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木其乐
(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阿古拉教授是著名的蒙医学家,他连续数届成为全国名老蒙医学术传承导师。阿古拉教授是自治区培养的首届正规医学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从事蒙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50载,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自从走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立志成为名医、造福天下,他勤奋学习,博学多长,崇尚医德师德,注重学术,医技高超,患者众多。阿古拉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蒙医药学有其独特而深恒的感悟,他认为蒙医学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其理论核心是整体观、对立统一观、恒动观、辨证观等,蒙医学理论不仅是东方科学的综合体现,而且符合当代科学的理论核心。阿古拉教授从医多年,回忆治学经历,时时谈起要熟读经典著作及历代蒙医学名著,要做到严于思索,勤求古训;学持以恒,精研细读,谨慎诊治;博学多闻,博采众方;在长期临床实践产生心得体会的基础上,方可心有所悟,达到临证通变以知常,学古不泥,随证施药,勤于创新。他的治学经历时时感染着我们,是我们做学生的学习的典范。
阿古拉教授是蒙医内科的名老专家,在内科许多病种的治疗上造诣颇深。他治学严谨,善于总结临床经验并把它们进一步升华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的内容,如此把它们再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就会产生奇特的临床疗效。阿古拉教授在内科许多病种的治疗上多有研究,造诣颇深,尤其是在萨病、头痛、关节黄水病等疾病的治疗上技艺高超而有独特治疗经验和临床效果。
如治疗头痛病例众多,感受颇丰,尤其对血热型头痛治疗效果奇特。血热型头痛发病症状急重,且临床中更为常见,症见头痛头晕,目眩,发热畏寒,恶心,口干舌燥,脉象细而数,舌红苔薄,尿赤黄而气味蒸气大[1]。该症西医学属偏头痛范畴,认为是由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易反复发作,临床不易控制。阿古拉老师认为,头痛病因复杂,症候分型众多,临床治疗应审视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重视整体治疗观[2],尤其是血热型头痛不但临床症状急重并且发病者也居多,临床中要善于辨病辩证结合,多种手段干预,因病施治[3],在施以蒙药的基础上运用五疗放血疗法[4]对血热型头痛进行治疗,能够收到满意疗效。
阿古拉老师对黄水类疾病治疗也有其独特的见解,对关节黄水病的治疗亦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骨性关节炎蒙医称关节黄水病,是由于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以及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病变,导致关节症状和体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5]。蒙医关节黄水病(骨性关节炎)也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腱、滑囊、筋膜等,患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瘙痒、流淌协日乌素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6],阿古拉老师在总结既往古籍及蒙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认为关节黄水病的病因是协日乌素增多,与巴达干、琪苏相协汇聚于关节腔及其周围,使其气血循环受阻而起病。诱因为长期受凉、受潮、风吹、雨淋或外伤及久治不愈的热性疾病残留所致。在临床中阿老把关节黄水病总体归纳为寒热两证型,症状及体征明确,诊断及治疗独特,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在从阿老的几年学习中对临床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后发现蒙医药治疗骨关节黄水病有明显疗效,患者疼痛得到缓解,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再配合具有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功效的五疗法,其临床疗效能得到显著提高。
