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三月街”药市的历史考察

2013-01-24 01:12:30段宝忠胡建勇
中国现代中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白族大理医药

段宝忠,胡建勇

(1.云南省大理学院药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2.云南省大理州药品食品检验所,云南 大理 671000)

大理“三月街”药市的历史考察

段宝忠1*,胡建勇2

(1.云南省大理学院药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2.云南省大理州药品食品检验所,云南 大理 671000)

大理“三月街”药市有1300多年历史,其延续了中药材与民族药材相互交流并用的氛围,是滇西独特的民族医药风俗,也是白族地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大理“三月街”药市,逾千年而经久不衰,对大理地区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月街;药材市场;白族医药;历史考察

大理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中原文化、藏传文化、东南亚文化及当地民族文化的融合之地[1]。大理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集散地,也是我国和东南亚中药材贸易的重要通道[2]。大理地区中药材资源丰富,药材交易起源较早,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武帝时期,大理地区就已经开始和中原以及南亚沿海等地的药材贸易。大理“三月街”药市自唐代贞观年间以来,已有1300多年历史,各地的中药材在这里聚集和销售,初步形成了大理地区的药材贸易市场,其对大理地区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就大理“三月街”药市的形成及其发展繁盛的原因做一初步探讨。

1 “三月街”药市的出现

远在汉武帝时期(公元109年),就有“蜀身毒道”穿过大理地区,大理地区与内地有了商业往来[3]。南诏大理国时期,通过“蜀身毒道”的商业贸易更趋频繁,贩运药材的大理商人逐渐投入其中,他们运出本地的地产药材,贩进外地的中药材品种,为大理地区固定的药市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三月街”药材市场的出现,当追溯至“三月街”的起源[4]。“三月街”早期称之为“药街”,据民间传说,南诏时,瘟疫流行,南诏王命民众,于深山老林,采集草木药材,以防瘟疫,于是四面八方药材云集于此。因时值农历三月十五日的民间“观音会”,故又称为“观音街”,后逐渐称为“三月街”。“三月街”的出现时间,据明代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载:“自蒙化建国(公元649年)以来,至今日,犹未替也”;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在《云南通志》中记载:“三月十五,在大理苍山脚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年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其交易之特点以交换药材、牲畜为大宗”。另据《蛮书》、《新唐书》记载,当地物产可供药用的有50余种。1978年,文物部门在修葺大理唐代崇圣寺三塔时,在主塔顶及塔基中,发现有朱砂、檀香、麝香、松香等药物[5],这无疑是在建塔时(即公元836年)置入的,专家认为,上述塔中出土的文物,有的本草书籍中记载过,有的则为云南特产药物,说明唐代大理地区医药已经比较发达了。综上所述,从“三月街”最初的名称“药街”,以及明代学者《云南通志》和民间传说,均表明大理“三月街”集市最初交易的商品主要是药材,大理“三月街”药市在唐朝时已经是一个初具规模的药材市场了。

2 “三月街”药市的形成及发展

“三月街”药材市场发展到宋朝,呈现了繁荣的景象。宋朝大理国时期,大理国与宋王朝的民间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输出药材日益增多。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大理国从宋朝取得医药书籍62部,在民间广泛传播,识药者人数增多,药材贸易随着商业活动逐渐兴盛起来。这一时期,“三月街”成了中国南方最大的马匹、药材交易市场[6]。据史籍记载:“三月街”集市万商云集,来自湖广、四川的商贩以丝绸、纸笔、胭脂花粉、人参等百货交换大理的马匹、刀剑、药材以及来自吐蕃、西域各国的象牙、犀角、鹿茸等名贵特产,会期长达20多天。这时期的“三月街”已发展成中国南方最大的国际性商贸集市。宋朝中后期,“三月街”进一步沟通和扩大了汉、白、藏、纳西等民族以大牲畜、药材为主的物资交流。

