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明亮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林业局,浙江 衢州 324000)
衢州市柯城区油茶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
吕明亮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林业局,浙江 衢州 324000)
柯城区现有油茶栽培面积1 621 hm2,其中油茶成林1 333 hm2,幼林288 hm2,大部分油茶林存在品种混杂、植株老化、管理粗放,病虫危害严重、产量低等问题,提出了修建道路网、改坡植为等高梯田种植,改善油茶基础设施条件,采取补植、疏伐、高接换种改造老油茶林分结构,整形修剪、配方施肥、套种绿肥以改良土壤以及规模经营、发展良种基地的发展对策。
柯城区;油茶;现状;对策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属常绿小乔木,其种子榨油可供食用;茶油色清味香,油酸含量高,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对人体心脑血管、消化、生殖、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是人类首选的健康食用油[1~4]。为提高柯城区油茶产业的效益,增加林农的收益,笔者到九华、沟溪等油茶重点乡镇,对油茶生产现状及成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柯城区油茶产业发展对策。
衢州市柯城区位于浙江省西部,118° 40' 57" ~ 118°56' 37" E,28°48' 29" ~ 29°11' 36" N。全区总面积605 444.5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7 432 hm2,占全区面积的78%,森林覆盖率73.7%。林业在全区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柯城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常年平均气温16.3 ~ 17.3℃,年均降水量1 430 mm,年均日照时数1 951 h,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
根据《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衢州市柯城区为油茶栽培最适宜区。但柯城区现有油茶栽培面积仅为1 621 hm2,其中油茶成林1 333 hm2,占总面积的82.2%,油茶幼林(良种基地)288 hm2,占总面积的 17.8%,主要分布在九华、沟溪、石梁等林区乡镇。柯城区老油茶林大部分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管理粗放,树体处于衰败状态。油茶林分疏密不匀,密的林分达到2 120株/hm2,疏稀的只有600株/hm2;且油茶果壳较厚,出籽率低,含油率一般为20%左右,产油量在45 ~ 75 kg/hm2,全区总产油量平均只有80 t/a左右[4]。虽然近二年通过油茶产业提升工程的推动,有产量150 ~ 300 kg/hm2的小面积丰产记录,但大面积低产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部分油茶幼林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和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出现了抚育不及时、荒芜等现象。
柯城区现有浙江老树根油茶开展股分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4家,设计加工茶油能力5×104t/a,实际生产只占设计能力的20% ~ 30%,加工能力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对柯城区九华、沟溪、石梁等乡镇油茶生产的调查和分析,柯城区油茶生产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5]:
1.1 品种混杂,大多单一品种种植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油茶种植时,由于只求发展面积而造成品种混杂,且多采用单一品种的实生苗造林,造成了后代分化严重,出现了花期不一致、授粉率低、果实小、皮厚、出籽率低等问题,特别花期遇到气候因子影响,导致自然座果率低,产量不高[6]。
1.2 植株老化,林分疏密不匀
老油茶林,过去多半以实生苗定植或是种子直播,大部分成苗率不高,造成严重缺株,加上管理粗放、病虫危害,植株老化死亡,致使长势和林相差。
1.3 管理粗放,病虫危害,造成落花落果严重
油茶是生命力极强的树种,具有耐瘠薄、耐荒芜、易更新、耐火烧等特点。但在不施肥、不修剪、放任生长等粗放管理情况下,树木长势较差,同时油茶象甲、炭疽病等病虫害危害十分严重,有的林分感病率几乎达到100%,落果率达到1/3以上,造成低产。
4.1 改善油茶林分的基础设施条件
一根据油茶林地的现状修建1 m(作业道)、2 m(三轮摩托车)或3.5 m(拖拉机)宽的道路网,便于运输和管理,降低油茶生产成本;二将随坡种植的老油茶(坡度在15度以内)尽可能改造成等高梯田种植,做成前有埂后有沟的内倾式等高梯田,宽度在2 ~ 3 m,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完善油茶林的排水系统,减少水土流失。
4.2 改造老油茶林分结构
改造老油茶林分结构的关键是改良品种,因此,坚持补植与间伐相结合,并通过因树造形,合理修剪改善树冠透光通风性,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4.2.1 补植 对缺株严重的油茶林分,于每年12月至翌年2月底进行补植长林4号、40号、53号系列良种二年生壮苗[8];补植时挖80 cm×80 cm×60 cm的大穴,深施基肥,每穴施生物有机肥4 ~ 5 kg,复合肥50 g,表土回穴;确保油茶树900 ~ 1 200株/hm2。
4.2.2 疏伐 间伐林分中过密树,保持株行距2 m×3 m或3 m×4 m,使冠间距离合理,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
4.2.3 高接换种 对低产油茶林分中产量较低、籽率低、病虫害较严重的劣株通过高接更换成良种,逐步促进低产油茶林分实现品种优良化。①选用良种品种:可选用长林40号、长林4号、长林53号等高产优良无性系;②改造时间:每年5-6月进行;③嫁接方法:采用保护条件下的单面插皮嫁接;④高接换种成败关键技术:一要注意接穗保湿,二接穗要选取当年生新梢,枝条达到半木质化程度,嫁接时穗条要带1 ~ 2片叶(不超过2片叶),三在林分内选择树势较好,容易操作的树,离地高30 ~ 50 cm处锯断,进行嫁接,适当保留一部分枝条,四为防止烫死接穗和伤流积液,在5-6月嫁接时,要在捆扎保湿袋内加2 ~ 3根导流棒,再在保湿袋上部加盖箬壳遮荫,既可挡住阳光,又能让散射光透入,既能遮荫,又能保证接穗得到合适光照,五要及时抹除接口以下的萌蘖,以保证接穗的生长[9]。