阿古拉教授多年致力于萨病研究,擅长萨病的诊治,指导历届蒙医专业的跟师学生,从他关于萨病的学术思想可以窥见其治学严谨、精研医理、善于辨证施治、擅用蒙医理论解决疑难危重症的大医境界,阿古拉教授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影响着几代后来学者。多年来,阿古拉教授对乌笋萨病的治疗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可喜的临床疗效,深受广大患者的赞誉。本人通过几年的跟随导师学习深有感悟,受益匪浅,深深感受到蒙医治疗乌笋萨病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在明显改善近期疗效的同时远期疗效尤为显著,能够显著改善病残率和复发。阿古拉教授通过总结经典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把萨病总体归纳为乌笋萨病和嘎啦萨病,同时又把乌笋萨病归纳为赫依(气)型、希日(火)型、巴达干(水)型、琪素(空间)型、希拉乌素(土)型基等五个证分型[7],制定了乌笋萨病的辨证论治的整体诊疗方案,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明确,诊断及治疗独特,疗效显著。蒙医药学是祖国民族医药的瑰宝,蒙医学理论有其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蒙医药治疗乌笋萨病疗效可靠并有其独到之处,实行蒙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整体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蒙药材大部分来自北方蒙古高原的动植物、矿物质等天然原药,是真正绿色而无污染的天然药物,临床用药安全可靠、费用低廉,蒙医治疗乌笋萨病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本次“蒙医治疗乌笋萨病临床研究”就是基于阿古拉教授学术思想及内蒙古地区蒙医治疗乌笋萨病的多年临床经验总结,通过既往文献研究及临床工作总结,整理和制定阿古拉教授蒙医治疗乌笋萨病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疗效评价标准,形成阿古拉教授蒙医治疗乌笋萨病的临床治疗方案。研究中选择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目标人群,采用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评价蒙医治疗乌笋萨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方案及验证研究的实施充分体现了蒙医药学科特色,在疗效评价方面充分考虑蒙医药特点的基础上,努力使用了国际认可的评价标准,为萨病研究的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本次研究结合以往研究工作,通过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召集行业专家共同讨论和研究制定适宜推广,且突出特色优势的蒙医治疗乌笋萨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标准和临床路径制定,努力建立蒙医理论为核心及蒙医药为主体的蒙医药治疗乌笋萨病的疗效评价体系。
1.1 重视传统蒙医医籍的学习:阿古拉老师重视蒙医理论研究,认为几大经典是蒙医学习的基础,平时亦要求学生熟读《四部医典》、《甘露四部》、《医药月帝》,并有选择的对其中一些原文加以背诵。阿老推崇经典,对蒙医药学有其独特而深恒的感悟,他认为蒙医学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其理论核心是整体观、对立统一观、恒动观、辨证观等,蒙医学理论不仅是东方科学的综合体现,而且符合当代科学的理论核心[8]。
1.2 积极倡导现代蒙医药学:今天蒙医药学的发展,决不能排斥利用现代化手段,而是要合理借助高科技手段的检查和实验方法,研究蒙医理论的科学性,合理评价蒙医临床疗效,但决不能以简单的西医认识来判断蒙医理论的对错。西医学是在现在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实验室分不开,蒙医学理论的提高,往往来自临床观察,它是以人为基础,是历经几千年实践的经验医学,人是最高级复杂的动物,是动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不像实验动物那样简单。在蒙医学这个神秘的宝库里,还蕴藏着很多未被人知的瑰宝,所以要在继承中不断发扬。导师阿老认为,蒙医学的发展应与时俱进,与最先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阿老还认为现代蒙医是应在“经典蒙医”的基础上,与自然辩证法相结合,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来提高基础理论,提高临床疗效。应当保持蒙医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特征、特色和优势,体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思想,实现对传统的超越,采用现代语言的表述和现代科学的阐述,体现与时俱进的特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指导,在确定自我主体的前提下,进行传统与现代、宏观与微观的渗透与互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蒙医学。建立严谨的方法学体系,形成科学模式,建立蒙医学自身的标准系统,在实践中不断纠正,改善自我,开辟自己独特的道路,要谨记蒙医学是以人为基础,由于人的复杂性,对其的研究不同于动物实验研究,不能用西医学的方法去套用和解释蒙医学理论和临床。
