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总部农业的实践与发展对策探讨

2013-01-25 05:16江嵩令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大户总部基地

江嵩令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农业林业局,浙江 台州 318000)

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浙江省台州市主城区的椒江区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人均占有耕地不足200 m2,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制约越来越突出,椒江农业的出路是椒江农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总部农业是指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面临当地土地资源等自然生产要素短缺的情况下,依托其技术、资本、信息、市场等优势,按照“有限区域、无限发展”的思路,通过“走出去”在外地建基地、办企业、设窗口,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总部负责指挥分布在各地的生产基地、销售网络,进行生产、技术、信息、资金和市场的全国化运作,从而实现“总部在内、基地在外,两头在外、中间在内”,以及“资本外移、产业外移、产品外移”的新型农业经营业态。

发展总部农业的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农业资源在更大的空间、更多的领域实现合理配置,弥补本地农业自然资源和市场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快速转移,扩大就业,促进增收;还有利于发挥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在技术、营销和资本等方面的优势,拓展经营空间,实现新的规模扩张。

1 现状与特点

椒江因自然资源有限而商品经济发达,农业“走出去”起步较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类经营主体在外承包土地总面积达2 507 hm2,其中长期承包山林种植油茶、桉树、果树等面积547 hm2,承包滩涂水产养殖面积673 hm2,签订合同收购面积1 113 hm2,肉鸡养殖150 万羽,大黄鱼养殖500只网箱。生产销售总体情况良好,生产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

1.1 地域分布特点明显

椒江农业在外经营区域主要在江西、广东、江苏、上海、福建、四川、云南等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传统和基础,便于农户因地制宜开展生产的地区,如在江西、衢州等地承包山林种植杨梅、油茶、竹笋等农特产;在上海等地从事瓜果、蔬菜种植供应城市需求;在福建、广东、江苏等地开发滩涂和水产养殖;在安徽建立小麦原料基地;在四川等地养殖肉鸭等禽畜。

1.2 经营主体以企业与大户为主

经营者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大户为主力军,工商资本优势明显。如台州华龙工贸有限公司,在大陈岛开发大黄鱼深水养殖获得成功后,到种苗基地福鼎建设养殖基地。目前该公司在福鼎沙埕港拥有4 m×4 m 网箱500 余个,总投资达1 000 万元,年产大黄鱼150~200 t,生产的大黄鱼因质优味美而深获好评。又如从事工商业的青年黄军辉于2005在江西九江永修县梅棠镇石桥村租用89.3 hm2荒山经营权50年,先后投入达500 万元种植杨梅和苗木,据保守估计目前苗木总价值达2 500 万元左右,杨梅产出后年利润可达300 万元左右。

1.3 经营形式灵活多样

除了承包山林、土地、滩涂、水面进行种养殖外,企业在外地创建的基地形式多样。广裕兴食品有限公司在安徽省建立667 hm2的小麦种植基地,聘请专家无偿为基地农户提供技术和服务,委托当地的面粉厂加工小麦粉。通过订单和生产合同建立起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使生产加工营销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1.4 优势互补

从获得初步成功的几个案例看,基地一般都设在土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丰富而缺乏资金、技术和销售渠道的地区,与椒江农业经济互补性很强。

2 存在问题和优势

2.1 存在问题

资金与人才的制约。设立农业基地,尤其是承包山林和滩涂的前期一次性投入很大,生产周期又长,因缺少有效抵押物,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极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加上缺少配套政策,又无专项扶持资金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椒江在外经营的农户少且分散,又缺少技术管理人才,造成规模扩大以后管理和技术跟不上,从而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如2006年上海突发西瓜烟粉虱虫害,瓜农因缺乏技术指导,治虫不当产生药害而损失较大。

自然和经营风险的制约。“橘过淮而成枳”,本地的成功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外地。近年来外地生产环境变化很大,山林、滩涂海塘承包费用、用工费用和农资价格上升等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海塘受化工企业污染,当地土地规划发生变化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增加“走出去”企业的经营风险。要尽量避免类似农户在江苏响水县承包滩涂搞养殖时由于不懂当地气候变化大而巨亏,专业合作社在海南试种茭白失败等事件的重演。

