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福,杨秀梅,卢显德(通讯作者)
(1.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动物卫生监督所;2.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3.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山门镇畜牧兽医站,136002)
小尾寒羊原产鲁西,2002年本地新兴村养羊合作社首次从鲁西凉山引进小尾寒羊200只,一度在方圆数十个乡镇掀起小尾寒羊养殖热潮,这给本地养羊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然而该品种引进后不久,即在每年春季至夏暑之间,出现以发烧、咳嗽、气喘、心悸、出血、抽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多因诊治不当而以死亡为转归的情况发生,给养羊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经本人对该病数年的临床诊治,确定该病属小尾寒羊温热病范畴,治愈率由以往常规西医疗法的不足50%提高到后来中西医结合疗法的90%以上。其高死亡率多源于,一是不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延误治疗最佳时机而导致病情发展;二是不能正确诊断、准确用药,误治滥治而导致病情加重者甚多;三是在该病重剧阶段,也就是上述原因导致病情顺传或逆传出现热入心包证的发生,仅凭西兽医疗法,对该证尚无回天之力,此则成为该病高死亡率的真正原因。切身的诊疗实践表明,对于热入心包证的正确辨证和准确施治,是提高小尾寒羊温热病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热入心包证又称痰热蒙蔽心包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热陷心包证;一种是热入心包证。热陷心包证是指手太阴肺的卫分或气分的热邪,不经过阳明气分,不顺传于中焦胃,而从肺系直接传入心包。而不论是从肺系传入心包,还是从中焦阳明胃、肠传入心包,都可以称为热入心包证。风温病的热入心包证与春温病的热入心包证不同,风温病是新感温病,它的热入心包证就是由肺系逆传而来,因此常称热陷心包证。春温病则属伏气温病,伏邪自内而发,即“冬伤于寒,春必温病”,那么无论发于少阳,或发于阳明,或发于胸膈,都不是从手太阴肺逆传而来,而是顺传于气分热盛,灼液成痰,并深入血脉,耗伤营阴,形成内有营热阴伤,外有热痰蒙蔽的热入心包证。暑热病中亦可出现热入心包证。但无论从何途径传入心包,热入心包证的机制都是痰热蒙蔽心包,所以临床表现与治法完全相同。
热入心包证常出现于温热病患羊发病数天或经治疗不见效果反致病情加重的病例,常见于风温病当中。而当患羊发病不久即突然出现热入心包证的病例,则常见于春温病或暑温病当中。从临床表现上,多数患羊食欲废绝,结膜潮红或发绀,体温41~42℃,身热灼手,两耳末稍或四肢厥冷。呼吸40~60次/分钟,痰壅气粗,喘急鼻煽,随呼吸运动发出有节奏的呻吟声。放牧时跟不上羊群,喜卧,两眼无神、半闭,似昏睡状。有的可突然出现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呼吸窒息而致死亡。有的在腹下、尾内侧无毛区可见少量的、散在的、隐隐约约的出血斑点。舌体转动不灵活,舌质深红或绛紫,苔黄燥或少苔。心跳90~130次/分钟,脉细滑数。
4.1 治法:清营养阴,豁痰开窍。
4.2 方药:①清宫汤(《温病条辨》):犀角(水牛角代)18g,玄参27g,莲子心5g,竹叶18g,连翘18g,麦冬27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服50~80g,每天1次。功用:清心凉营、滋养营阴、透热转气。在临床使用时,因犀角禁用,可用水牛角代替,其功用与犀角近似,但用量要用至5~10 倍。原方其他药都用心,是依取类比象法而为之,临床使用时,除莲子心外,其他药物可不用心,效果无妨。
②清开灵注射液20~40ml、10%萄葡糖100~200ml 混合静滴,每天1次。功用: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该药是以安宫牛黄丸为基本方制成的注射液,作用与安宫牛黄丸相同,临床静脉滴注效果极佳。
