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H7N9流感应对工作的思考

2013-01-23 18:54张宗军郝桂兰
中国动物检疫 2013年9期

张宗军,郝桂兰

(1.江苏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南京 210036;2.江苏省农业委员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办公室,江苏南京 210036)

H5N1、H7N9是流感的不同亚型,H5N1对家禽和人均呈高致病性,H7N9对家禽呈低致病性、对人呈高致病性。此次在我国发现的人感染H7N9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人感染流感病毒,目前尚未在其他国家发现此病例。截至5月2日,全国已确诊127例人感染H7N9流感病例,主要集中在包括台湾在内的10个省份和地区,其中死亡26人、康复26人。截至5月22日,全国各级兽医实验室共检测样品899758份,共检出53份H7N9流感病毒阳性样品,没有从家禽养殖场检测到H7N9流感病毒,也未发现猪感染该病毒。

在过去10年里我国曾发生过几次影响较大的疫情,包括2003年的“非典”、2004与2005年两次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 其中,2005年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与此次H7N9流感疫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都出现了人感染病例,不同之处是2005年出现了大量禽类死亡,而此次没有出现禽类大量死亡。2005年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于10月开始在国内大范围暴发,持续时间大约5到6个月,对禽蛋养殖行业影响较大,从10月份开始正好是鸡蛋行情的季节性下降周期,造成此轮禽蛋价格下跌,在5到6个月时间里,禽蛋价格下跌超过了15%。

1 H7N9流感对家禽业的影响

今年,受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影响,群众消费信心下降,加之部分地区采取关闭活禽交易市场、限制交易与流通等措施,使禽类产品销售骤减,价格下跌,养殖企业和规模场户损失严重,甚至在有些地区出现了为此上访的现象。以江苏为例,这次H7N9流感疫情对家禽业造成严重冲击,主要表现在:一是消费信心下降,禽类产品价格持续走低。3月底以来,全省黄羽肉鸡平均批发价格最低跌至3.9元/公斤,白羽肉鸡跌至4.6元/公斤,鸡蛋跌至6.27元/公斤,分别较疫情前下降67.8%、56.2%、18.7%,而不少地区存在有价无市的状况。二是销售持续迟滞,家禽及禽蛋大量积压。由于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活禽省外运输基本停滞,省内加工能力趋于饱和,禽类产品销售迟滞,家禽及禽蛋大量积压,尤以黄羽肉鸡压栏较为严重。三是生产信心受挫,养殖场户补栏不足。受此次疫情影响,家禽养殖场户亏损严重,大型规模养殖企业调整生产计划,压缩生产规模;部分规模养殖场户推迟补栏,一些散户和小规模养殖户纷纷选择退出,全省家禽补栏量大大下降。四是家禽产业损失巨大。至5月26日,疫情已造成全省家禽业直接经济损失46.7亿元,其中种禽企业直接经济损失达5.2亿元。

2 H7N9流感的应对措施

此次H7N9流感事件,给家禽产业造成重大“内伤”,同时也暴露出在舆论宣传引导、家禽养殖方式、禽产品质量安全、活禽消费习惯、病死畜禽处理、定点屠宰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值得反思的问题。

2.1 坚持信息公开,大力提升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科学性

提起10年前的“非典”,人们大多像是在讲述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信息是否公开透明,官方发布的疫情消息是否可靠成了当时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此次H7N9流感疫情似乎又把我们拉回了2003年,同样需要面对诸多的疑问,确诊者如何感染H7N9,H7N9能否人传人,H7N9是否要确认为禽流感,黄浦江上游水域漂浮的死猪是否携带H7N9病毒,家禽是否也是H7N9受害者?对此类公众关心的问题,相关部门已经做出了回答,但回答是否及时、科学,值得反思。当灾难和疫情来临的时候,公众最需要的就是信息的公开和透明,让民众拥有知情权才能凝聚人心、才能消除不必要的恐慌、才能更好地抗击疫情。为此,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第一时间公布权威的信息,有效提升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权威性。

2.2 坚持转型升级,大力打造“养殖经济升级版”

