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教学实践与探讨

2013-01-25 16:27李娅琼崔茂英杨耀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7期
关键词:植物学药用植物药用

李娅琼 崔茂英 杨耀文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药用植物学是将具有药用、保健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用植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药植物分类鉴定、药用植物资源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学、药学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整个课程知识面广、内容跨度比较大等特征[1,2]。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笔者从事药用植物学教学工作12年,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介绍如下。

1 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应用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是指应用实物标本、植物模型、语言的描述、挂图、多媒体、现场参观、视频等直接的手段来进行教学。例如挂图和多媒体结合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药用植物的形态解剖部分中的一些微观结构线粒体、细胞膜、叶绿体等,肉眼没法直接观看其立体结构,如果应用多媒体和三维模拟技术显示,直观形象的表达其景象、特征,使学生产生感官刺激,更好理解教学内容,使学和教更加的生动活泼。也可应用视频,把药用植物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视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把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缓解单一课件所产生的乏味、单调、疲劳和枯燥的视觉感。如讲解豆科植物的代表“含羞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一旦叶子被触动,整个叶片即发生闭合、叶柄下垂的现象,“含羞草”的名字因此而得名。再如热带食虫植物猪笼草科猪笼草,叶片变态成一个类似果实或花朵一样的带盖的花瓶状结构,上部具有盖子,整个形状象猪笼,因此得了“猪笼草”之名。此植物不但形状奇特,而且瓶状体的瓶盖能分秘蜜腺,具有一定的香味,引诱昆虫;同时瓶口光滑,昆虫会被滑落瓶内,而瓶底分泌细滑、清澈的液体将虫子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

可将上述两种药用植物的动态变化过程拍成视频,在介绍被子植物豆科、猪笼草科的特征时,将两种植物的能动性通过视频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不但能缓解单调、乏味、枯燥的观看课件的视感,提高学生的记忆率,还能将药用植物动静结合创新教学模式。

2 药用植物学教学中渗透前后联系的整体教学法

药用植物学的整个学科中,可以再划分为2个大部分: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学又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让学生学好各个知识点,打好坚实的基础,再将形态解剖学的基础知识完整地运用到药用植物的分类实践中,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具体化和深化。在教学中,采用本学科知识前后联系的整体教学法,以药用植物学中植物器官——花的解剖特征为学习起点,如花特征十字花冠、四强雄蕊、角果为特征找寻校园常见药用植物种类,学生首先要知道上述特征是十字花科的典型特征,学生找到了菘蓝,其根入药称“板蓝根”,叶也可入药称“大青叶”,叶在滇中如楚雄的一些地方还可以作为蔬菜直接食用。因为中药“大青叶”是多来源的,既有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还有另外马鞭草科植物大青,蓼科植物蓼蓝和爵床科植物马兰等的叶子都可以作大青叶入药,教学中以“大青叶”作为切入点,采用整体教学法,让学生思考。再如药用植物与中药学、中药化学的联系,在讲述药用植物众多的五加科时,让学生思考本科中富含三萜皂苷的植物,如人参、三七、西洋参等。同时让学生联系中药学的知识,阐述人参、三七、西洋参的药用功效以及三者的区别。将多学科全息思维带进教学中,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兴趣,也为学生深入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引方向。

通过前后联系的整体教学法这样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丰富的知识,也可很好的运用,改善了学和用的矛盾。