4.3 改良土壤
4.3.1 施用石灰 按750 kg/hm2施用生石灰,带状或块状深翻入士,以中和土壤酸性,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更新。
4.3.2 配方施肥 其关键施肥期应在采果后至立春之间,要施足基肥,幼果出现期进行适当追肥。基肥:施生物有机肥3 750 kg/hm2、尿素225 ~ 300 kg/hm2、钙镁磷肥225 kg/hm2,或N:P:K = 14:7:7的有机复合肥750 kg/hm2;采用沟施(宽30 cm×深25 cm)施肥方式;幼果出现期全园根外喷施一次磷酸二氯钾加0.3%尿素液[10]。
4.3.2 套种(养) 有条件的油茶林分倡导套种绿肥,品种以平托花生、羽叶决明、园叶决明、印度豇豆等豆科植物为佳,先试点后推广,逐年扩大,既解决有机肥上山,又节省成本,达到以园养园,同时有利于培肥地力,稳定土壤温度、湿度,熟化土壤。有条件的油茶园可套养土鸡,改良土壤、减少虫害、增加收入。
4.4 整形修剪 对老油茶林要坚持因树造形;重点抓好油茶骨干枝培养,使主干突显;其次修剪下垂枝、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结合修剪纤弱枝,回缩弱枝,尽量保持树冠叶幕。当油茶良种幼树长到一定高度时,于40 ~ 50 cm处定杆,以后每年对最高树枝进行摘顶,培育矮干型树冠,成林后树高不超过2.5 m。
4.5 推进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良种基地
积极推进油茶山林进行有偿流转,采取拍卖、租赁、股份合作,联营开发等多种形式,让有技术、资金、能力的经营者大规模地开发经营油茶山林。稳步推进林地经营权的流转,大力发展产量高、出籽率高、含油率高的长林系列良种基地,提高林地集约经营水平和产出,以示范基地带动和引导林农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
油茶林流转体制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关系到林区千家万户利益的大事。既要积极探索,又要推进,方可遏制油茶林荒芜的趋势。
油茶生产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要科学利用相关的技术措施科学改造现有的老油茶林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也要积极发展长林系列良种基地,并加强对油茶经营管理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同时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鼓励和扶持林地和林木流转,兴办适当规模的油茶类家庭农场,促进油茶生产的发展。
[1] 庄瑞林. 中国油茶[M]. 北京:中国出版社,1988.
[2] 张日清,吕芳德,王义强,等. 我国油茶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 经济林研究,1996(S2):203-205.
[3] 李君玲,王大伟. 油茶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4):125-127.
[4] 陈永忠,王德斌,王波. 油茶综合利用浅析[J]. 湖南林业科技,1997,24(4):l5-19.
[5] 王斌,王开良,童杰洁,等.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林业科技开发,2011,25(2):11-15.
[6] 姚小华,王开良,罗细芳,等. 我国油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J]. 林业科技开发,2005,19(1):3-6.
[7] 史洁,尹佟明,施季森. 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述评[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31(6):82-87
[8] 王毅,张平安,刘庆定,等. 油茶无性系引种与良种筛选试验[J]. 浙江林业科技,2013,33(2):39-42.
[9] 姜志娜. 油茶低产林分类改造研究[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10] 陈永忠,彭邵锋,王湘南,等. 油茶高产栽培系列技术研究配方施肥试验[J]. 林业科学研究,2007,20(5):650-655.
Current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amellia oleifera in Kecheng of Quzhou
LU Ming-liang
(Quzhou Kecheng Forestry Bureau of Zhejiang, Quzhou 324000, China)
Investigation demonstrated that cultivation area of Camellia oleifera in Kecheng, Zhejiang province reached 1621 hectares, among them, 1333 hectares of adult and 288 of young. But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confused cultivar, over matured forest, extensive management, serious pest damages and low yield in current production area. Advices were offered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like improve infrastructure conditions, transformation of the over matured stand by after-replacement, thinning cutting, top working, etc.
Kecheng; Camellia oleifera;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S750
A
1001-3776(2013)05-0116-03
2013-06-09;
2013-07-15
吕明亮(1966-),男,浙江永康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林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