管理和服务的制约。目前在外经营的农户少而散,缺少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想建立农业产业协会,又得不到当地农业和民政部门的支持,没有合法的组织协调其与当地群众的利益冲突,以及与当地政府进行有效的沟通。而原籍所在地政府和农业部门鞭长莫及,能够提供的服务和帮助也很有限。

2.2 优势

技术、市场、加工、信息资源聚集,区位优势明显。椒江有一批在省内外都有影响的农业龙头企业,如新世纪进出口公司,农产品加工业优势明显。作为台州市主城区,拥有市、区两级农林行政和技术部门,还拥有市内较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大型超市,和一批农副产品冷冻、加工、流通企业。

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开发的积极性高,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实力强。椒江民间资本雄厚,老百姓富有创业激情,思变思富愿望迫切,市场意识强,亲戚朋友间传帮带密切,有丰富的在外经商办企业的经验,发展总部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现代规模农业诱人的发展前景和丰厚的回报吸引着工商资本,工商资本的注入又为农业的成功转型创造了条件。

外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为椒江总部农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黄军辉所在的江西省永修县已经纳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当地政府从发展本地经济出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随着该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会进一步改善,优惠政策会进一步出台,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3 启示与发展思路

3.1 启示

近年来,杭州市萧山区积极实施开放型农业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全区外向型农业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连续多年获得浙江省外向型农业县 (市、区)考核第1 名和“浙江省外向型农业发展先进县区”荣誉。目前,萧山区已形成蔬菜、花卉苗木、水产、畜牧、茶果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针对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的实际,他们创新思路,引导、鼓励企业向外寻求农业发展新空间,实施了“内建总部、外拓基地”的发展战略,基本形成了“种子种苗在内,生产基地在外;产品加工在内、销售市场在外;企业总部在内,粗加工车间在外”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萧山的发展,给了椒江许多启示。

抓住金融支农这个“牛鼻子”。萧山全区建立了3 家农业担保公司,可担保金额达到4.5 亿元。农业企业大都属于小微企业,资金实力有限,特别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该区此举正可谓抓住了支农的“牛鼻子”,对椒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打好科技兴农这张“王牌”。萧山鼓励农业企业开展研发、培育品牌、建好基地,为发展外向型农业夯实基础。已建成农业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 (所、室)33 家,其中国家级1 家、省级9 家,提升了外向型农业发展水平。中央2012年的1号文件对农业科技作了战略部署,而农业科技是椒江的弱项,与萧山区相比较,差距更是显而易见。农业科技的关键在于人才,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运用引进、柔性流动、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等多方面举措,真正加强人才建设,要鼓励企业作为主体兴办各种农技研发中心、科技中心,使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

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好市场与营销。总投资1.2 亿元,建筑面积18 万m2的萧山宝清紫香白瓜籽交易大市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白瓜籽交易市场。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不能用传统小农经济的落后方式来组织生产和销售,而应该用现代化工业的理念来组织生产和销售,特别是要抓好市场建设和农产品营销工作。萧山区建设市场有大手笔,值得椒江学习借鉴。椒江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生产过剩卖难就是很好的例证,应该大力建设大市场,大力开拓大营销。

3.2 发展思路

从农业产业化实际出发,将总部农业融入椒江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大对农业跨区域经营的扶持力度,鼓励有实力的农业企业、民间资本到境外省外投资兴办农业项目;鼓励农业劳务和技术输出,到境外省外承建各种农业项目;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到省外开发农业资源,创办农产品生产基地。

充分激发已经“走出去”的农业企业、农户的创造力和带动力。要鼓励和扶持先行者做强做大,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在种养殖技术、组织、营销和加工、市场、资金等方面优势,不断增强其带动能力,促进农业“走出去”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积极开展体制机制探索创新。以两地优势互补、双赢互利、共同发展为最终目标,在组织方式、对企业和农户的服务方式、各主体间的合作方式以及区域间合作交流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以机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推动总部农业的发展。

