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瑞玲 俞瑞萍 张 兴
1.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第三人民医院,宁夏 中卫 755000;2.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人民医院,宁夏 中卫 755000
抗生素是老年患感染性疾病应用较多的药物之一,也因老年人组织器官衰老,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的能力降低,而且不少老人常常身患几种病,因此用药频繁,品种多,剂量大。这样不但不良反应增多,还容易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药源性病的病因是由药物诱发而出现的人体某个或几个器官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损害,并且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也叫做药物诱发性疾病。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人已超过6000万。据资料表明,51~60岁的老年人药源性疾病发生率约为14.4%,61~70岁约为15.7%,71~80岁达18.3%,81岁以上则在24%以上。抗生素导致的药源性疾病更是如此,对老人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可见,老年人不仅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各种疾病,并且要在用药期间警惕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做到早防早治。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当其脑脊液浓度>8~128U·ml-1时,可引起青霉素脑病,表现为精神失常、惊厥、抽搐、肌肉痉挛、幻觉与昏迷。老年人往往因肾功能不全,使用小剂量时亦可出现上述症状;氨苄青霉素可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胰腺炎、阵发性高血压、重度腹泻、过敏性哮喘甚至休克死亡等。
头孢菌素类:此类药物在尿液中的浓度较血液浓度高几十倍,老年患者肾功能衰退,排泄减慢,代谢过程中肾毒性更为增加,严重者可发生肾小管坏死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上,我们也见到过因使用这类抗生素导致血尿素氮 (BUN)和血肌酐值升高的老年患者;也还有老年人应用头孢类药物所致的痔疮病加重引起出血的情况发生。
氟喹诺酮类:该类药物因抗菌谱广,疗效显著,被临床广泛使用,但是一些不良反应也随之逐渐增加。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较多见于老年患者。我们在填报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中,常发现患者告知用药后,出现幻听、幻视、眩晕、头痛、失眠、抽搐等精神系统的疾病。停药后,这些症状逐渐可消失,尤其是老年患者居多。因此老年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尤应注意精神症状的出现。
庆大霉素:因其主要由肾脏排泄,故其血液浓度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该药对肾脏损害的常见症状为血尿、蛋白尿。用药时间长或剂量大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值得注意的是:该药肾损害以无症状型多见,急性肾功能衰竭多为非少尿型。因此老年患者需用该药时,其剂量应为成年人剂量的2/3~1/2,并且疗程要短,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也应注意此类毒性表现。
四环素:四环素类药物在肝内蓄积,胆汁浓度是同剂量血药浓度的5~20倍,并通过胆汁以肠道吸收进入肝肠循环,由于老年人肝脏形态的改变和生理功能的变化,在此循环中老年人肝脏最易受损。
氯霉素:氯霉素主要由肝脏代谢,由于老年人肝脏萎缩,肝细胞数量减少,门脉和胆管周围纤维变性,肝血流量减少,微粒体药酶活性下降,肝功能明显降低或变异,因此该药易在体内蓄积,导致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可见氯霉素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多,故老年人应慎用或避免使用氯霉素。
注意抗生素与其他药物间的配伍而导致对老年患者的伤害:老年患者往往患有多种疾病,用药品种多,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容易发生。老年人的听力随年龄增长而呈逐渐减退之势,如阿司匹林和红霉素对听力均有损伤,单独应用时的毒性不显著,合用时则毒性增强,导致听力明显的下降,老年患者一定要注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合用,可加重前者的肾毒性,应检测用药者的肾功能,氨基糖苷类慎与有肾毒性药物、耳毒性药物、神经肌肉阻滞剂或强利尿剂等联用,以防加重或诱发各种疾病等。故老年患者要注意抗生素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配伍所致的药源性疾病。
老年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防范药源性疾病的措施: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化,免疫功能也见减退,一旦罹患感染,在用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当按一般用量接受主要经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由于药物自肾排出减少,导致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容易有药物不良反的发生。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的多数品种即属此类情况。对含钠盐的抗生素也应注意,如每克磷霉素含0.32g钠,有老年性疾病如心、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及需要控制钠盐摄入量的患者应注意,必要时改换其它抗菌药。
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应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同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药方案个体化,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