1.3 蒙医学的哲学思维
蒙医理论基本是建立在古代哲学基础之上的,因此哲学思想对蒙医学的影响是深远的。蒙医学理论应该从封闭式理论,转变为开放式理论,对前人的观点应该有肯定,有批判,吸取精华,抛弃糟粕,发扬光大。阿老认为阴阳学作为蒙医学的基本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现,阴阳五行学说是蒙医学的基础理论[9],不但用来解释生理现象,还用来分析病理机理,他认为人身不离阴阳,无论气与血,脏与腑,药物的凉与热均为阴阳的两个方面,所以在治疗上要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治疗原则,对温热实证,阴寒虚证使用相应方剂。阿老推崇不用阴阳学说,就不能说明人体事物内在的矛盾与统一,不能说明消长与相对平衡的关系,不用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就会将脏腑看成孤立的、静止的,从而失去蒙医整体辨证的意义。
2.1 辨证论治与辨病施治相结合:“基证“是蒙医学的一个概念[10],在蒙医学的历史上以及现代文献中,对于“基证”的概念和使用不太统一,有以证为症状者,亦有称病为证者。
当代蒙医学对于“基证”的约定: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11]。亦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俩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12]。
辨证论治即将三诊及其它客观检查所搜集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推理抓住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本质—证候,并根据证候性质讨论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病”,一般指的是疾病的名称[13],是西医常用的归纳诊断的方法(蒙医有时也用)。由于蒙西医的理论体系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也不尽相同。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是建立在生理、解剖、病理、病原学等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在临床诊断时除注意病人自觉症状、客观体征外,还借助仪器、试剂等进行实验检查,因而对致病因素与机体损害性、防御代偿性变化认识得比较深入细致。这种诊断的特点是:①能比较清楚地反映病因和病损部位;②病理机制比较明确,③治疗的针对性强,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比较清楚。不足之处是:①注意了某一疾病的共性,有时忽视了具体病人的个性。②注意了某一组织器官的局部损害,有时忽视了整体。③当未能找到致病因子和器质性病变,而患者主诉与临床表现又不相符时,则诊治均感棘手。因此,阿老在学术上提倡蒙西医结合,临证时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他认为,蒙西医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相互佐证和补充,扬长抑短,才能提高疗效。在临证时,阿老灵活应用“病证结合”或“无证从病、无病从证”等取舍方法,沟通两者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以蒙医为本西医为辅,审证求因、理法方药咸遵蒙医特色,而诊断检查则参照西医化验指标,这样对探索蒙医辨证的规律性和遣方用药的针对性会有所帮助,提高了临床疗效。
2.2 注重问诊:阿老认为要正确地治疗疾病,首先要正确的诊断疾病。在蒙医诊断体系中,问诊非常重要,为三诊之首,问诊是蒙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四部医典》等经典医著中早已记载许多问诊的具体内容,如问饮食、居处、起居活动、季节、时间、是由等,为蒙医问诊奠定了基础[14]。因为疾病的很多情况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尤其是在某些疾病早期,病人尚未出现客观体征,仅有自觉症状时,只有通过问诊,医生才能抓住疾病的线索,做出诊断。阿老还提出问诊时要紧密联系社会变化,随着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污染增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加大,饮食结构中肉食增多,营养过剩等,诸多因素造成心血管病、糖尿病以及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此外,有些疾病早期病灶微小,往往病人没有异常感觉,所以应该借鉴现代先进的医学检查技术,比如如检验、内窥镜、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的结果,来充实蒙医问诊内容。
