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牛业科学》(《黄牛杂志》)为国家级期刊、属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主办。
本刊以促进畜牧科技与生产发展为宗旨,及时报道国内外奶牛,肉牛、水牛、牦牛等各类牛种的遗传、育种、繁殖、肥育、饲养、管理、保健、经营、营销、饲料加工、牛产品加工和产业化进程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和新进展,促进我国牛业科学研究进展,推动养牛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民致富。刊登的内容将更加广泛,适应面更广。主要栏目包括论坛、科学试验、综述与专论、调查与研究、经验交流、技术推广、品种简介、专业户园地、产品加工,牛业经济、种草养畜、基地建设、牛场设计、牛病防治、国外动态等。
《中国牛业科学》原(《黄牛杂志》)自1992年以来,连续八年被全国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入中国畜牧类核心期刊,并荣获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类优秀期刊一、二等奖等,被国内多家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
《中国牛业科学》原(《黄牛杂志》)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96页,彩色封面,每期定价8.00元,全年75.00元(含邮费),逢单月15日出版。全国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52-113。如果漏订可及时向编辑部补订。
地址: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牛业科学》编辑部
邮编:712100
电话:029-87091423 传真:029-87092164
E-Mail:huangn2002813@yahoo.com.cn QQ:810620920
欢迎积极投稿、踊跃订阅
炎热夏季要适量增加日粮养分含量,减少粗纤维的采食量,提高蛋白质和净能量的摄取。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可增加1%~2%,能量饲料应相对减少,尽可能多饲喂青绿多汁饲料,以减少热量的消耗。由于呼吸和排汗的增加,应适量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
牛在采食后的2~3h为热能生产的高峰期,因此在饲喂时间上要尽量避免热能生产的高峰期与气温高峰期重叠,应当选择一天中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段进行饲喂。可以把60%~70%的日粮在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期间饲喂,尤其粗饲料宜安排在晚8点、早上5点前进行。同时由3次饲喂改为4次饲喂,夜间可进行一次补饲。
(本期责编:林清)
尽量避免高产牛在夏季分娩,分娩和高温的双重应激会影响母牛和犊牛的健康。一旦发生胎衣不下,可以使用垂体后叶素50~100IU 肌肉或皮下注射,隔2h再注射1次催产素100国际单位。也可用中药治疗,如“加味生化汤”:益母草90g、当归100g、山楂60g、川芍60g、黄芪50g、桃仁30g、党参50g、红花25 g、白术60g、益母草90g、灸甘草15g,温水加红糖煎服。
要经常打扫冲刷牛舍,清除粪便,通风换气,定期用清水冲洗牛床,按时用清水冲洗和刷拭牛体、后躯等不洁部位,减少热应激,冲洗牛体时,应安排在饲喂前,喂后30min内不能洗,更不能用水突然冲牛头部,以防牛头部血管强烈收缩而休克。每天中午全舍带牛消毒既防疫又消毒。牛舍四周加纱门、纱窗,以防蚊蝇叮咬牛体,也可以采用1%的敌百虫药液喷洒牛舍及周围环境,杀灭蚊蝇等害虫。
肉牛运输生产规划应避开严寒酷暑。夏季运输肉牛应选择早晚兼程,车顶置防晒网或湿帘,四周通风或装湿帘。长途运输中途要在树荫停车休息,饮0.5%食盐水或含电解质的水溶液,还可少喂些青绿饲料,以防热应激造成损失。
(本期责编:林清)
口蹄疫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疮病毒属,根据血清学反应的抗原关系,病毒可分为O、A、C、亚洲I、南非Ⅰ、Ⅱ、Ⅲ等7个不同的血清型和60多个亚型。
口蹄疫病毒对酸、碱特别敏感。在pH3时,瞬间丧失感染力,pH5.5一秒钟内90%被灭活;1%~2%氢氧化钠或4%碳酸氢钠液1min内可将病毒杀死。-70~-50℃病毒可存活数年,85℃1min即可杀死病毒。牛奶经巴氏消毒(72℃15min)能使病毒感染力丧失。在自然条件下,病毒在牛毛上可存活24d,在麸皮中能存活104d。紫外线可杀死病毒,乙醚、丙酮、氯仿和蛋白酶对病毒无作用。
(本期责编:林清)
腹泻取决于微生物的感染程度和犊牛本身抵抗力高低及环境因素。大肠杆菌是最为常见最突出的病原。治疗时,若犊牛已脱水,可每天3次皮下注射等渗液体。为防继发其它细菌感染,可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腹泻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喂用初乳和营造良好的卫生条件。
(本期责编:林清)
自然感染的动物有黄牛、奶牛、猪、山羊、绵羊、水牛、鹿和骆驼等偶蹄动物;人工感染可使豚鼠、乳兔和乳鼠发病。
已被感染的动物能长期带毒和排毒。病毒主要存在于食道、咽部及软腭部。羊带毒6~9个月,非洲野牛个体带毒可达5年。带毒动物成为传播者,可通过其唾液、乳汁、粪、尿、病畜的毛、皮、肉及内脏将病毒散播。被污染的圈舍、场地、草地、水源等为重要的疫源地。
病毒可通过接触、饮水和空气传播。鸟类、鼠类、猫、犬和昆虫均可传播此病。各种污染物品如工作服、鞋、饲喂工具、运输车、饲草、饲料、泔水等都可以传播病毒引起发病。
流行以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畜及畜产品流通领域的扩大,人类活动频繁,致使牛口蹄疫的发生次数和疫点数增加,造成牛口蹄疫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
(本期责编:林清)
根据该病传播速度快,典型症状是口腔、乳房和蹄部出现水泡和溃烂,可初步诊断。