3 比较教学法在药用植物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教学法在中医院校众多的课程教学中是常用的教学模式,药用植物学教学也不例外。因药用植物学知识点多,各知识点之间系统性强、联系紧密。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整个教材内容,提高考试成绩。笔者采用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和纵横结合比较法进行讲解,纵向比较法如不同科特征的对比,伞形科与五加科的区别,两个科相同点:茎皮、根皮、叶有香气;多为复叶,叶基部扩大成叶鞘;具有伞形花序;雌蕊与花瓣同数。不同点:五加科的植物体态木本为主,茎或叶有刺,托叶与叶柄合生;伞形科科的植物体态全为草本,茎、叶常无刺,无托叶。五加科的花序为伞形花序、总状、穗状、圆锥状组成复花序;伞形科的花序为单伞组成的各种复伞花序或头状花序。五加科的花冠顶端组成帽状体,脱落;伞形科的花冠花瓣顶端内弯。五加科3~5心皮组成3~5室的子房;伞形科2心皮组成的2室子房。五加科的果实浆果或核果;伞形科的果实双悬果。横向比较法如同一科属间的比较,南柴胡、北柴胡、大叶柴胡都是伞形科植物,可以通过叶脉进行鉴别,南柴胡平行脉3~5条,北柴胡平行脉7~9条,大叶柴胡是网状脉序。纵横结合比较法如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参类”药材。人参、丹参、党参、沙参、玄参、苦参六类“参类”药材,先从纵向联系比较,让学生记住各种植物所属的科属、主要区别点是花冠,不同的科、标志的花冠进行明了的比较;然后再对每一种植物的典型特征进行横向比较,最后进行分析、归纳和梳理。

通过比较式教学,既能掌握同类事物的异同点,又能把握各自不同阶段或不同层次事物的形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比较分析,即找到联系又有了区别。对相似、易混淆的植物更易清晰记住。比较教学法从不同层次解析各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能更好地从局部和整体全面掌握知识。

4 分组“PK”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分组“PK”教学法就是教师设计若干个考核题目,将学生分为数组,若干个小组将考核题目作为竞争的主要内容,而每个小组又要互相合作。即以问题为基础,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主要强调教师要给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自己到图书馆或者网络等硬件查找相关知识,达到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等。如前面提到的让学生先将形态解剖部分学好,教师选择《药用植物学》下篇即分类部分的一些科,比如“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等。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自主选择,通过每个小组的学生查阅资料、小组集体讨论、制作PPT,上台讲解所学的内容,各小组组长和老师组成的评委团进行打分评价。各小组带着在校园里寻找到的药用植物标本,来互相讲解上述各个科的识别特征。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沟通。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改变了以往的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的教学模式,也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找到更为合适更为轻松的教学方法。

分组“PK”教学法的提出并实施,对于营造大学生互助、合作、团结的学习气氛,强化大学生的主动求知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竞争意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5 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策略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药用植物学教学也至关重要。药用植物讲授中,首先从学生们熟知的植物、庄稼、花卉入手,让学生贴近生活,感到大自然的亲切,再进一步结合课程内容,将学生引导到课程要求掌握的概念术语上。为了达到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效果,让学生对熟悉的植物进行描述,这样学生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会深刻记住所学的知识。如讲授天南星科的药用植物魔芋,又称蒟蒻芋,俗称魔芋,中国古代又称妖芋,自古以来蒟蒻就有“去肠砂”之称,因为能清洁肠胃,帮助消化。它即可入药,也可食用,几乎没有热量,日本人称它为“胃肠清道夫”,日本一些省还规定小学生的配餐中必须有魔芋食品,是深受日本民间欢迎的风雅食品,也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我们日常生活也经常接触魔芋制品,在讲授药用植物魔芋时,将它的保健与食疗作用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让平时不吃魔芋制品的同学开始调节饮食,促进身体更健康。第二如能更好地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从美容、营养、日常保健等方面重点介绍药用植物,同时让学生参与到一些科研活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药用植物的价值,也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改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蔬果食品中,如低等植物海带、树花、蘑菇、木耳、银耳等富含维生素、蛋白质,激发学生兴趣在掌握药用价值时,也记住其相关要求掌握的内容。

采取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学以致用。

在多年的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笔者将上述几点综合应用到教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要提高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还需不断的探索、革新,不断总结经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手段,精心组织教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杨春澍,万德光.药用植物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刘春生,石晋丽,闫永红.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改革思路探讨[J].中医教育,2010,29(3):42-44.

猜你喜欢
植物学药用植物药用
CRISPR/Cas9技术在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药用矿物及其在河北省分布概况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植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构建
第九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大会暨第八届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主题分会场:“一带一路”与生物多样性惠益共享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基于问题式教学策略的植物学课程翻转课堂构建
番红花的药用历史与现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