2.3 阿老认为,多数慢性病迁延不愈,当属本虚标实,本虚多责之五脏,而标实蒙医主要有热毒、瘀血、风邪、湿浊等[15],而这些毒邪并非单独存在,而是往往胶粘在一起,形成复杂的混合浊邪,伤及人体正气。不同性质的邪毒往往易嗜性不同,侵袭人体的各个部位,形成不同部位的隐形病灶,而这些隐形病灶与机体之虚互为影响,实者益实,虚者益虚,使本虚标实之证更加显著。乌笋萨病亦是正气不足而邪浊伤体导致气血不畅血脉瘀阻而致使人体黑脉受阻继而损伤白脉所致,临床中把乌笋萨病归纳为赫依(气)型、希日(火)型、巴达干(水)型、琪素(空间)型、希拉乌素(土)型基等5个证分型,制定了在萨病理论基础上的治疗乌笋萨病的辨证论治的整体诊疗方案。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凡属相互关联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俩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各自的属性。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将人体中具有中空、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属于阳,而将具有实体、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属于阴。如气属阳,血属阴。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体物质,是构成人途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饮食精华是血液化生的基础。它们在脾胃,心,肺,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经过一系列气化过程,而得以化生为血液。血具有濡养和化神两个方面的功能。人体气血充盛,血脉调和,其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感觉灵敏,思维敏捷。反之,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出现血液亏耗,血行异常时,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情志方面的病症,如头痛、头晕、中风偏瘫、精神疲惫、健忘、失眠、多梦、烦躁、惊悸、甚至神志恍惚。人体黑脉为气血之通道,气血通过黑脉而达至白脉乃至脑海,气又是血运等主要之动力,固本温胃、注重气血、行通黑脉和白脉之功能亦是治疗萨病的主要用药理论基础。
3.1 兼抑赫依,行通气血,疏通白脉:乌笋萨病赫依偏盛时,会出现众多赫依证的表象,病情不稳定,反复发作,偏瘫肢体常见痉挛、抽搐,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言语不利,睡眠异常,多梦心悸,血压不稳、变异性大,脉象虚缓,舌苔薄白,尿色发白而泡沫多,故老师认为抑赫依、行通气血,疏通白脉为治疗该病的根本,投主方额尔敦乌日勒、嘎日迪-13味、萨乌日勒加服沉香八味散、沉香-15味和沉香-35味等。头晕显著者,可予三岁绵羊头连骨带肉粉碎加阿魏2.5g、紫碯砂1.5g、红糖50g、葱和油少许盖口煮熟后服用。睡眠异常,多梦心悸显著者可加服安神-11或安神-18味。临床中上述蒙药用绵羊肉汤或骨汤送服效果更加显著。
3.2 消“希日”,清热凉血,疏通白脉:乌笋萨病希日偏盛时,会出现众多希日证的表象,起病突然,病情较重,发展较快,偏瘫肢体疼痛,发热,体温升高,面色潮红,头疼,失语,意识障碍,血压较高,脉象洪大,舌苔黄厚,尿黄味大。治疗投额尔敦乌日勒、嘎日迪-13味、萨乌日勒加服八贵散、希日汤和色日道格-5味等。患病可即刻取白芸香5~10g加少许麝香熬汤,分2~3次口服或送服主方。也可酌情服用萨仁嘎日迪、玛日沁-13味等。
3.3 清“巴达干”,清热解表,祛寒通脉:乌笋萨病巴达干偏盛时,会出现众多巴达干证的表象。证见发病迟缓,转归较慢,身体肥胖,肤色苍白,病侧发凉,表情迟钝,动作笨拙,记忆减退,头晕嗜睡,患侧多呈弛缓性偏瘫,脉象迟缓,舌质肥大、苔少色白,尿清如水、气少味淡。治疗宜投主方加服那仁满都拉、查干汤等。患病可即刻服用黑芸香单味汤,然后用荜拨、黑胡椒、黑芸香的等量汤送服主方。也可酌情服用用阿魏-7味、党参-18味、芸香-15味等。
3.4 清“琪素”热,凉血明目,通活白脉:琪素偏盛时,会出现众多琪素证的表象。证见起病急骤,病情危重,预后较差,右侧偏瘫居多,面色赤紫,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鼻衄吐血,发热、头疼,血压升高,失语、昏迷,脉象大,尿赤黄。宜投额尔敦乌日勒、嘎日迪-13味、萨乌日勒加服玛日沁-13味、红花-13味等。恶心、呕吐显著者可连用甘草-6味和菖蒲-4味;鼻衄吐血者宜连用止血红花-8味或止血牛黄-13味;发热、头疼剧烈者宜连用冰片-3味和胡日查-6味等。
