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羊养殖过程中,急性瘤胃臌气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牛羊食入了过多的多汁饲料或者大量霉变饲料后,在其胃部这些饲料剧烈发酵,导致大量气体的产生,使得瘤胃迅速膨胀,随着病情向呼吸道的逐渐蔓延,患病牛羊腹围迅速增大,无法正常呼吸。
1.1 原发性因素在放牧或饲喂过程中,牛羊大量采食幼嫩的牧草,尤其是在下午过量采食幼嫩牧草;大量食入霉变干草、多汁易发酵的青贮饲料、堆积发酵青草;饲养过程中没有对饲料进行合理搭配,饲草过少、精料过细;喂食了没有进行浸泡的花生饼、豆饼以及棉籽饼等;喂食了过多的马铃薯、胡萝卜以及红薯等块茎饲料;牛羊误食有毒植物[1],都有可能引发急性瘤胃臌气。
1.2 继发性因素如果牛羊患有前胃粘连、前胃弛缓或者食道阻塞等各种疾病,极容易因继发而导致急性瘤胃臌气的发生。
2.1 原发性急性瘤胃臌气原发性急性瘤胃臌气主要发生于牛羊过量采食了较易发酵的草料之后,其发病较为突然,仅仅采食后20min牛羊即可出现臌气现象。病畜向腹部回顾,弯腰拱起同时后肢不断踢向腹部,躁动不安。病畜食欲不佳,停止反刍以及嗳气。腹围迅速增大,与右侧相比左侧更为明显,其肷窝部向外凸起,甚至与腰背处于同一水平线。触诊可以发现其左侧瘤胃上方较为紧致,充满弹性,用手指对其按压不会出现指痕[2]。对瘤胃上部进行叩诊,可以听到高朗的鼓音,如果瘤胃产生了过多的气体,可以听到类似金属音。对瘤胃进行听诊,可以发现其不存在蠕动音,但是在瘤胃收缩的初期,可以听过类似于气体流动所发出的“滋滋声”。病畜无法正常呼吸,如果病情较为严重,病畜不断张口伸舌、流延不止,其头颈处于伸展状态,呼吸以及心跳频率明显加快,病畜无法正常站立,焦虑不安,同时有出汗现象,其静脉怒张。在发病后期,病畜常常卧地不起,最终因心脏麻痹或者窒息而死亡。
2.2 继发性急性瘤胃臌气病畜常常因肚胀而出现食欲下降、消化以及反刍机能减退的现象,病畜逐渐消瘦,最终因衰竭而死亡。
3.1 药物治疗将70%的酒精以及温开水按照3∶1的比例配制;如果采用的是超过了45°的白酒,则需要将比例控制在2∶1,如果采用的是低浓度的白酒,可以直接对其进行使用。结合实际病情,将每次使用量控制在200~300mL。对病畜进行保定,抬起其头部,将药剂缓缓的从病畜口中灌入。另外,也可以将2g鱼石脂以及100mL石蜡油混合后将入适量水,病畜一次内服。
如果采用的是中药治疗方法,可以将30g莱菔子、20g芒硝以及10g滑石混合后加清水煎煮,接着加入30mL清油后为病畜一次内服。
由于急性瘤胃臌气发病较急,病畜很难正常行走,出现腹痛现象,胃蠕动机能受到影响,无法正常排气,同时绝大多数原发性疾病为泡沫性膨胀,如果在治疗过程中仅仅为病畜灌服药剂,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而在服药后还需进行辅助治疗[3]。
3.2 辅助治疗为病畜投药后,使其站立于平地,接着双手在病畜瘤胃部位沿着由下向上的方向用力按摩大约5min,接着让病畜仰卧,采用同样方法对其瘤胃部进行3min的反复按摩。将病畜扶起后,站立于病畜的正前方并握住病畜的前臂,举起病畜的前躯,使其后肢着地处于人站状态,上下反复举动病畜前躯后使其正常站立。接着从侧面将手指放入到病畜的口腔内部,紧紧捏住其下颌部位,引导病畜自然跳跃,随着病畜的跳跃,瘤胃内的气体便可逐渐从病畜的口腔内排出。在气体排出后即可将病畜放下,引导病畜慢慢行走。
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对牛羊加强饲养管理。在病畜由舍饲转为放牧的过程中,在出牧之前先喂食几天干草,同时对牛羊的放牧时间以及采食量进行限制。在为牛羊喂食易发酵的青绿饲料时,首先要喂食干草,接着喂食青绿饲料,尽量避免为牛羊喂食被雨露浸湿的青草或者堆积发酵的青草。严禁牛羊进入到苜蓿地或者苕子地对幼嫩多汁的植物进行暴食,严禁在下霜、有露水或者雨后的草地进行放牧[4]。对牛羊进行舍饲过程中,需要在全价日粮内添加适量青干草或者禾谷类等粗料;严禁为牛羊喂食磨细的谷物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