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闭经验案一则

2013-01-25 05:18林正道邵水金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6期
关键词:经气来潮血海

林正道邵水金

(1 香港新华医錧,香港;2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针灸治疗闭经验案一则

林正道1邵水金2

(1 香港新华医錧,香港;2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针灸;闭经

年轻的陈女士,2012年5~9月期间,4个月经期未至,经针灸治疗1次后,第2天月事来潮,结束了闭经4个月的异常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现年35岁,已育有一女。2012年5月,因家事问题而烦恼,情志不舒,胸闷易怒,月事开始不来潮。按以往的月事周期,5月15~16日就该到了,过了4个月,月事还是不来。其中,6月上旬,有小腹痛伴乳房胀痛的症状,持续1~2天,好像要来月经一样,据以往的经验,这是经前的反应,应该来月经,但结果没有来潮;7月下旬,有小腹胀痛和腰背酸痛的反应,持续了十几天,时间此较长,亦以为月事要来了,但还是没有来;最近,因又有小腹胀痛和乳房胀痛了5~6d,疼痛过后了,仍然没有月事来潮。4个月来,自觉没有任何怀孕迹象,妊娠试验阴性。于是决定找医生诊治。于2012年9月16日就诊。根据患者脉沉弦,舌质暗,苔薄白,手指端凉,4个月不来月经,诊断为闭经,属气滞淤血型。

1.2 治疗方法

①穴位选择:气海、关元、中极、曲骨、子宫、提托、合谷、内关、太冲、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另外,准备艾节4~5段和火罐4~5个。②针灸方法:采用太极牌无菌毫针。先针刺近子宫小腹部穴位,再针刺远隔部位即手足穴位,最后在主要穴位针柄上套上艾节,点燃进行温针灸及起针后拔罐。小腹部穴位气海、关元、中极、曲骨,用0.3mm×60mm毫针,各进针约25~50mm;子宫、提托用0.3mm×40mm毫针,各针刺20~30mm;远隔部位穴合谷、太冲、内关用0.3mm×30mm毫针,各针刺15~25mm;三阴交、血海,用0.3mm×50mm毫针,各针刺25~40mm;阴陵泉,用0.3mm×60mm毫针,针刺25~50mm。以上合谷、太冲、内关、三阴交用指切法进针,其他穴位用挟持法进针。针刺到一定深度时,即边进针边运针,平补平泻,患者感到针下有强烈酸胀麻重感并难以忍受时,即停止运针并留针,留针30min。穴位毫针插完后,在关元、子宫、三阴交、血海等穴的针柄上,套上长与宽各1.5cm的艾节,并点燃进行温针灸,直至艾节燃完为止;没有套上艾节的穴位,每10min运针1次,每次3~5s;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起针后,再拨火罐10min,以促进气血流通,冲、任血运,月事到来。艾节燃烧时,注意看护,以免烫伤皮肤。

2 治疗结果

经过上述的针灸治疗1次后,患者第2天就来月经。初初量少,以后逐渐增多,笫2、3天为较多,第4天开始减少,第7天结束。经色暗有块,块下后小腹、乳房胀痛减轻,遂至疼痛完全消失。经过上述治疗后,直至现在,月事周期等正常。

3 讨 论

闭经,中医称为“月事不来”、“月水不通”、“不月”等,因肾气虚弱,或多产坠胎,房劳过度或情志不舒,气滞血瘀等原因所致[1]。患者1年半前,为公司榨蔗汁、卖饮料,工作十分紧张,时间又长,在此环境下亦曾发生过闭经1个周期。本次为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致。因肝经气郁,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故乳房胀痛;肝经绕阴器,肝藏血并能调节血量,因气机郁滞,淤血内阻,故少腹胀痛;任、冲瘀阻,胞脉瘀塞,经水阻隔不行,故经闭。因此,根据病因病机,以行气解郁,活血祛瘀为基本治则,笔者采用以下的治疗措施,促使经血下行,闭经得以结束。