明代,“三月街”药市已颇具规模,明徐霞客《滇游日记》记述了当时“三月街”的盛况:“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彝物亦无不至”、“男女杂沓,交臂不辨”、“余乃仍由西门西向一里半,……,俱结棚为市,……,观场中诸物,多药,多毡布”。清代的“三月街”,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据清末修的《大理县志稿》载:“盛时百货生意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浙、桂、秦、黔、藏等地及本省各州县之云集者殆十万计。中药材、马骡、茶叶、丝棉、毛料、磁、铜、锡器诸大宗生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数万”、“下关地处与永、腾、丽、合、缅、藏入省之通衢,商贾百货,药材、土特产品之云集,交易便宜”,以上文献均将药材列为首位,可见“三月街”药材交易之盛[7]。清代白族学者李燮羲《大理观音市竹枝词二》对“三月街”的盛况作了如下描述:“昔时繁盛几春秋,百万金钱似水流,川广苏杭精巧货,买卖商场冠亚洲”。可见当时的“三月街”已具有了相当的国际影响。

民国时期,“三月街”交易活动主要由商会主持。上市商货大致分为药材行、笔墨行、木器行、牲畜行、饮食行,还有外地的广人行、瓷器行等[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商业贸易空前繁盛,“三月街”药材市场也在市场经济中更加繁荣。购销药材的经销商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不仅有来自省内昭通、文山、迪庆、保山、怒江、丽江等州市的药商,还有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贵州等省的药商,甚至还有来自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药商。近年来,“三月街”药材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品种、数量不断上升,每年上市的药材品种多达600~700种,“三月街”药市已成为国内著名的药材集市。

3 “三月街”药市的繁盛原因

大理“三月街”药市出现于唐初,经宋、元、明、清,其繁盛时期为宋至清迄今,历经1300多年,经久不衰,究其繁盛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独特的医药文化 白族民间,有“神药两解”的观念。对药神的崇拜,是白族医学中较有特色的部分。治病与求神,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习以为常的文化。从南诏以来,白族民间即有药神崇拜。白族本主庙中,有专司医药之神。痘儿哥哥专治小儿痘疹,送子娘娘为保育孩童的生育与健康之神。剑川石窟有主生育兼治不育之症的“阿央白”雕像并形成了一套信仰民俗。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百姓缺医少药,只好求助于神灵保佑。“三月街”集市时值佛教活动的庙会。各地民众求医及预防疾病之心益切,常在参拜之后买些药物带回乡里,希冀凭藉神药以长生或祛除疾病,于是药市愈趋繁荣。

医药经验交流平台 “三月街”药市扮演着医药经验交流平台的角色。“三月街”期间,各地草医、药农和懂得一方一药的群众,都会纷纷把平时收集和采集的各种草药带到市场上来进行交易,在这一过程中,医药经验在民众中得到传播和交流。同时,大理近邻彝族、藏族聚居地等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藏药、彝药也聚居于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历史上的重要经济贸易地位,使“三月街”不仅成为一个本地丰富药材资源的展销会,也成为本地传统医药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平台,更是传播发扬民间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舞台。

民族市场性质 “三月街”一开始就具有民族市场的性质。唐《蛮书》中提到南诏国交易以黄金和麝香为主;明徐霞客游记中有一段对“三月街”繁盛的记载:“盖榆城有观音街子之聚,十三省物无不”;《大理文史拾遗》载:“藏族远从西藏和中甸赶来,内地药商和各县中医每年都要采购一年需要的药材”;即使是在动荡不安的文革时期,“三月街”的规模不如今天,但依旧扮演和发挥着药材、生活品贸易市场功能以及牲畜贸易市场功能的角色,其重要地位一直没有被削弱。“三月街”之所以久历不衰,不断发展,一个主要原因也就是他的民族市场的性质,在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活动中,成为一年必需而少不了的传统性的物资交流盛会。

