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效果的分析

2013-01-24 08:42:19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9期
关键词:靶区放射治疗生存率

陈 松 何 林

(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广西 玉林 537000)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效果的分析

陈 松 何 林

(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广西 玉林 537000)

目的 进一步研究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了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来我院进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放疗前,上述患者接受NP方案(NVB 25mg/m2,d1、8;DDP25mg/m2,d1-3,21d为1个周期)化疗3个周期,三维适形放疗之后,进行3个周期NP方案(NVB 25mg/m2,d1、8;DDP25mg/m2,d1-3,21d为1个周期)的化疗。结果 治疗组近期治疗有效率、第1年第2年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准确定位,在减少正常组织受损的同时,提高靶区剂量,进而提升局控率。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的进一步推广。

三维适形放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

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到85%。大部分患者都是中晚期患者,无手术适应证。因此,对这类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确诊,有利于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传统的放射治疗的方式,控制率比较低,约在60%。三维适形放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准确定位,在减少正常组织受损的同时,提高靶区剂量,进而提升局控率。为了进一步研究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收集了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来我院进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了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来我院进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其中,男39例,女21例,患者年龄在21~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7岁。其中,鳞癌40例,腺癌20例。根据UICC分期:Ⅱ期19例,Ⅲ期40例,Ⅳ期1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性。治疗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肺CT、头CT、腹盆腔彩超及全身ECT,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内科禁忌证,卡氏评分>70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放疗、化疗同意书。

1.2 方法

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放射治疗;3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前2组患者接受NP方案(NVB 25mg/m2,d1、8;DDP25mg/m2,d1-3,21d为1个周期)化疗3个周期,放疗之后,再进行3个周期NP方案(NVB 25mg/m2,d1、8;DDP25mg/m2,d1-3,21d为1个周期)的化疗。治疗组:全部采用3DCRT,采用体模固定体位,螺旋CT定位,扫描层厚5mm,计划制作采用拓能公司三维计划系统,勾画患者重要组织器官及靶区重建。其中肿瘤靶体积(GTV)包括原发病灶及纵隔内任何一个直径>1cm的淋巴结;临床靶体积(CTV)在GTV的基础上外扩0.8cm,计划靶体积(PTV)在CTV的基础上向上下外扩1.5~2.5cm,向左右外扩1.0~1.5cm。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确定处方剂量及重要组织器官剂量;共面和(或)非共面照射;以PTV几何中心为射野中心,采用4~6个共面和(或)非共面照射野照射。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进行优化,90%等剂量线全面覆盖PTV,重要组织器官如脊髓、食管等受照射剂量均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实施与验证:治疗计划完成后,在直线加速器上进行模拟验证,确保各治疗参数无误后执行治疗计划。放射剂量和方法:60~68Gy,30~34分次,42~46d完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数据处理软件对搜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 果

2.1 近期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治疗组:5例完全缓解CR,约占16.7%;15例部分缓解PR,约占50.0%;9例稳定SD,约占30.0%;1例无效PD,约占3.3%。总有效率为66.67%。对上述患者进行2年跟踪随访,第1年患者生存率为69.7%;第2年患者生存率为47.9%。对照组:4例完全缓解CR,约占13.3%;10例部分缓解PR,约占33.3%;14例稳定SD,约占46.67%;2例无效PD,约占6.67%。治疗总有效率为45.8%,第1年患者生存率为48.7%;第2年患者生存率为27.9%。

2.2 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7例,放射性急性食管炎(Ⅰ~Ⅱ级),治疗组1例,对照组6例。骨髓抑制:白细胞降低Ⅰ度9例,其中治疗组3例,对照组6例;白细胞降低Ⅱ度6例,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4例。2例对照组患者出现放射性肺炎,在治疗后6个月出现,通过抗生素+激素治疗,症状缓解。

3 讨 论

在肺癌患者的临床就诊中,以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居多,传统的放射治疗的局控率比较低,主要原因是因为局部控制失败以及远处转移[1-3]。相关研究资料证实,对原发性肺癌进行单纯的常规放疗,患者5年生存率仅仅为4.9%。导致患者生存率低的因素有很多:①靶体积剂量不准确;②肿瘤的放射敏感度比较低,抗放射;③肺部是敏感性放射组织,正常肺组织在放射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程度的损伤,传统的放射技术,无法精确提高靶区剂量,降低正常肺组织受量;④在传统放疗治疗中,肿瘤细胞残存会进一步增殖[4];⑤对于放射性损伤来说,肿瘤的修复能力比较强。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被认为肿瘤放射技术上的进步与革新,是未来肿瘤治疗的方向。这种技术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放疗计划的制定、实施、验证以及监督过程中,促进放射高剂量与肿瘤形式的分布,保持基本一致,有效提高了靶区剂量。三维适形放疗技术,通过患者在三维成像(CT、PET、MRI),获得肿瘤病变的造影数据资料。然后通过计算机相关功能,进行治疗计划的虚拟完成,进而在医用加速器上完成实施。这种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肿瘤体积的精确判断,通过CT、PET、MRI三维成像技术,靶体积描绘更加准确。根治性的放射治疗,必须进行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使得肿瘤部位得到更多的剂量,同时,降低正常组织体的照射。与此同时,大大降低了肺部、心脏等正常部位的损伤,有效提高肿瘤部位的局控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对上述患者进行2年跟踪随访,第1年治疗组患者生存率为69.7%;第2年治疗组患者生存率为47.9%。这与卢兵等人的研究结果:62.0%,43.4%结果相吻合,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的放射治疗。通过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治疗,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对于晚期并发症以及远期疗效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三维适形放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能够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准确定位,在减少正常组织受损的同时,提高靶区剂量,进而提升局控率。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进一步推广。

[1] 孙德宇,何文贵,陈琦.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近期疗效观察[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2,19(3):217.

[2] 刘增刚,徐群.培美曲塞、顺铂方案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0):22-23.

[3] 李伟,王彬,赵宏亮,等.立体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复发放射反应[J].医药论坛杂志,2011,28(1):30-31.

[4] 卢兵,欧阳伟炜,付和宜,等.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结果[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2,21(3):179.

R734.2

B

1671-8194(2013)29-0112-02

猜你喜欢
靶区放射治疗生存率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核安全(2022年3期)2022-06-29 09:17:56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MRI影像与CT影像勾画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放疗靶区体积的比较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HER2 表达强度对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率的影响
癌症进展(2016年12期)2016-03-20 13:16:14
鼻咽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6年2期)2016-01-23 02:14:04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