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养牛业发展情况及对策

2013-01-25 00:21杨朝英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11期
关键词:养牛肉牛畜牧业

杨朝英

(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迤萨镇畜牧兽医站,云南红河 654400)

1 发展现状

红河县的养牛业主要以家庭个体饲养为主,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用途主要为役用和肉用。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畜牧部门以“潜力在山,希望在畜”的思路,大力发展草食畜。2012年牛存栏87 831头,占大牲畜存栏的96.78%,出栏肉牛25 853头,同比增加4 399头,增长20.5%,出栏率29.43%。牛肉产量2 647 t,占肉类总产量的10.31%,增长20.21%。肉牛产值5 739万元,占畜牧业产值的3.11%。在迤萨镇阿底坡、罕龙、大黑公于1986年和2002年底建起了科学养牛综合示范区冻精改良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又在迤萨镇土台、小新寨等冻改点继续实施肉牛冻精改良,扩大牛品种改良面,全年红河县推广牛品种改良3 840头。其中,肉牛冻精改良2 213头,本交1 685头。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养牛业是为了役用,而忽视了养牛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事实上,养牛业已经成为红河县的骨干产业之一,特别是杂交牛跟本地牛相比快翻了1倍,养牛业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且自身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科学养牛技术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和掌握,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取得良好效果,饲草、饲料推广稳步推进,产业化经营试点初见成效。

2 存在的问题

2.1 饲养管理落后,科技水平低

红河县许多地方缺乏优良的牛种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缺少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有的仍在放野牧,农民不懂得母牛的性成熟、发情周期、发情症状及异常发情症状。科技人员无法适时配种,空怀现象突出,复配、多次配种仍然没取得理想效果。

2.2 草场退化严重,靠天养畜突出

多年来,盲目毁林毁草开荒及干旱对草场破坏较大,优质牧草减少,草场退化情况较为普遍,特别是冬春季节,牧草进入枯黄期,牧草纤维素增加,营养物质含量和消化率降低,直到次年5月牧草开始返青,在这长达4~5个月时间里,仅仅依靠放牧,无论是牧草的质量还是数量都不能满足牛的生产需要,家畜不得不分解体内沉积的脂肪或肌肉维持其生命,这样轻者造成掉膘,重者出现死亡。这种年复一年的恶性循环,不仅造成了人力、饲料的无效消耗和浪费,而且导致牛的生产力和产品质量下降,形成了“夏起秋肥,冬春瘦”的自然生产落后局面。

2.3 市场带动力不足

缺乏畜产品深(精)加工龙头企业,流通不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红河县养牛业还处于初级产品市场,还没形成养牛业生产、加工、增值、销售一体化格局,主要靠畜主牵牛到市场成交或靠个体商贩来运销,产业链太短,缺少加工增值及销售网络,市场间没建立业务联系及信息沟通网络。

2.4 畜牧基础设施差

全县13个乡镇站普遍存在生活及工作用房差,畜牧业种、料、管、防等设施落后,乡镇畜牧兽医站无专门用于办公的综合用房,无简单化验诊疗器械,无冻精改良液氮罐用车,县畜牧兽医局至今还没有一个规范的诊疗实验室。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畜牧业产业在农村、农业中的作用,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畜牧业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完善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及主管部门亲自抓,有关部门协助抓的激励机制。其次要稳定和完善畜牧业经济发展管理及技术服务机构,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高效动作的管理服务体系,对畜牧业的投入要按照政府投入为引导,群众投入为主体的原则建立起“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吸引外资及社会筹资”四路并进的投资融资机制,确定与其产业地位相适应的投资比例,保证重大项目的资金落实,确保各项科技兴牧措施落实到位。要通过强化政府领导,完善改革措施,多渠道增加投入,改善管理服务来构建畜牧业发展的支持保护体系,推动全县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2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13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建立配种室,指定专人管理,建立配种档案,防止近交退化。选留优质母牛做母本,淘汰所有公牛,防止滥交乱配,提高良种辐射功能,以海拔高的架车、洛恩、阿扎河、浪堤等7个乡镇为第一改良区,引入西门塔尔和短角牛改良;以半山区乐育、石头寨、宝华、垤玛等引入“安格斯”改良;以低热河谷迤萨为主体的第3个改良区,气候炎热,牛蚧螨多,引入婆罗门和短角牛与本地小黄牛改良,引入摩拉水牛与本地水牛改良,经过几年的时间培育出适合红河县的肉牛品种。