便利的交通条件 大理地处滇西要冲,在汉代(约公元109年)就出现了“蜀身毒道”,其北起蜀地(今四川),中经叶榆(今大理),过博南(今永平),进寻传(缅甸)、到身毒(印度),使得大理在古代就成为商业通道的枢纽,同时,大理为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必经咽喉要地等特殊地位。南诏大理国时期,大理作为云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达五百余年,与东南亚各国素有来往,在云南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重大的影响[9]。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对药业繁荣提供了条件。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云南西北部地区,地貌复杂多样,境内山峦起伏,森林茂密,且日光充足、雨量适中,为各种药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极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此外,白族对植物崇拜,特别是有关植物在白族开天辟地的传说和氏族来源的神话,使白族对山林树木的崇拜,在白民族的心目中,山有山神,树有树鬼,都是人们应该崇拜的,这种朴素的以自然为中心的自然生态观,使人类与自然建立了和谐的关系[10]。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白民族植物崇拜习俗,对滇西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丰富的植物资源,为药材交易提供了必须的物质条件。

4 结语

大理“三月街”药市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大理地区药材行业的发展。据考,清末至民国初期,大理地区经营药材的堆店和商号有了迅速发展,有的商号甚至在省外设有分号,其经营规模也逐渐扩大。到1912年前后,在“三月街”药市的推动下,大理地区各县、乡出现了大批经营药材的店铺和商人,许多商号年购销药材已达到上万公斤。到1950年,大理地区私有药房、药铺等药材商贩已达400多家,大理成为滇西乃至西南诸省的药材交易中心和重要的药材集散地,其对大理地区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大理“三月街”药市,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其延续了中药材与民族药材相互交流并用的氛围,不仅是滇西独特的民族医药风俗,也是白族地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三月街”药市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滇西乃至云南集民间医药经验交流、药材展销、养生保健、对外交流等于一体的平台。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三月街”药市辉煌背后,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因素,如药市缺乏系统规划研究、掠夺式采挖已导致部分药用植物资源的枯竭等,这些因素对“三月街”药市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希望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能够给“三月街”药市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三月街”药市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1] 吴秀林.试论“三月街”对大理经济文化的影响[J].大理学院学报,2007,6(11):35-36.

[2] 朱兆云.大理中药资源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1.

[3] 云南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云南省志(医药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3.

[4] 段继华,铁军.云南大理三月街的流变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67-68.

[5] 李朝真,张锡禄.大理古塔[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15-17.

[6] 王贵泉,施作模,王东霖.大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月街”[J].中国摄影家,2010,7:76-81.

[7] 大理州卫生志编撰委员会.大理白族自治州卫生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313-314.

[8] 李锡恩.大理三月街的起源形成和发展[J].下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1:23-24.

[9] 李晓岑.白族的科学与文明[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170-171.

[10] 陈重明.民族植物与文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42-145.

HistoricalSurveyofDali“SanYueJie”DrugMarket

DUAN Bao-zhong1*, HU Jian-yong2

(1.CollegeofPharmaceuticalScience,DaliUniversity,Dali671000,China; 2.DaliInstituteforFoodandDrugControl,Dali671000,China)

The Dali “San Yue Jie” drug market are important for contin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ethnic medicine, It’s not only the unique national medicine customs in western Yunnan, but also the Bai ethnic’s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After enduring for over a thousand years, the Dali “San Yue Jie” drug markets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ali medic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San Yue Jie; Drug market; Bai ethnic medicine; Historical survey

2013-03-19)

大理学院青年教师基金:“大理州药材集市植物编目与民族植物学初步研究”

*

段宝忠,tel:(0872)2257411,E-mail:bzduan@126.com

猜你喜欢
白族大理医药
做梦都要去大理
青年歌声(2021年2期)2021-03-05 09:02:08
大理好风吹
音乐世界(2020年4期)2020-09-10 20:57:26
想念大理
民族音乐(2018年5期)2018-11-17 08:20:00
传统医药类非遗
遵义(2017年24期)2017-12-22 06:10:49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20:58:26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大理文化(2017年6期)2017-07-31 22:06:55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10:10
白族敬酒歌
民族音乐(2016年1期)2016-08-28 20:02:52
56个民族56枝花 白族
启蒙(3-7岁)(2016年9期)2016-02-28 12:26:55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