-126.
[4]代为民,赵伟,于大炮,等.三区式森林经营模式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2012,25(6):8-12.
[5]鲁为忠,朱红伟,余爱红,等.千岛湖生态景观林林相改造树种选择与配置模式探讨[J].江苏林业科技,2012,39(3):20 -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