3.1 近部选穴

子宫主要功能是行经和孕育胎儿,为奇恒之府,属阴器。因为闭经部位在子宫,而子宫在小腹下面。冲、任、督起于胞中,一源三歧。《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脉之本》说: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任为阴脉之海;同时任为妇女任养之本,故“任主胞胎”,因此,只有任脉之气通,才能月经来潮和孕育的正常[2]。而小腹上穴位,对子宫最为接近的,有任脉上的气海、关元、中极、曲骨及奇穴的子宫、提托等穴。但十二经对子宫并没有分布特定的穴位,故针灸上述的穴位,对子宫来讲是属于近部选穴。根据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症理论,故针刺上述穴位,对闭经治疗,促进月经来潮,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中极、曲骨具有调理冲任和疏通下焦的作用;气海即元气在此聚集大如海之意,气为血帅,故可促进下焦血运和宫血下行;关元又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有脐下肾间动气者丹田也,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3]之说,同时,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具有培肾固本、补益精髓、增强经气、调理任冲之功效;另外,关元其穴下近子宫并布有腹壁浅动、静脉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血脉丰富,故针灸特别有利于气血疏通、胞宫盈血和月事来潮;子宫、提托穴下靠近输卵管,针刺有利于促进冲任脉通、经水下行的作用。

3.2 调和气血

根据《证治要诀·妇人门》“欲调其血,先调其气”的古训,故首先应选取对经气、经血最为有效的穴位针灸,以行气活血,促进任冲脉通和月事的到来。调气血的穴位除气海、关元外,其他如合谷、太冲、三阴交、阴陵泉、血海、足三里、内关等多为旺气旺血之经穴。其中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属阳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脉;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属阴经,少气多血,故有血穴之称。合谷、太冲两穴相配为著名之“四关”穴。原穴为通行三焦原气之要穴,故“四关”穴为气血通行之要塞。气行血行,合谷属阳、主气,太冲属阴、主血,一阳一阴,一气一血,阴阳相配,气血相调,气血和,则月经自行[4]。三阴交、阴陵泉、血海为脾经要穴。其中三阴交为足厥阴、太阴、少阴经交会穴,针灸可疏调肝脾肾,使肝气条达,舒肝解郁;脾主运化,脾气健运,血循常道;肾主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而互相资生,为月经的基础物质。同时肾又能化气为肾气,肾气充盛,月事以时下。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经气充盛,由此入深,汇合于脏腑 ,行气活血,促进血运。同时针刺激发经气,调节脏腑气血,促进任、冲脉通和月经到来;血海其意为足太阴脾经所生之气血在此集聚、充斥,范围巨大如海,故名血海,为足太阴经重要穴位[5],可促进胞脉气血充盛,经候以时;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手厥阴心包经出于心包,连络心系,为心系的主要经络。心主血行血,故针刺能增强心气及扩张血管,促进心血畅流入胞脉。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故有利于宫血满盈及经血来潮;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水谷之海,主运化,化水谷精微而为赤(血),促进任冲脉通,气血充盈,经水自下。

3.3 温针灸

《灵枢·官能》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本患者苔白,手指端凉,有兼挟寒邪之象,故症情有比较复杂的一面,为促进行气活血,温经散寒,故加以温针灸并以拔罐,以提高疗效。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同时进行的一种疗法。针刺是通过腧穴的功能,疏通经气,调节脏腑气血平衡,以达到治病的目。而温针灸的艾性温,味芳香,善通十二经脉,具有理气血及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本草汇言》有“暖血温经,调经脉,壮子宫”的记载,通过温热刺激激发经气,增加子宫气血,同时还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管扩张,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有利于促进任脉通、冲脉旺、经血下行作用。拔罐作用有与灸法有相似之处[6],既温针灸又拔罐,起疗效迭加效应,达到活以气血、通以经脉、行以经血和消以闭经的功效。

[1] 王玲玲.针灸学临床[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 202-204.

[2] 罗元恺,曾敬光.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0-16.

[3] 江瑜,崔瑾.艾灸关元、神厥穴对中期妊娠引产患者阴道出血时间及血清雌二醇、孕酮的影晌[J].中国针灸,2011,31(9):769-772.

[4] 李成宏,王玉中,郭新侠.针四关穴为主治疗原法性痛经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3):187-190.

[5] 秦亮.温和灸血海穴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J].中国针灸,2011, 31(9):849.

[6] 邱茂良,张善忱.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63-169.

R245

B

1671-8194(2013)16-0315-02

猜你喜欢
经气来潮血海
通里穴治疗“支膈”症理论探析*
人体经脉养生律
长相思·江水东
浅论手太阴肺经经气运行规律
活血化瘀按血海穴
“气至病所”验案三则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手机“血海”:中小品牌末路将至?
来潮前为何鼻腔出血
月经带来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