3.3 饲料资源开发

红河县的饲料资源开发要以西部开发为契机,25°以上的坡地要逐步退耕还草、还林,培育人工草山草场,增加载畜量,充分利用红河县大量的现有蔗叶梢、木薯、蕉树杆和其它农作物秸秆,调制青贮饲料、氨化料、补充饲料不足。种植优质牧草,如:多花黑麦草、高丹草、皇竹草和紫花苜蓿等,提高饲料产出率,修建青贮、氨化池,努力提高饲料的自给率和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生产和供应牛精料补充料,加快育肥,缩短饲养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3.4 完善防疫体系

坚持“免、检、驱、治、灭、监”的综合防制措施,县业务部门负责保证牛群预防疫苗采购和供应,做好防疫组织及疫苗发放,帮助和监督防疫措施;乡村两级落实人员,配齐防疫器械,具体做好防疫注射定期驱虫和疾病防治等工作,保证防疫工作落到实处。结合牛的生理特点和生产实际,制定重点牛群免疫计划,普通病防治,圈舍环境消毒等一套严密的疫病防治方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防重于治,减少疾病的发生,健全县、乡、村3级疫病监测网,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扑灭,建立疫情报告制度,按月进行测报,重大疫情随时上报。在牛主要生产区推行牛群防疫目标管理责任制,各乡镇在发展养牛时应从种牛引进到出售商品肉牛及生产品加工,都要按规定严格检疫,坚持做到“检疫证、消毒证、运输证、非疫区证”等证件齐全,方可调入调出,防止疫病传播。

3.5 抓好技术培训,做好实验示范推广

科技人员是畜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试验示范推广是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为有效的方式,各种新技术的推广必须经过科技人员做出试验示范,才能将其推广应用到生产实际发挥效益。红河县由于各种原因,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畜牧部门科技人员知识老化,与科技进步不相适应。需采取:一是要制定措施鼓励自学;二是县乡两级科技人员要分期分批逐步进行培训,以此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三是要在广大农村筛选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进行系列培训,建立农村畜牧兽医推广网络,通过县、乡、村科技人员做示范,办样板,用示范户一户带几户,几户带动若干户,形成示范村、示范乡镇,带动千家万户的方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养牛水平,使畜牧科技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6 夯实畜牧业基础,开创肉牛产业化经营

红河县由于受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制约,畜牧业基础建设滞后,发展后劲乏力。为此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县级建盖畜牧兽医科技服务中心及诊疗实验室,改善工作环境,增强服务后劲。乡级建盖尚无综合用房的乡镇畜牧兽医站,结束他们长期租房使用的历史。此外,在充实迤萨、羊街养牛综示区的基础上,分别在浪堤、乐育、阿扎河、甲寅各建1个牲畜集贸市场,为广大农户交易牲畜创造条件,激发群众养牛的积极性。

养牛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建立以后养牛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根据红枫和炆远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红河县的养牛业产业化可以从2个方面发展。一是以养殖专业户、重点户为中心,周围群众为基础,按照市场需求,引导专业户、重点户逐步发展规模养殖让周围群众向他们靠拢,形成1村1个品种,1乡1个产业,以此组成规模养殖及规模化经营整体,抢夺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扶持、培植大型牛养殖经营实体,组成牛及其产品中转机构,沟通外界,掌握信息,联系群众,形成贸、工、牧一体化经营,增加市场竞争力。

3.7 引进和培植畜产品深(精)加工企业

要借鉴卷烟、茶叶产业化经营成功经验,引进培植畜产品深(精)加工企业,使其产品销往州外、省外、以至国际市场。原料联结肉牛基地,基地连结肉牛重点户、专业户等。内统生产,外接市场,将分散的千家万户养牛生产引向国内外市场,引上养牛致富路。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植必须有充足的优质后盾,只有做大做强做优红河县肉牛产业,才能引来金凤凰。

猜你喜欢
养牛肉牛畜牧业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映像畜牧业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肉牛口炎咋防治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