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香兰
(白山市通化矿业集团总医院骨科,吉林 白山 134300)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许香兰
(白山市通化矿业集团总医院骨科,吉林 白山 134300)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方法 我院骨科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 25 例,术前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术后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并让患者极早的开始功能锻炼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果 术后随访 6个月,有 3例患者发生了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评价:13例患者临床疗效为优;8例患者临床疗效为良;3例患者临床疗效为可,1例患者临床疗效为差。结论 采用术前药物及辅助器械等多种预防措施,同时给予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形成;辅助器械;预防与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由于各种病因造成的膝关节损伤也越来越多。人工膝关节转换术(TKR)是临床骨科常见的防与护理手术方式,可以有效的恢复患者膝关节的功能,解除患者的关节疼痛,但TKR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1]。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我院骨科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25例,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采用适当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5例病例均为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骨科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5.3±13.4)岁;致病原因为:13例为骨性关节炎,6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为创伤性关节炎,1例为膝关节肿瘤。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凝血时间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以及胸部X线光片检查。同时给予患者降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伴有高血压的患者需要将血压控制在150/100mmHg以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将血糖控制在9mmol/L以下。于手术治疗前给予患者预防性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1.2.2 术前护理
老年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具有很重的心理负担,所以,减少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是术前十分必要的护理。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方法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说明此种手术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充分的减轻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使患者对手术的成功充满信心。
术后患者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因此,需要让患者进行心要的术前训练,以让患者能在术后快速的适应卧床生活,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术前训练包括:床上生活训练、早期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床上生活训练:患者入院后即开始训练患者开始在床上大小便,让患者习惯平卧状态下的大小便;早期功能训练:指导患者练习做踝关节和足趾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和臀部肌肉的功能训练,加强肩膀以及手臂肌肉的力量练习。呼吸功能训练: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及吹气球等,以提高肺功能。
1.2.3 术后护理
术后24h监测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由于术中损伤,术后患肢会发生明显的肿胀,同时由于循环障碍,患者术后24h内即可以形成血栓。术后患者肿胀情况、皮肤颜色及温度、浅静脉情况均可以提示下肢静脉回流情况,手术切口四周出现肿胀一般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下肢的远端出现凹陷性的水肿,同时伴有浅静脉的充盈,则提示下肢深静脉阻滞。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需要在关节内留置引流管进行负压吸引,当引流管<50mL/d时,可以取出引流管。如果患者的引流管堵塞或被压迫,则易引起局部血肿的发生,同时增加了感染的机率。因此,术后必须保持患者引流管的通畅,并及时更换吸引器。药物性预防,给予患者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同时给予患者腹壁皮下进行低分子肝素钠的注射,注射5d后改为使用中药针剂注射预防血栓的形成,如:丹参、刺五加等。机械性预防,术后第2日起应用空力波进行治疗,每日治疗3次,连续治疗7d。同时让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恢复训练,从被动训练开始,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训练频次。定期检测患者的血常规、凝血试验,如果疑为深青色静脉血栓发生,则立即行多谱乐超声确认。
1.3 疗效判定
患者患肢的疗效判定依据Kolment骨折疗效评定标准[1]:根据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可被分为四级:优,患者膝关节可以完全伸直,屈曲度120°以上,患者无疼痛;良,患者膝关节可以完全伸直,屈曲度90°~120°,患者骨折肢偶有轻微疼痛;可,患者膝关节无法完全伸直,屈曲度60°~90°,患者常伴有疼痛;差,患者膝关节活动度<60°,经常发生患肢持续性疼痛。
1.4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h,72h,1周的时间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血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24h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中的血小板计数(PC)以及凝血时间(CT)有明显的升高,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DP)与治疗前相比略有增加,但增加的不明显;术后72h,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时间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FDP)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术后1周时,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的差异。
术后患者下肢的肿胀程度,术后72h内有4例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的情况,2例患者术后行走受限,经过对症的药物治疗,以及康复治疗后,患者下肢肿胀的情况改善。其余患者无明显的不适发生。
临床效果评价:13例患者临床疗效为优;8例患者临床疗效为良;3例患者临床疗效为可,1例患者临床疗效为差。术后随访6个月,有3例患者发生了深静脉血栓。
患者在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需要长时间的压迫止血,以及长时间的保持屈膝的姿态。由于患者术后下肢血液流动的改变,常常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低分子肝素钠是预防下肢深血脉血栓的首选药物,同时配以物理疗法,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栓的形成[2-5]。本组研究中,经过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大大的减少了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
综上所述,采用术前药物及辅助器械等多种预防措施,同时给予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徐慧,江丽萍,张孝英.高龄病人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1):125-126.
[2]吴幼香.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141-142.
[3]董列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4(6):184-185.
[4]陈捷,施海虹,吕红梅,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2):109-110.
[5]朱淑容.双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8):47-48.
R473.6
:B
:1671-8194(2013)02-03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