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虹,李冬梅,李可建△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2.济南市中医医院,济南 250011)
本研究运用系统评价方法,综合、分析、比较葛根素注射液在各类中风中的疗效,以便提高临床证据的系统性,为中医药临床提供更加充实的应用依据。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清华同方系列数据库、中国医用信息资源系统、MEDLINE、Cochrane图书馆检索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中风的相关研究(检索截止时间为2011年12月)。
(1)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研究;②中风诊断标准公认、权威;③除后遗症期的病理类型可交叉外,其他病理分型或分期均不可相互交叉;④试验措施为葛根素注射液;⑤预期获得的结局至少包括基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的总有效率、残障率、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1项;(2)排除标准:①随机分组概念描述模糊,如出现“随机单盲法分组”、“随机抽样分组”、“随机选定”、“随机设立”等字样;②半随机分组;③外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脉炎等所致的脑血管疾病;④试验措施被干扰;⑤相互对照。
采用Jadad评分法,描述随机方法、随机分配方案隐藏、盲法、盲法方案、意向治疗分析5个方面,每方面1分,大于等于3分为高质量研究。
应用Revman 4.2.10统计相关数据,效应指标为相对危险度(RR)、率差(RD)、需治疗病人数(NNT)、加权均数差(WMD),均计算99%可信区间(99%CI)。异质性检验结果 P>0.1时,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否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统计结果为阳性,采用失效安全数检验统计结果稳定性。
检索相关研究556项,收集原文研究415项,最终纳入研究23项,其中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21项[1~21],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 2 项[22,23]。
所有纳入研究均在国内进行,无多中心研究,纳入患者共2257例,平均样本数为98例,总体男性多于女性。诊断标准明确公认,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且均为急性期患者,病程在30d以内。纳入研究在组间基线治疗相同基础上,试验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疗程最长28d,最短10d。判效标准均采用全国第四届(或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2 项研究明确随机分组方法[17,21],Jadad 评分为2分,其他均为1分。
纳入研究均有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比较的计数资料,Meta分析分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以下简称亚组1)、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以下简称亚组2)2个亚组。亚组1共有21项研究描述总有效率,异质性检验P=0.54,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总有效率 RR(99%CI)为 1.21(1.14,1.28),总有效率 RD(99%CI)为0.16(0.11,0.20),NNT(99%CI)为 6.25(5.00,9.09)。亚组2共有2项研究描述总有效率,异质性检验P=0.16,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总有效率 RR(99%CI)为 1.21(1.02,1.43),总有效率RD(99%CI)为 0.13(0.01,0.25),NNT(99%CI)为7.69(4.00,100)。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Meta分析结果失效安全数为270.73,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Meta分析结果失效安全数为1.81。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4项研究未报道是否出现不良反应,9项研究报道无不良反应,8项研究报道不良反应。4项研究报道出现皮肤瘙痒,其 PetoOR(99%CI)为 1.42(0.31,6.37);5项研究报道出现腹胀,其 PetoOR(99%CI)为7.64(1.70,34.23);5项研究报道出现头晕,其 PetoOR(99%CI)为7.70(1.36,43.48);1项研究报道出现发热,其 PetoOR(99%CI)为 7.39(0.04,1276.22)。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1项研究未报道是否出现不良反应;1项研究报道出现心动过缓、颜面潮红及胸闷的不良反应,其 PetoOR(99%CI)分别为 7.63(0.75,77.51)、8.45(2.57,27.71)、7.48(0.19,287.48)。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总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既有临床意义又有统计学意义,其99%CI精密度前者优于后者;其NNT临床意义提示,治疗上述2种类型中风,每增加1名有效患者分别需治疗的病人数为 6.25、7.69,其 99%CI精密度前者优于后者。上述证据提示,葛根素注射液可改善上述2种中风类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其中较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证据更为充分。
另外,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本项研究无合格临床研究纳入,提示该方药治疗非急性期中风尚无有效证据。
运用失效安全数定量的比较分析,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Meta分析结果稳定性优于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
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纳入研究中出现皮肤瘙痒、腹胀、头晕、发热等不良反应,其中腹胀、头晕不良反应 PetoOR值大于1,且其99%CI下限大于1,提示葛根素注射液存在提高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腹胀、头晕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纳入研究中出现心动过缓、颜面潮红及胸闷等不良反应,其中颜面潮红不良反应PetoOR值大于1,且其99%CI下限大于1,提示葛根素注射液存在提高出血性中风急性期颜面潮红的可能性较大。
综合纳入研究情况、总有效Meta分析及其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现有证据提示,葛根素注射液用于中风急性期较用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证据充分;用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较用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据充分。葛根素治疗中风急性期腹胀、头晕、颜面潮红等不良反应均于对症治疗或停药后消退,提示葛根素治疗中风安全性较好,潜在的临床异质性、纳入研究质量较低、待评价研究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上述结论,此局限性需通过今后的评价进一步完善。本系统评价无利益冲突。
[1] 孙曙光,李才锐.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2):35-36.
[2] 王玉梅,李合华,毛兴爱.丹奥联合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9):767-769.
[3] 袁莉,冼明健,江先娣,等.葛根素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7):603-604.
[4] 黄米武,陈秋月,黄勤,等.葛根素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4):204-205.
[5] 徐松青,桑成武,邓家国,等.葛根素和香丹注射液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安徽医药,2005,9(11):819-820.
[6] 陈军华,罗楚,吴江虹,等.葛根素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15):2330-2331.
[7] 王爱岳,王良,李强.葛根素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05,16(4):63.
[8] 陈学文.葛根素联合丹奥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0):1342.
[9] 刘明龙.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7):872-873.
[10] 许志强,蒋晓江.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4,33(6):827-828.
[11] 郝强,潘琳莉,刘春红,等.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脑梗塞52 例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16(6):343-344.
[12] 石云马,湖蕊.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塞32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3):7-8.
[13] 罗伟,张新,李桂金,等.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5):212-213.
[14] 曹学兵,刘昌勤,袁光雷.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J].医药导报,2004,23(2):87-88.
[15] 赵路清.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4,8(2):76.
[16] 许进军,何东初.葛根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5):1304-1305.
[17] 谢轶群.葛根素治疗老年脑梗死82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6):27-28.
[18] 宋春江,李秋茹,钟晓闵,等.葛根素治疗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5,26(3):306-307.
[19] 龙明智,王军,谌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分析[J].现代康复,2000,4(5):682-683.
[20] 赵洪刚.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天津药学,2009,21(6):43-45.
[21] 纪艾玲,张晓健.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炎症因子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2):145-147.
[22] 王广君.葛根素辅助治疗基底节区中小量脑出血36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2):97-98.
[23] 徐雄鹰,管敏昌,蔡美琴,等.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脑出血的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