该病与水泡性口炎的症状相似,不易区分,故应鉴别。其方法是采集典型发病的水泡皮,研细,以pH 7.6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制成1∶10的悬液,离心沉淀,取上清液接种牛、猪、羊、马、乳鼠,如果仅马不发病,其它动物都发病,即是牛口蹄疫。
取牛舌部、乳房或蹄部的新鲜水泡皮5~10g,加50%甘油生理盐水,低温保存,送有关单位鉴定。
(本期责编:林清)
该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犊牛死亡率较高,其他则较低。病畜和潜伏期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畜的水疱液、乳汁、尿液、口涎、泪液和粪便中均含有病毒。该病人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该病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风和鸟类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因素之一。
口蹄疫病毒侵入动物体内后,经过2~3d,有的则可达7~21d的潜伏时间,才出现症状。症状表现为口腔、鼻、舌、乳房和蹄等部位出现水泡,12~36h后出现破溃,局部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脉搏和呼吸加快;流涎呈泡沫状;乳头上水泡破溃,挤乳时疼痛不安;蹄水泡破溃,蹄痛跛行,蹄壳边缘溃裂,重者蹄壳脱落。犊牛常因心肌麻痹死亡,剖检可见心肌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带状或点状条纹,似如虎皮,故称“虎斑心”。有的牛还会发生乳房炎、流产症状。
牛的潜伏期2~7d,可见体温升高40~41℃,流涎,很快就在唇内、齿龈、舌面、颊部粘膜、蹄趾间及蹄冠部柔软皮肤以及乳房皮肤上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红色烂斑,之后糜烂逐渐愈合,也可能发生溃疡,愈合后形成斑痕。病畜大量流涎,少食或拒食;蹄部疼痛造成跛行甚至蹄壳脱落。该病在成年牛一般死亡率不高,在1%~3%之间,但在犊牛,由于发生心肌炎和出血性肠炎,死亡率很高。
(本期责编:林清)
1.1 一般反应
个别牛注射疫苗后精神萎靡不振、产奶量下降、食欲减退、体温稍升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1~3d后恢复正常。
1.2 严重反应
因个体差异,个别牛注射疫苗后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呼吸加快、可视黏膜充血、水肿、肌肉震颤、瘤胃臌气、口角出现白沫、倒地抽搐,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
在注射疫苗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和认真调查健康状况,病畜瘦弱和临产母畜不注射,待机体恢复后补注。曾有过疫苗反应病史的,建议在注射疫苗前,先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盐酸异丙嗪药物。
3.1 严重反应
建议迅速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5mg,视病情缓解程度,20min后可以重复注射相同剂量一次,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非那根)500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30mg(孕畜不用)。对已休克牛,除应迅速注射上述药物外,还须迅速针刺耳尖、大脉穴(劲静脉沟前三分之一处的劲静脉上)放血少许、尾根穴(尾背侧正中,荐尾结合部棘突间凹陷处)、蹄头穴(蹄冠缘背侧正中,有毛与无毛交界处,即三、四蹄上缘,每蹄内外各1穴,共8穴)。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将去甲肾上腺素1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 000mL静滴,如体温低于36.5℃的患牛除可用上述药物外,另加乙酰辅酶A1 000单位、ATP(三磷酸腺苷)200mg、肌苷3 000 mg、25%葡萄糖2 000mL静滴。待牛苏醒,脉律恢复后,撤去此组药,换成5%葡萄糖盐水2 000mL,加入维生素C 5g,维生素B63 000mg,静滴,然后再用5%硫酸氢钠液500mL,静滴即可。
3.2 一般反应
一般只须迅速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非那根)500 mg、地塞米松磷酸钠30 mg(孕畜不用),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5mg即可,病畜很快康复。
(本期责编:林清)
平时要积极预防、加强捡疫,常发地区要定期注射口蹄疫疫苗。常用的疫苗有口蹄疫弱毒疫苗、口蹄疫亚单位苗和基因工程苗,牛在注射疫苗后14d产生免疫力,免疫力可维持4~6个月。
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保持牛床、牛舍的清洁、卫生;粪便及时清除;定期用2%苛性钠对全场及用具进行消毒。
加强检疫制度,保证牛群健康。不从病区引购牛只,不把病牛引进入场。为防止疫病传播,严禁羊、猪、猫、犬混养,定期接种口蹄疫疫苗。
一旦发病,则应及时报告疫情,同时在疫区严格实施封锁、隔离、消毒、紧急接种及治疗等综合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尚可应用口蹄疫高免血清或康复动物血清进行被动免疫,按每公斤体重0.5~1mL 皮下注射,免疫期约2周。疫区封锁必须在最后1头病畜痊愈、死亡或急宰后14d,经全面大消毒才能解除封锁。
尽快确诊,并及时上报兽医和监督机关,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和报告网络,按国家有关法规,对牛口蹄疫进行防制。
及时扑杀病畜和同群牛只,在兽医人员的严格监督下,对病畜扑杀和尸体无害化处理。
严格封锁疫点疫区,消灭疫源,杜绝疫病向外散播。场内应定期的、全面进行消毒。
疫区内最后1头病畜扑杀后,经一个潜伏期的观察,再未发现新病畜时,经彻底消毒,报有关单位批准,才能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