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1例的临床体会

2013-01-25 05:02兰回忆王翠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1期
关键词:结肠镜内服溃疡性

马 兰回 忆王翠玉

1.吉林省吉林市新世纪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21;2.吉林省抚松县中医院,吉林 抚松 134500

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1例的临床体会

马 兰1回 忆2王翠玉2

1.吉林省吉林市新世纪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21;2.吉林省抚松县中医院,吉林 抚松 134500

通过中药内服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31例治疗,体会到中药灌肠加内服方法比单用内服药效果好、临床治愈率高,有利于药物吸收和发挥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内服灌肠;临床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 “特发性直肠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功能不健是发病的主要因素。每因感受外邪 (风、湿、暑、热),或脾胃素虚、饮食不慎,或思虑劳倦过度,或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致使湿热蕴结大肠,气血与之相搏结,气机郁滞,肠道功能失职,脉络受损而发病。属中医学 “腹痛”、 “泄泻”、“痢疾”、“肠风”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尤其是应用中医灌肠加内服方法比单用内服药好,因为它直接作用于病变肠道,保留时间长,浓度高,有利于药物吸收和发挥作用,又能避免胃酸对药物的影响,使药物成分免受破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4人,女性17人,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57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5年。

1.2 诊断要点

1.2.1 临床表现 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1.2.2 结肠镜检查 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

1.2.3 钡剂灌肠检查 主要改变为:①黏膜紊乱及/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缩短,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1.2.4 病理检查 排除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特异性感染性肠炎与肉芽肿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

1.3 临床诊断 有典型临床表现者,结合结肠镜、钡剂灌肠发现始于远端结肠黏膜连续糜烂溃疡性炎症可做出诊断。

1.4 治疗

1.4.1 治疗的目的 主要是: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

1.4.2 中药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脾胃与大小肠,与肝、肾密切相关,治疗上多从调理脾胃、肝、肾、大小肠等方面着手,辨证施治。本病临床以正虚邪恋,虚实夹杂证多见,治疗总体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为原则,同时应注意分清虚实、寒热、标本、缓急。一般初期或急性发作期,病以标实为主,多为湿热蕴结、气机阻滞,治宜重祛邪,以清热燥湿、行气调血为主。慢性期或恢复期多为脾肾亏虚或肝脾不调,治宜补益脾肾,固肠止泻或抑肝扶脾。

1.4.2.1 湿热内蕴证 主证:腹痛腹泻反复发作,粪带黏液脓血,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身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清热利湿,调气和血。

方药:白芍24g,黄芩12g,黄连、当归、木香、大黄、苦参、槟榔片各9g,马齿苋10g。

1.4.2.2 气滞湿阻证 主证:腹痛泻痢,粪带黏液,便出量少,便后不爽,里急后重,伴脘痞纳呆,胸胁胀痛,舌淡红苔腻,脉弦。

治疗:健脾行气化湿。

方药;茯苓、薏苡仁各15g,苍术、白术、当归、木香各10g,厚朴、炮姜各9g,桂枝6g。

1.4.2.3 脾虚湿滞证 主证:大便溏薄或带不消化食物,或带黏液,时作时止,缠绵不愈,稍进油腻或劳累后加重,伴食后腹胀,纳呆胸闷,疲乏无力,舌淡苔腻,脉濡弱。

治疗:健脾祛湿。

方药:党参、黄芪、炒白术、炒扁豆各15g,茯苓、莲子肉、木香、薏苡仁、葛根、桂枝各10g,炙甘草6g。

1.4.2.4 脾肾两虚证 主证:久泻不愈,粪便稀薄,带有白冻,形寒肢冷,腹胀肠鸣,腹痛隐隐,喜暖喜按,常于晨间作泻,泻后痛减,食少纳呆,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疗:温脾暖肾,固肠止泻。

方药:制附子、党参、黄芪、补骨脂各10g,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石榴皮、大枣各9g,炙甘草6g。

1.4.3 外用灌肠方 龙骨、冰片、血竭、三七、枯矾、儿茶各10g,五味子、青黛各20g,白芨30g水煎取汁200m l,30~40℃时作保留灌肠,日一次,10天一疗程。

1.5 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粘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粘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

2 结果

本组31例中完全缓解11例,占35.5%;有效19例,占61.3%;无效1例,占3.2%。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易复发,因此对本病的治疗,既要辨病又要辨证,在辨病分期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活动期以祛邪为主,使用清热祛湿解毒的中药多可奏效。由于湿邪困脾,脾虚湿盛,故常配合使用健脾益气燥湿的药物。缓解期以扶正为主,该期多为脾虚肝郁或脾肾亏虚,因此疏肝理气、祛湿消滞、健脾益气、温补脾肾很重要,健脾益气药既可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又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抗病能力。持续期以扶正祛邪为主,在治疗中寒温并用、消补同施,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注重局部治疗以辅助口服用药的不足,且可使药物不受胃液胃酸的影响,因为本病部位主要累及远端结肠,表现为充血、水肿、出血、糜烂和溃疡。故用中药保留灌肠很有实际意义,可直达病所,充分接触病灶,起直接治疗作用,保留灌肠药液保留时间长、吸收充分、病情症状改善快,预后佳。防止复发是本病的难点,针对本病复发的因素,针对性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饮食忌口,宜食少渣、易消化的食物,慎食牛奶及乳制品,不吃过期、不洁食物及冷饮。病情好转后避免骤然停药,要逐渐停药,注意调整脾胃功能,通过调整脾、胃、肾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解除焦虑,保持稳定的情绪,调整生活节奏。

[1]罗云坚,等.消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 [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

[2]杨景锋,吴玉泓.胃肠病中医特色诊疗全书 [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

R574.1

A

1007-8517(2013)11-0087-02

2013.04.02)

猜你喜欢
结肠镜内服溃疡性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中药内服配合药浴治疗小儿湿疹90例:附单用中药内服30例对照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
黄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运用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