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科技示范牧场,青海海北 812300)
刚察县位于青海湖北岸,东西长113.8 km,南北宽112.2km,总面积9 110km2,平均海拔高度3 300~3 500m之间。县辖4乡1镇1场,31个行政村(其中,牧业村25个,农业村6个)。聚居着以藏族为主的11个民族,总人口4.19万人,其中,从事农牧业生产的2.59万人。全县共存栏牲畜102万头(只、匹),其中,马1.49万,牛18.35万头,羊82.16万只,畜群结构基本超于合理。但应继续进行畜种结构调整,使羊∶牛∶马的比例基本达到43∶11∶1,并且使品种结构有新的突破。
刚察县积极推行疫病防治双轨目标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疫病防治方针,使得全县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纳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流行较严重的炭疽、牛出败、羊痘、羊梭菌病、猪疫,口蹄疫等一些烈性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行到了有效的控制,防止了疫情的流行和传播。
个别地区对畜疫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重签订责任书,轻监督检查;重业务责任,轻行政的责任。致使责任不清,措施不力,一些基础的工作有待加强。群众对防疫工作的认识弱,不重视,对行政、业务人员配合不力,开展工作难度较大,加之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免疫范围大,防疫人员不足等。检疫和监督工作不到位,由于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原因,还不能对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检疫和监督等等。严重影响了刚察县牲畜疫病防治,以致没有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国务院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1责任人,动物防疫工作要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其职,密切配合,责任到人,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对因工作不力导致疫情暴发,造成重大损失的,要究责任,进一步加强目标量化管理,县乡村社户级目标责任书,畜牧兽医部门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要保证免疫档案卡实行一户一卡制,每年年底,由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兽医部门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按责任书明确进行经济兑现。
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快速反应机制,制定动物疫病防制预案,是动物疫病防治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是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快速预报,紧急控制与扑灭工作的根本保证。
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工程,它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尤其是草畜牧业地区,防疫条件和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群众对畜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要达到省州规定的各类牲畜疫病防治密度达100%,确有很大的困难。措施:一是要把动物防疫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动物防疫常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确保宣传到户率达到100%,二是争取资金开展培训班,以往进行了疫病防治方面的培训工作,但以经过多年,知识老化,应该每年有计划、有任务地扎扎实实地对农牧民进行培训,使一部分群众要真正掌握走过场,提高防疫意识,所以要认真抓好动物疫病的防治免疫工作,要从源头杜绝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加强三级防疫队伍建设,确保各项任务落实。一是建立建全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加强队伍建设。二是切实解决民间防疫员的报酬问题,并将列入财政转移支付项目中,由乡财政根据业务量及所完成的工作任务,审核后给予发放。并配备防护用品及器械,保证工作的开展,对防护用品及医疗器械按时更换配备,形成强有力的防疫队伍。县、乡部业务人员应加强对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力度。
县、乡站业务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县兽医站主要负责对全县业务工作的指导,安排,督促检查,应分为业务调查组,紧急疫病应急处理组,检疫组,疫病诊断化验组,疫情上报组,应确定小组长,明确分工,任务到人,乡站应设疫病调查检查组,疫苗注射督查组,疫情报上报组,实行定村,定点负责制,相互配合搞好各项工作。
通过动物检疫,切断疫病传播途径。产地检疫和定点检疫是刚察县畜疫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实行重大动物疫病公布制度后,为保证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的人民群众身心健康,要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检疫,监督工作,急需在县城及一些集中地区修建定点屠宰点,增加投资,坚决刹住屠乱宰,净化环境生,提高肉品质量,为此应设立专门检疫机构,抓好此项工作,真正对畜牧业生产,疫病防治起到以检促防的目的。坚决防止杜绝病动物及其产品出户、出村、出场和上市流通,同时要严防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刚察县。并要开展产地检疫。
近几年来,为确保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大了对疫病防治方面的投资,改善了发往的一些陈旧设施。一是绵羊沐浴设施应进一步改进,沐浴器械和设施,二是刚察县多数疫苗注射地在季草场进行,但此草场没有一个疫苗注射圈,提高注射密度。三是应建立设备,器械更换补充机制,对一些陈旧设备和器械及时更新,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