3.5 燥“希日乌素”,清槽归精,恢复白脉:希日乌素偏盛时,会出现众希日乌素证的表象。证见发病平缓,症状较轻,预后良好,瘫痪肢体肿胀、疼痛,周身瘙痒,偶有斑疹,肌肉酸痛,患肢发凉,脉象滑弱,尿色微黄、气味较大等。宜投主方额尔敦乌日勒、嘎日迪-13味、萨乌日勒加服壮龙-5味汤、通拉嘎-5味和文冠木-25味等。也可均情连用党参-18味、芸香-15味和嘎如迪-32等。
3.6 衷蒙参西,蒙西结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决不能排斥利用现代化手段,而是要合理借助这些高科技手段的检查和实验方法,研究蒙医理论的科学性,合理评价蒙医临床疗效,但决不能以简单的西医认识来判断蒙医理论的对错,也绝不能单纯用蒙药治疗的效果作为蒙医理论对否的唯一证据,单纯的西医治疗有其局限性:药物治疗地位下降,非药物治疗尚未尽如人意;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脱水剂可能会引起电解质丢失、神经内分泌激活、低血压和氮质血症;ACB类可能会引起低血压和低血糖、肾功能恶化、高血钾;缓激肽导致咳嗽、血管性水肿等。而蒙医治疗则可以补充西医的不足,蒙医治疗萨病历史悠久、强调整体调节、毒副作用相对较少。故阿老师认为衷蒙参西,蒙西医结合治疗萨病,不仅克服了各种西药治疗萨病的局限性和毒副作用,而且还从引起萨病的各种病理机制上把握其发展趋势,蒙西医结合可以使蒙医药的宏观整体和西医药学的微观局部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从而更好的治疗乌笋萨病。
3.7 用药特色——精专量小、重点突出: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观察,阿老认为治疗疾病治疗重要的是对症用药,找对病根,合理配伍药物,而不是大剂量的药物堆砌,药量小既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为国家节约大量的药材,能够充分体现蒙医药治病“效、便、廉”的特点,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还提倡从以下几方面掌握用药剂量:
3.7.1 根据药物的性味及毒副作用确定用量:一般药性平和、作用和缓、无毒副作用的量可稍大,药性作用峻猛、毒副作用大的用量要严格控制,用量要小。
3.7.2 根据处方配伍确定用量:应注重药物配伍发挥药物的最大功效,尽量减少大剂量盲目堆砌。
3.7.3 根据患者体质、年龄、性别确定计量:用药剂量要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同差异,用药应因人而异。
3.7.4 根据病情确定用法与治法:急则治标,缓则之本,要根据每个病人的疾病进展辨证论治。
巴某某,女,62岁,于2004年11月21日初诊入院。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进而活动障碍,伴言语不清、吞咽障碍,并有心慌、头痛,恶心等症状,脉象虚缓,舌苔薄白,尿色发白而泡沫多。遂来我院,进行头颅CT检查确诊为乌笋萨病(脑梗死)。住院之后病情反复并上述症状有所加重。查:右侧上肢肌力II,下肢肌力III级,心率75次/分,心律不齐,血压:165/100 mmHg,心电图:心律不齐。西医诊断为脑梗死,蒙医诊断乌笋萨病,治则:兼抑赫依、行通气血,疏通白脉。治疗投主方额尔敦乌日勒、嘎日迪-13味、萨乌日勒加服沉香-35味和安神-18味等,用骨汤送服。结合病情进行针刺、油疗和尼如哈疗(灌肠)外治疗法。
1周后患者右侧下肢肢体活动改善,处方:三子汤,水煎服,每日3剂,3日后行舌脉放血治疗。
2周后患者右侧上下肢肢体活动及言语功能均得以改善,能够在他人搀扶下下地行走,蒙药续服,加行康复训练。
4周后患者右侧肢肢体活动基本正常及言语吞咽功能均得以明显改善,能够自行行走,病情痊愈出院。
阿某某,女,38岁,(2009年10月8日初诊)。头痛、颈项不适1周,伴失眠、多梦、口干舌燥,既往患者3年前因腰疼、血尿遂就诊于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经各项检查后确诊为“急性肾盂肾炎”,住院2周,症状消失后出院,曾经由阿老给予蒙药药调理数月,彻底康复,3年未发。本次就诊因1周前因外出劳累过度引发头痛、颈项不适伴失眠、多梦易惊,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内蒙古医院TCD检查示:椎基底动脉痉挛,脑供血不足。西药治疗未果,故前来就诊。望诊见面色红,体型偏胖,舌质红,舌苔薄黄,尿色黄伴气味偏大,西医诊断:紧张性头痛、失眠。蒙医诊断:血热性头痛、失眠。辨证:血热偏盛伴心血亏虚、气盛、气血瘀阻、虚热上扰、神失所养、损及白脉。治法:清血热、理气通络,养心安神,处方:晨服阿拉坦阿如拉5味丸15丸,中午给红花13味丸15丸,晚送胡日查6味丸加服沉香-35味为药引,温水送服,连服14天。
二诊(2009年10月25日):患者自述服药2周,头痛、失眠,颈项不适等症状明显改善,为巩固疗效,以彻底解除症状,调初诊方加玛努10味汤3g,水煎服,连续服用2周,病情大为好转。
萨乌日勒是阿古拉教授自拟方,主要用于萨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治疗。本方之主旨,一是活血通络;二是修复白脉。
