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忆溯性研究与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比*

2013-01-25 03:28汪卫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回顾性心理学资料

汪卫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睡眠医学科,北京 100053)

临床回顾性研究是现代临床研究的重要方法,但在中医临床研究中有很多内容需要进行忆溯。临床忆溯性研究是笔者在从事中医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在中医整体论和辨证思维以及西方精神分析理论思维影响下,提炼并总结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临床忆溯性研究方法是研究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的创新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与回顾性研究方法的对比,可以为中医心理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 关于两者概念

1.1 临床忆溯性研究

忆:回忆;溯:追溯,探索事物的由来本末。临床忆溯性研究[1]是指在临床心理学研究过程中,患者按照医生特定提纲要求回忆提供患病“过去的过程”的资料,医生通过该资料追溯探究其精神、心理疾病形成的原因与发展,并用以指导治疗思路、提高疗效的系统研究过程。

广义上讲,临床忆溯性研究是因临床科研治疗所需,基于患者提供的“过去的过程”资料,从“线性”个案到“面性”群案,追溯探究某类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原因、发病特征、发病机制、治疗思路与方法等系统研究过程[1]。

实际上早在《黄帝内经》时代这种思维就已运用于临床心理学研究,但当年只有这种思维,由于缺乏系统思路和规范标准,所以没有形成完整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研思路研究方法和治疗规范。现在我们已经把临床忆溯性思维变成一种可以操作、可以测量的科学研究方法。尽管目前我们提出的这种“临床忆溯性研究方法”比《内经》思想进一步发展,但毕竟是一次接近的过程,是一次大胆的探索。

1.2 回顾性研究

回顾性研究是以现在为结果回溯过去的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的对象是根据其在过去某时点的特征或暴露情况而入选并分组的,然后从已有的记录中追溯从那时开始到其后某一时点或直到研究当时为止这一期间内每一样本的情况。这一工作,性质上相当于从过去某时点开始的前瞻性研究的随访,但实际做的是在现在调查过去的既成事实,这时暴露与疾病或死亡均已成事实,是一种由“果”至“因”的研究方法。尽管回顾性研究也应用了“回溯”这样一个词,但实际上还是一个简单的回顾过程。如在目前的临床医学方面,对医生过去大量原始病历的记载进行数据挖掘和研究,以探索某种临床疾病形成的病因、治疗的结果或者对治疗的过程进行分析,均运用这种方法。

临床忆溯性研究方法与回顾性研究方法,是从研究目的、范围、对象、矢向、形式、状态、特征、风格、适用领域、研究资料的主客观性等方面来进行对比研究。

2 关于两者对比

2.1 研究目的:服务临床与服务研究的差异

临床忆溯性研究方法的第一目的是为临床治疗所需服务,而回顾性研究方法则首先服务于研究的方法,但在大样本研究中二者形式上基本相同。

2.2 研究范围:“点”与“线”、“面”的差异

回顾性研究是“时点”之间的研究,即把“结果”作为一个时点,通过统计学方法研究过去某一时点的“原因”。而临床忆溯性研究则着重研究从“过去原因到现在结果”的“线性”与“面性”过程研究,也能充分体现出中医的“整体观念”。

2.3 研究对象:“过去已有资料”与“现在回忆资料”的差异

回顾性研究的对象是根据已有记录过去某时点或一定期间内的特征或暴露情况而入选分组研究;临床忆溯性研究则是患者现在不断回忆提供的“过去的过程”资料。

2.4 研究矢向:“逆向”与“顺向”的差异

回顾性研究是一种“已成性”逆向研究,即从现在的“结果”去研究过去的“原因”;临床忆溯性研究则是从过去原因研究后来疾病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回忆性”顺向研究。

2.5 研究形式:“果-因定点、限时、遴选分组式”与“因-果复合、立体、螺旋开放式”的差异

回顾性研究侧重于在“已有不变结果”中去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未知不变原因”,从形式上看,往往通过遴选分组,研究限定在一定时间内的两点(或多点)之间或者点与线之间的“果-因”关系,是一种“果-因定点、限时、遴选分组式”的形式。

临床忆溯性研究对心理疾病过程进行多点之间、多线之间、多面之间的“异常发展”研究,内容则是在“不明结果”(指不明过程的结果,有时是原因)与“不明原因”(指不明过程的原因,有时是结果)之中去探索“因-果”之间的相关性,在“复合相对因-果”的动态、循环、发展过程中去寻求规律性,是一种“因-果复合、立体、螺旋开放式”的形式,其复杂性也不言而喻,亦是回顾性研究方法难以构成与完成的研究过程。

2.6 研究状态:“动态”与“静态”的差异

从研究过程本身而言,回顾性研究是静态过程,即是对已有原始资料进行研究的过程;临床忆溯性研究是对“过去的过程”的动态研究过程。如在临床个案研究治疗时,需要“初期资料与后期资料互参研究、文字资料与问诊记录互参研究,患者报告与治疗者分析互参研究,治疗过程与治疗结果互参研究”[1]等,这是一种动态的研究过程,亦是中医“恒动观”在本方法中的具体运用。