③西药抗生素配合治疗:头孢噻呋钠4~6mg/kg 肌注,每天1次,连用2~3 天。待喘状渐缓后及营血不足所致脉细者,可配合0.9%盐水100~200ml 混合缓慢静滴。
随证加减:上述方药联合使用即可治疗热入心包证所见一般证候,而临床表现常变化多端,可随证加减化裁。如果气分热盛,仍可见汗出者,可于清宫汤中酌加石膏、知母等清热泻火;如果热甚口干、口渴明显,叫声嘶哑者,可酌加银花、黄连等清热解毒;如果热盛动风,可酌加羚羊角、钩藤等清热凉肝息风;如果出现发斑或衄血、便血、尿血等出血者,可视情况酌情选加丹参、赤芍、生地、茅根、侧柏叶、地榆等清热凉血止血。
2012年5月中旬,哈福村养羊户姜某,三周前从玻璃山购进小尾寒羊40只,入舍三天后陆续发病,以不食、发烧、咳喘等为主要症状,使用安乃近、环丙沙星、黄芪多糖等药物不效反重,发病8只,死亡4只,急性死亡的患羊病程不超过3 天,耐过5 天者很少。病情来势凶猛,畜主不知所措遂电请笔者前往就诊。根据其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运用中医辨证理论,确诊属小尾寒羊温热病。在4只病羊中,其中1只卧地不起、呼吸衰竭不药而亡;1只症状轻微,尚有食欲,证属风热袭表,银翘散适量调服,每天1 剂,配合头孢盐水静滴,连用两日愈;另2只证属热入心包并兼有他证,病情较重,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5.1 病例一①临床表现:妊娠母羊,体重60kg,据畜主称该羊已用药三天,一直不见好转,今晨喘重。症见食欲废绝,T41.5℃,R46次/分钟,P120次/分钟,两耳尖凉,结膜潮红,痰壅气粗,并随呼吸发出有节奏的吭哧声,四肢微颤,两目上视,手足躁扰,舌深红,少苔微黄,脉弦滑数。据此诊为温热病,属热入心包证伴热盛动风。
②治法:清营养阴,豁痰开窍,凉肝息风。
③方药:清宫汤原方加羚羊角(山羊角代)25g、钩藤27g、银花18g,以增强凉肝息风透热之功效。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服70g,每天1剂,连服2 天;清开灵注射液40 ml、10%葡萄糖150ml 混合静滴,每天1次,连用2 天;头孢噻呋钠5mg/kg 肌注,每天1次,连用3 天。
④用药效果观察及恢复期治疗:用药当天,热缓退,风证消失,尚微喘。第2 天用药后,喘势缓解,两耳温,有饮欲。第3 天,可见呼吸如常,微渴,少食,喜卧,脉细。据此诊为尚存余热,肺胃阴伤。治以甘寒清养,滋润肺胃。方用沙参麦冬汤:沙参27g,玉竹18g,生甘草9g,冬桑叶12g,生扁豆12g,花粉12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候灌服,每服50g,每天1 剂,连服2 天;VB 针15 ml、5%萄葡 糖200ml 混合静滴,每天1次,连用2 天。药后食欲大增,可随羊群同牧。
5.2 病例二①临床表现:哺乳母羊,体重45 kg,据畜主称该羊已发病近四天,症见精神高度沉郁,两眼无神,卧地不起,似昏睡状,T40℃,R42次/分钟,P105次/分钟,结膜发绀,四肢末稍发凉,痰壅气粗,尾内侧无毛区可见出血斑点。大便排出少许黑红色索状似肠黏膜混合物,舌红绛,少苔,脉细滑数。据此诊为温热病属热入心包证伴血热动血。
②治法:清营养阴,豁痰开窍,凉血散血。
③方药:清宫汤原方加赤芍18g、丹皮18g、生地15g、地榆12g,以增强凉血散血止血之功效。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服60g,每天1 剂,连用2 天;清开灵注射液30ml、10%葡萄糖150ml 混合静滴,每天1次,连用2 天;头孢噻呋钠5mg/kg、0.9%盐水100ml 混合缓慢静滴,每天1次,连用2天。
④用药效果观察及恢复期治疗:用药两天后可见喘状缓解,出血斑消失,未见血色粪便,少饮少食,但仍表现为夜热早凉,倦怠,口燥无津,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据此诊为余热未尽,邪伏阴分,阴液已伤。治以养阴透热。方用青蒿鳖甲汤:青蒿18g,鳖甲30g,细生地24g,知母12g,丹皮18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服50g,每天1 剂,连服2 天;VB 针10ml、5%葡萄糖150ml 混合静滴,每天1次,连用2 天;头孢噻钠5mg/kg、0.9%盐水150ml 混合静滴,每天1次,连用2 天,痊愈,泌乳如初,母仔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