4 发展对策

4.1 搭建平台,强化核心

总部农业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此项工作,建议成立由农办、农林、海洋渔业、发改、财政、科技、供销等相关部门与单位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开展调研、总结经验、制订政策、协调关系等工作,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首先要开展一次“走出去”农业企业和大户的普查,建立档案资料库和备案登记制度,进行定期联系、跟踪了解和动态管理。其次逐步建立起在外经营农业的风险保障制度和纠纷处理机制,帮助联系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保护其合法权益。第三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经常性沟通、交流和协作,如信息共享、重大事项通报等制度,改善在外农户的创业环境。

总部农业发展需要强大的产业支撑,只有“先强内部”,才能“拓展外部”。要建立专项奖励制度,对带动力强、带动农民致富作用显著的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自营出口企业给予表彰奖励。要鼓励农业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强技术创新,积极调整结构,加强品牌建设等,不断做大做强。充分利用作为台州市主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与农林产业配套的市场、仓储、冷冻、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检测等第三产业,积极搭建作为区域农业的总部平台,为相关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要不断提高在外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和自我服务水平。可以借鉴苏州市 (台州)西瓜产业协会的经验,在农户相对集中的地区,组建若干外埠农业产业协会,推动在外经营主体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其他较分散地区,要将各经营主体纳入当地浙江商会管理范畴,切实提高规范化、组织化程度。也可帮助外出种植大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开展行业自律和规范。

4.2 研究政策,加强扶持

采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紧急援助”等方式,对农业“走出去”与总部农业项目进行补助和奖励。在原来年产值1 000 万元以上企业,在外新建66.7 hm2以上基地,奖励2 万元,年产值1 000万元以下企业,在外新建66.7 hm2以下基地,奖励1 万元的基础上,由财政出资设立总部农业专项发展基金,逐年追加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发展异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在外创业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大户建立异地合作组织的,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加大对“走出去”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在外发展的农业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享受农业龙头企业同等政策待遇,并在技改、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给予财政贴息支持。鼓励企业和大户在外建立粮食和生猪生产基地,着重解决椒江农产品稳定供给问题。对粮食型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在外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的,有当地政府出具相应证明的,可享受椒江粮食生产直补政策,并据其实际种植面积给予奖励。对畜牧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在外建立生猪养殖基地且产品销往本市的,按其养殖规模给予补贴。奖励与补助要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椒江农信担保有限公司几年来为总部农业提供低息贷款,为解决企业融资难作出了努力。要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信贷担保机制,加大对总部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在金融服务方面提供更为灵活多样、高效快捷、全面周到的服务。鼓励其他金融机构也要针对总部农业的特殊性,进一步降低信贷门槛,放宽信贷限制,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发展农民小额信用担保,开展各种适应总部农业的特色服务,切实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4.3 强化配套,注重服务

要注重和加强对适合发展总部农业区域的信息发布,帮助农业企业和大户了解外地农业资源和市场信息,引荐更多农业企业和大户走出去承包开发农业、创办基地。要创造条件对“走出去”人员进行技能和政策法规培训,提高其经营能力。农技部门要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构建远程技术服务机制,及时为外出农业企业和大户做好技术服务。要通过“浙江农民信箱”建立权威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产品的生产者提供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气候信息,提供中长期预测分析,帮助生产和经营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经营,使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农产品交易会等成为政府引导农产品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鼓励一些有实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开展探索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要为外出农业企业和大户遇到的法律、法规问题提供咨询和帮助。要强化风险保障,使总部农业也能享受同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待遇,参与浙江农业“共保体”保险,切实增强在外农业投资主体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总部平台成为外出农业企业和大户稳固的后方基地和“加油站”。

[1]高佳青,章鸣.农业总部经济的概念、框架和发展进程[J].浙江农业科学,2010 (6):1432-1434.

[2]陈建成,王立飞.总部经济与农业科技园区发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3]张莉侠,林建永.上海农业发展方向:总部农业[J].改革与开放,2012 (1):13-14.

[4]徐建华,许彩燕,王丽娟.浙江农业“走出去”的实践与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1 (2):221-223.

猜你喜欢
大户总部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叶卡捷琳堡RCC总部大楼
RAYDATA总部办公室
Bloomberg欧洲新总部
Adobe总部改造
我的基地我的连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