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凤莲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病情轻重不一,病程较长,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笔者自2009年以来采用中药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观察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21~59岁,平均38.1岁;病程1.5个月至4年。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19~61岁,平均38.5岁;病程1.5个月至4年。两组病例一般资料经Ridit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患者明显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2)所有患者均行电子结肠镜及病理切片检查,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3)经实验室、电子结肠镜、X线等检查,均排除有急性自限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克罗恩病、结肠癌等病变。
1.3 治疗方法 (1)治疗组基本药物组成:五灵脂、蒲黄、三七、白及、乳香、没药各50 g。随症加减:若大便下血较鲜红,伴口苦、肛门有灼热感,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者加大黄、黄连、黄柏各50 g;若伴体倦乏力、少气懒言、有下坠感、舌淡脉细者加黄芪、党参、白术各50 g;若伴腹部冷痛、手足不温、大便气腥者,加艾叶、炮姜、肉桂各50 g。上药共为细末,每次取20 g,加开水150 mL搅拌均匀,于每晚睡觉前先用温开水清洁灌肠,待排净大便后,将温度在40℃左右药液灌入肠道,保留一昼夜。(2)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每次1 g,每日4次。两组均以3周为1疗程。
1.4 疗效标准 参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标准》[1]及《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结肠镜复查溃疡面消失,黏膜正常,停药后半年随访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大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或轻度异常,结肠镜检查溃疡面基本消失,黏膜有轻度炎症反应或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临床症状、大便常规、结肠镜检查均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治疗结果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治愈13例,有效3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有效2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8.00%。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患者李某,男性,27岁,于2011年12月就诊,自述于1年半前出现腹部隐痛、腹泻、偶见大便带血,其后症状逐渐加重,曾按痢疾进行治疗,病情时轻时重。半年前于本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病理切片检查为溃疡性结肠炎,溃疡面在距肛门20 cm以内。曾口服柳氮磺胺嘧啶片,疗效欠佳,近日因进食生冷后症状加重,前来就诊。现症:患者明显腹痛、腹泻,每日4~6次,为黏液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感,伴夜尿频,大便气腥、出血量多,望其面色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缓。诊断属中医血证之便血,证属脾肾虚寒型,治疗原则温补脾肾、止血化瘀,去腐生肌。药物组成:用前述基本药物配艾叶、炮姜、肉桂各50 g,共为细末,每晚取20 g灌肠,方法如前所述。用药1周后出血停止,腹痛、腹泻明显减轻。继续坚持用药,1个疗程后,诸症全消,复查电子结肠镜,肠黏膜光滑,原溃疡面全部愈合,半年后电话随访无复发。
临床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炎症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时强调休息、饮食和营养,常用药物是柳氮磺胺吡啶,该药常有不良反应。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便血、痢疾、泄泻范畴,其病位在肠,与脾肾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治疗时以治血、治气、治火为原则。失笑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活血化瘀,散结止痛。配伍三七、白及止血化瘀,乳香、没药去瘀生新。更兼随症配伍,以断发病之源,综合全方,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祛腐生肌,推陈出新。用保留灌肠疗法,使药物直达病所,药力迅速、持久,且不受胃酶的干扰和破坏,易于渗透、吸收,无任何毒副作用,临床应用治疗本病急症,收到良好效果。
[1]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3-35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2-125.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9-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