2.7 研究特征:“横断研究”与“纵横分合研究”的差异

回顾性研究适用于自然科学中的大样本群,统计学方法易处理,具有“横断研究”的特征,基本不用于个案研究(尤其是临床心理个案),因为个案回顾研究难以得到准确的科学结果;临床忆溯性研究是在进行患者反馈自我作业报告的基础上,以患者的成长过程为纵坐标,围绕不同年龄,以患者记忆为主要线索,以心理发展过程中与人格(发展水平)相关的各种要素为横坐标,进行个人成长问卷调查研究。这实际上已构成《发展治疗学》研究与异常发展研究的“螺旋理论”。如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问卷才有可能全面反映患者心理异常发展水平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这种问卷称之为“忆溯性发展水平问卷”(简称“发展水平问卷”,修订完善中),具有“纵横分合研究”特征。

2.8 研究风格:“刚性研究”与“刚柔结合研究”的差异

回顾性研究多是“刚性研究”,研究方法多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研究结论比较确切;临床忆溯性研究在个案研究时则多运用逻辑推理,以“柔性研究”风格为主,并根据《发展心理学》和《异常发展心理学》的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常以治疗效果来评判。当把临床忆溯性研究用于大样本研究时,属于“刚柔结合研究”,在这一点上与回顾性研究的相似度亦接近。

2.9 适用领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差异

回顾性研究是对“过去”形成“回顾性”数据进行“过去原因”的研究,它更多地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临床忆溯性研究是根据患者现在提供的“回忆性”资料,对疾病形成的过去原因(如童年创伤、成长缺失)进行研究[2],它更适用于临床心理学研究,特别应用于精神分析学派或与之相关的临床心理研究中(目前已应用到我们建立的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中并收效显著),因为临床心理学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心理科学之间,更倾向于社会科学,还可向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拓展。

2.10 研究资料主客观性:“客观资料中的主观性”与“主观资料中的客观性”差异

回顾性研究仅是对过去已有的历史性数据与资料进行分析,数据与资料的收集、记载过程是“当时研究者”带着主观认知对过去过程和研究过程的“客观”记载,其客观性相对较强。但由于回顾性研究是对过去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再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带着“现在研究者”的再次“主观介入”,其研究过程是否完全符合其数据和资料形成过程中的真实性,亦待商榷,即具有“客观资料中的主观性”。

临床忆溯性研究的数据和资料则是按医生科研与临床需要,由患者现在对自己过去成长和发病过程及其相关事件、当时境遇与感受进行回忆提供,主要反映受到现时认知、情绪与症状等影响的患者现在对“过去的过程”的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等心理过程特征,这必然、必须包含着患者“主观体验”。但是,对于我们临床心理学研究者来说,患者的“主观真伪表达”都是我们的“客观原始资料”,因为我们很有可能从大样本临床忆溯性研究资料中探求出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客观性规律,变主观为客观,从而使人类对主观研究逐渐接近客观化。本研究方法具有“主观资料中的客观性”,亦是中医“辨证观”的具体体现。

此外,现代关于自传体记忆[3,4]的研究可能为临床忆溯性研究提供某种理论支撑与借鉴。自传体记忆包括记忆内容、编码形式、记忆组织以及过去经验和情绪对存储信息的影响等,对于自我、情感、个人经历而言具有根本性意义。因此,在心理学内很多分支领域中(认知、情绪、神经心理等)都有关于自传体记忆研究,但由于自传体记忆高度复杂性,该研究和实际应用多处于彼此分离状态,在不同领域也表现出不同问题和研究热点。近期有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正在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与自我有关的记忆系统研究,相信这种研究也有助于临床忆溯性研究发展。

3 结论

综上比较,临床忆溯性研究的复杂性要比回顾性研究大得多,临床忆溯性研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运用某些回顾性研究方法,如基于患者自我报告的大样本回溯性研究、大量临床病例治疗经验的整理、归纳与总结等,但传统的回顾性研究方法却无法代替临床忆溯性研究。

在临床心理学研究中,引入“临床忆溯性研究”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已经不是一个过去回顾性研究的概念,而是在反映如何能体现出中医理论基本思维的“整体观”、“恒动观”、“辨证观”等研究思维[5],如何能够从中医学、中医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异常发展心理学等“科学”角度,准确地把握临床心理治疗的需要和异常发展的矫正过程,这显然不是可有可无的。

[1]汪卫东,杜辉,吕学玉,等.精神与心理疾病的临床忆溯性研究思维简论[J].医学与哲学,2012,33(450):22-23.

[2]汪卫东.发展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l:1-25.

[3]张志杰,黄希庭.自传体记忆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1):34-36.

[4]杨治良,郭力平.记忆心理学[M].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l999:411-415.

[5]王米渠,谢静涛,李世通,等.图解中医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1-7.

猜你喜欢
回顾性心理学资料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国内应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的回顾性研究
512例老年结核病患者T-SPOT.TB结果回顾性分析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