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宏
山东省成武县成武工业园区医院,山东 成武 274200
12例新生儿出血症的观察和护理
刘 宏
山东省成武县成武工业园区医院,山东 成武 274200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血症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分析12例患儿进行的防治护理、加强观察、急救与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有8例治愈,3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精心的护理、熟练的急救技术可降低新生儿出血的死亡率,增加存活机会。
新生儿;出血;护理
新生儿出血症又称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显著缺乏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病儿血液中缺乏若干凝血因子,这些因子在肝脏内合成,合成过程中需要维生素K,而维生素K又不能在体内贮存,新生儿出生后几天内不能自行合成维生素K,以致体内原有的凝血酶原代谢消耗后,不能随即补充而使凝血因子下降。一般多在生后1周内发病,以消化道出血为最常见,可表现呕血、黑色大便等。一般病情较轻,重者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本病患儿12例。现将护理体会作如下浅述。
1.1 一般资料 12例患儿中男性7例,女性5例。发病时间最短的为生后2天。分娩史:胎头吸引3例,自然分娩9例;8例为足月产,4例为早产儿。喂养:4例母乳喂养,5例人工喂养,3例未进食。无外伤史,无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史。12例患儿中8例治愈,3例好转自动出院,1例死亡。
1.2 临床表现 12例患儿中表现为呕血者8例,便血6例,皮肤出血 (出血点、皮下瘀斑、针刺部位出血不止)6例,颅内出血1例,拒奶5例,体温不升2例,面色苍白3例,嗜睡4例,烦躁4例,呼吸异常3例,昏迷2例,有8例患儿的凝血时间较正常新生儿明显延长。
2.1 体位 呕吐频繁时应取头低右侧卧位,以利呕吐物吐出,避免将呕吐物及口腔分泌物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1]和吸入性肺炎。呕吐停止后取头高脚低、右侧卧位,一般来说头部抬高10~20cm,有利于头部静脉回流,防止由于重力作用而使颅内出血加重的倾向。
2.2 做好输血前的准备 本病一经确诊,入院后应及时采集血标本,做好血型鉴定,备好输血用品,为紧急输血缩短时间。当患儿出血量较多时,除了静脉应用维生素K等,输以鲜血10~20ml/kg/日,不但可抢救休克、纠正贫血,并能提高凝血酶原浓度,达到补充血容量和制止出血的双重作用。
2.3 病情观察
2.3.1 出血 注意观察出血的部位、次数、量和颜色,以判断有无继续出血。对于有呕吐及大小便的患儿应注意呕吐物和大小便的外观,以观察是否有消化道出血的迹象。如发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四肢厥冷则提示出血量较多,患儿前囟压力进行性增高,出现脑性尖叫、呕吐症状往往提示有颅内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迅速使用脱水剂,以降低颅内高压。
2.3.2 生命体征的观察[2]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瞳孔大小、呼吸和心跳的改变。本病由于出血导致各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呼吸和心跳代偿性加快,如出血影响到延脑,患儿将出现呼吸和循环衰竭的表现,应当积极采取综合治疗,并适当应用呼吸兴奋剂。病程中每2~4小时测体温一次,发现四肢冰冷、体温不升时注意保暖,如系热水袋保温应防止烫伤,因此时患儿反应已低下。
2.4 喂养 严重呕血者应暂禁食,出血停止及有少量出血提倡早期喂养,以促进肠道内菌群的形成,有利于维生素K的合成。
2.5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5.1 熟练护理技术操作,减少损伤 由于患儿有出血倾向,应尽量减少针刺机会,静脉穿刺争取一次成功。全身用药酌情全部从静脉给予,避免肌肉注射,对于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的穿刺点拔针后,应压迫较长一段时间,直至针刺点不出血为止。
2.5.2 做好眼睛、口腔、脐部和皮肤的护理[3]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洗两眼,并涂抗生素眼膏。口腔内涂一次龙胆紫,以防继发感染。皮肤护理应注意预防褥疮和红臀,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布,并清洗会阴部。脐带未落者注意观察有无渗出、感染,有脓性分泌物时应涂以龙胆紫并及时更换敷料。
2.5.3 防止交叉感染 此类患儿由于机体抵抗力低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应注意与感染性疾病患儿的隔离,并注意医护人员手的清洁,防止交叉感染。
新生儿颅内出血症病情凶险、愈后差、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病,防止继续出血,保护脑细胞及预防感染。护理工作关键在于精心的护理,娴熟的急救技术,可以帮助患儿脱离危险,从而降低病死率及脑后遗症。
[1]刘洁清,黄春平.新生儿肺出血的护理 [J].中外医学研究,2011,22.
[2]王海凤,孙友芬.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0例护理体会 [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0.
[3]刘玉兰,梁亚贤.一例新生儿自然出血症的护理 [J].中华护理杂志,1980,03.
R473.72
A
1007-8517(2013)14-0129-01
201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