阿老以额尔敦乌日勒、嘎日迪-13味为主方君药,进一步优化组方形成了新的专科用药萨乌日勒。其疗效确切且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体现在降低病死率、减轻病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
通过众多案例可以切实的体现阿古拉教授治疗萨病的要点,既温补阳气、活血通脉、通络止痛;修复白脉、理气安神;衷蒙参西、蒙西结合;内外结合;精专量小、重点突出,在临床中体现了良好的应用和其良好的治疗效果。
头痛以血热型头痛为居多,血热型头痛发病症状急重,且临床中更较为常见,症见头痛头晕,目眩,发热畏寒,恶心,口干舌燥,脉象细而数,舌红苔薄,尿赤黄而气味蒸气大。该症西医学属偏头痛范畴,认为是由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易反复发作,临床不易控制。
阿古拉老师认为,头痛病因复杂,症候分型众多,临床治疗应审视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重视整体治疗观,尤其是血热型头痛不但临床症状急重并且发病者也居多,临床中要善于辨病辨证结合,多种手段干预,因病施治,在施以蒙药阿拉坦阿如拉5味丸15丸、红花13味丸、胡日查6味丸、沉香-35味、玛努10味、扎冲5味丸等药的基础上,运用五疗放血疗法对血热型头痛进行治疗,能够收到满意疗效。
阿古拉老师对黄水类疾病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骨性关节炎蒙医亦称关节黄水病,是由于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以及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病变,导致关节症状和体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蒙医关节黄水病(骨性关节炎)也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腱、滑囊、筋膜等,患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瘙痒、流淌协日乌素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阿古拉老师认为关节黄水病的病因是协日乌素增多,与巴达干、琪苏相协汇聚于节腔及其周围,使其气血循环受阻而起病。诱因有长期受凉、受潮、风吹、雨淋或外伤及久治不愈的热性疾病残留所致。
临床中,阿老把关节黄水病总体归纳为寒热两证型,症状及体征明确,诊断及治疗独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阿老用蒙医治疗骨关节黄水病,施以调理精华糟粕、燥黄水、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蒙药通拉嘎5味丸、芸香11味丸、森登4味汤、乌勒楚18味丸、额尔敦乌日勒等,配合五疗法之温针、灸疗、甘露药浴等,其临床疗效能得到显著效果。
[1]于妥·元旦贡布.四布医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59.
[2]忽思慧.饮膳正要[M].1320.
[3]伊希巴拉珠尔.甘露四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4]第司·桑吉嘉措.兰塔布[M].1691.
[5]达日茂玛仁巴,罗布桑朝日嘎.金光注释集[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6]陆日佈·宁宝,内蒙古哲里木盟蒙医研究所译.医药月帝[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
[7]罗布桑却丕勒.哲对宁诺(蒙医药选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5.
[8]伊希丹增旺吉拉.珊瑚验方[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
[9]阿格王都米德.临床验方集[M].鄂托克旗蒙医院,1978.
[10]占巴拉道尔吉.蒙医金匮[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
[11]高世格.高世格梅林方[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12]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编译.医宗要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
[13]吉格木德丹金扎木苏编著,敖特根毕力格等译.通瓦嘎吉德(观者之喜)[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14]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编译.蓝琉璃[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
[15]鲁日布宁布.月王药帝[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