从大量扑杀家禽,到黄浦江上游水域漂浮死猪,近期养殖业的一系列问题,都与我国传统养殖方式脱不开干系。散户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增大了疫病防控和监管工作的难度。养殖规模小与养殖水平低,正是提升禽类品质、疫病防控和企业规避风险的一大难题。从这个角度看,尽管禽流感疫情给相关业者造成巨大损失,但同时也在倒逼我国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在保证产品供应的前提下,鼓励推进以市场化为手段的产业整合兼并,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规模化经营,实现更加高标准的生产经营。这不仅是告别“禽贱伤农”的需要,也能有效防止此前曾引发社会担心的“滥用抗生素”、“饲育速成鸡”问题的发生,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安全的食品。从长远看来,更需打造出一个“养殖经济升级版”,这才是对全国200万禽类养殖业者、对十数亿消费者最大的贡献。

2.3 讲求生态质量,大力发展“全产业链模式”

如果说H7N9流感是天灾,那么“速成鸡”、“激素鸡”等则是人祸。在某种程度上,“速成鸡”、“激素鸡”等对人体危害远比H7N9流感要大,只是这一危害尚未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未雨绸缪,各地家禽产业的发展理应从注重数量转为注重质量、安全上来。要加强科学指导,提升优质家禽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实现优质优价。逐步推行优质草鸡封闭式放养,杜绝与野生禽鸟的物理接触,增强生产各环节的可控性,切实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大力发展优质家禽屠宰加工业,鼓励优质家禽实行就地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产品上市流通。大力发展优质家禽公司加农户生产模式,倡导全产业链经营,全面提高家禽产业的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经营一体化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家禽产业效益最大化。

2.4 坚持转变观念,大力鼓励消费冰鲜家禽产品

没有需求就没有交易,活禽交易市场难以根除,和国人食用活禽的习惯直接相关。现在,食用活禽的习惯遭遇禽流感,就出现了选择的两难。在许多国家,并没有食用活禽的习惯,例如美欧等国,基本以冷冻肉制品为主,活鸡活鸭是看不到的,现杀现卖更是没有。事实上,冰鲜的鸡鸭肉,营养并不逊色,其口感也比现杀要好。国人对于活禽消费的偏好,并无科学依据,且加大了禽流感传播的风险,只是大多数人对此知之甚少。面对这种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单纯地依靠行政命令禁止,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可能让活禽交易转入地下,更加大了禽流感风险。这就需要大力普及科学消费的理念,逐步转变消费活禽的习惯。当然,为防范风险,政府在日常监管中,也应对活禽交易做出限制和规范,如在允许活禽交易的同时,实施“日日清”制度,零售摊档不允许留活鸡过夜,同时加强对活禽的巡查和抽检。这些措施既保证活禽交易的安全,也尊重了民众消费习惯,值得借鉴。

2.5 坚持无害化处理制度,大力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近年来,在部分农村和边远山区的养殖户往往会将病死畜禽就近抛在河流池塘中,有的则随便丢弃在田野山间,或者就地就近处理,明显存在掩埋不深、消毒不严、处理不彻底的问题。一些长途贩运者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死亡畜禽时,就随便沿途抛尸公路边。这些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经费预算安排严重不足,导致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监管不能有力。为此,要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偿机制,争取把各级财政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补偿费用纳入财政预算;要尽快启动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根据畜牧业发展实际,尽快规划修建规模适当的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对辖区内病死畜禽统一进行集中处理;要探索无害化处理长效监管机制,本着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从机制和体制上为这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人员保障、资金保障和政策保障,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形成各级政府负总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监管体系。

2.6 坚持定点屠宰,大力推行集中检疫分散经营

实行家禽定点屠宰,有利于集中检疫,防止疫病传播;有利于强化监督管理,维护动物防检秩序和广大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目前家禽屠宰点多、分散,而大多数都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存在疫情发生的重大隐患,国家尚无家禽定点屠宰的有关法规。因此,建议参照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办法,尽快建立家禽定点屠宰管理制度。家禽定点屠宰企业出厂的家禽产品,必须有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以及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保障活禽市场安全运行,确保上市家禽及其产品合格,保证消费安全。培育和发展重点养殖企业及禽类产品深加工企业,改变传统的饲养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公司十农户”的“产、供、销”一体的经营模式,有利于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分散经营”和“家禽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等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