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 剡韩 英杨 柳张 颖( 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医院,吉林 吉林 30;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 吉林 30)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同早期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沃 剡1韩 英2杨 柳2张 颖2(1 吉林市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2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 吉林 132022)
目的 探讨采用常规药物、静脉溶栓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 108 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 A 组、B 组和 C 组各 36 例。A 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B 组采用静脉溶栓方案进行治疗,C 组则实施 PCI手术治疗。结果 治疗后,C 组 ST 段回落 50% 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以及发病至 CKMB峰值时间与 B 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C 组的血管再通率均明显高于 A 组、B 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B 组、C 组的住院天数及住院病死率均明显低于 A 组(P< 0.05)。讨论 急诊 PCI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病死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早期;疗效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严重的心肌缺血和坏死[1]。临床经常表现为突然发病,急性胸痛,病情变化迅速,ECG表现为ST段抬高,需要紧急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等相应处理,包括溶栓和急诊PCI。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男76例,女32例,年龄32~79岁,平均(55.4±13.1)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所编写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心电图检查显示2个或2个以上相邻的导联ST段发生至少0.2mV抬高或左束支传导出现阻滞现象;心肌酶至少达到正常值的2倍;近期内未发生脑血管意外或活动性出血。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6例,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每天1次,每次100mg;氯吡格雷每天1次,每次75mg;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可酌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B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给予尿激酶150~200万U与1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充分融合后行常规静脉溶栓;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剂量为5000IU,每12h注射1次,连续需注射5~7d;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治疗和溶栓治疗过程中血管再通判断依据AMI诊断与治疗指南的相关再通标准。C组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掌握患者的相关梗死动脉病灶后实施PCI手术治疗方案,术后按照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他汀类等药物。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要严密观察并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χ—±s)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单位以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住院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事件比较,见表1。
C组所有患者IRA全部再通,开通率达100%。术前TIMI血流分级:0级32例,l级3例,2级1例。手术类型:血栓抽吸术5例,支架置入31例(直接置入支架4例,球扩张后置入支架27例),共置入43枚支架。手术操作时间(49.8±10.7)min。术后灌注成功患者均获得TIMI 3级血流灌注,心电图ST段明显回落,住院时间(10.0±2.3)d。住院期间C组所有患者仅有1例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无1例患者死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B两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本质上是动脉血管壁对一系列危险因素所致血管内皮损害的慢性炎性反应过程[2]。AMI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突然破溃所引发的继发血栓形成阻塞血管所致。一般认为AMI使这一慢性炎症过程的急性加剧,从而导致了斑块的破裂,斑块破裂后,暴露内膜下胶原组织、脂质、纤维碎片等物质,可以导致血小板的聚集和激活,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而形成血栓。病变处可加重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表现为PGI、t-PA、EDRF分泌的减少,这些变化更加促进血小板的聚集、激活和血栓形成。同时病变处炎性因子释放增加,容易刺激病变血管引起收缩和痉挛。这些血栓的形成阻塞管腔与血管固定硬化斑块和痉挛收缩性的狭窄,均可导致冠脉血流的显著减少或中断,打破了氧的供需平衡,如果这一过程严重而持续,即可导致相应的心肌坏死[3]。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核心。患者被送达医院急诊室后,应尽快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均应尽快实施再灌注治疗。其中无溶栓禁忌证或不能在就诊90min内进行直接PCI时,应尽快进行药物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我们国家大多数基层医院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措施。常用溶栓药物有链激酶和尿激酶等[4]。紧急PCI治疗是目前对于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公认为最有效的技术,具有明显优势[5]:①患者一般不需要进行溶栓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②血管再通率较高,可达到83%~95%。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紧急PCI要求技术含量较高,需有资质及经验丰富的医师来完成,设备条件要求高,所以目前在我国多在省市级的大医院才能完成,而不适合于我国的大多数基层医院。
研究结果显示,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病死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 刘晓红,苟志平,宋建国,等.早期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3):228-230.
[2] 刘刚,陈刚,艾力,等.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与非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新疆医学,2008,38(10):102-104.
[3] 刘欣.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早期再灌注治疗[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7(6):645-646.
[4] 崔旭辉,王建新,樊川民,等.156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内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18(6):345-347.
[5] 冯树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93-94.
R542.2+2
:B
:1671-8194(2013)06-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