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人凤 赵 辰 唐光俊
变应性鼻炎(AR)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全球平均发病率为10%~25%[1]。变应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本病属祖国医学“鼻鼽”范畴,此外在古代文献中尚有鼽嚏、鼽鼻、鼽水、鼻流清水等别称。临床及研究资料表明,目前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远期疗效不佳,易反复发作。相反,用中医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疗效,改善了不少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十年来用中医方法治疗本病的情况作以下概述。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多责之肺、脾、肾三脏虚损,正气不足,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或肺经素有郁热,肃降失职,邪热上犯鼻窍。
另有一些医家在大量的临床基础上,对于病因病机的认识也有了一些新的观点,认为常年性鼻炎与血瘀关系密切。提桂香等认为[2]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机是正气不足,外邪入侵,邪伏血分。初发时外邪侵袭,卫外不固,邪入而发病,在鼻为痒为嚏,在肺则为哮为喘,在肾则为紫癜血尿,在体表则为荨麻疹等。气虚驱邪无力,久则邪入血分,与血搏结,流动体内,反复发作。根据鼻鼽患者病情容易复发、鼻甲肿胀色暗、息肉形成等,鼻鼽的病机为肺脾肾气虚,甚则阳虚,风邪外袭,内伏血分,风血搏结,随时发病。
姜峰[3]认为体质是过敏性鼻炎发生的内在条件,反映着人体阴阳寒热的偏颇,决定了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不同。体质因素决定了个体是否会发生过敏反应及过敏反应的发生程度。体质不同,在病理上不仅表现为个体发病的不同倾向性,还影响证候的最终形成和类型。人体的阴阳偏颇、脏腑强弱、气血多少,在证型上会有相应表现。辨明患者的体质,有助于对证型做出准确的判断。
本病常见临床证型有正气虚弱,外感邪气,肺气虚寒,脾气虚弱,痰饮上犯,肾阳亏虚。或肺经伏热,上犯鼻窍。根据以上常见证型,临床医家常用基础方有:玉屏风散、桂枝汤、参苓白术散、苓桂术甘汤、小青龙汤、金匮肾气丸、芩连温胆汤等。不同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认识不同,在临床治疗上也各有侧重,现就临床研究较多的、疗效甚好的方药作以下概述。
邓燕等[4]认为本病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临床可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除有止汗作用外,还可调节组织免疫,控制组胺等介质的释放;防风具有抗过敏作用。该方为益气健脾、固表实卫之良方,故以之为主方治疗本虚标实之过敏性鼻炎,临床可奏佳效。临床以玉屏风散为主方治疗过敏性鼻炎,须辨明标本,灵机应变,随证处理。王文辉等[5]选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获得了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采用玉屏风散(黄芪、防风、苍耳子、蝉衣、白术、百合等)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45例,并设有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近期有效率为88.93%,对照组有效率为69.9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吴成山[6]认为鼻鼽在病因病机、症候特点上均与痰饮病类同,将其归于广义的痰饮,并按照异病同治的方法将鼻鼽以痰饮论治。虽有肺脾肾之别,但侧重点均为温化水饮,选用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理中汤、金匮肾气汤等为基础方加减。陈平等[7]通过临床科学研究发现,小青龙汤可以减少AR 患者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数目,降低血清白介素- 4(IL - 4)水平,同时降低AR 的复发率。可能通过调控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对AR 发挥治疗作用。
田理等[8]进行了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发作期痰饮上犯型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研究,结果提示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总体疗效与氯雷他定片相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显效率比较,P<0.05,说明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近期疗效优于氯雷他定片。
随着现代药理研究的不断发展,一些具有抗过敏作用的中药如:地龙、乌梅、蝉衣、鹅不食草等也开始运用到本病的治疗中。李明[9]吸收著名中医学家干祖望教授创制“截敏汤”的临床经验,以此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从大量中药方剂中筛选具有抗过敏作用的中药,组成“截敏祛风汤”进行临床研究,取得良好的疗效。截敏祛风汤由茜草、紫草、防风、蝉衣、地龙、徐长卿、乌梅等组成,方中的药物多数具备抗过敏作用。从中医理论分析,这些药物以凉血祛风作用为主。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用截敏祛风汤治疗变应性鼻炎80例,治疗1a 后统计远期疗效,截敏祛风汤组明显优于西替利嗪组(中药组显效12例,有效44例,无效24例;西药组显效3例,有效21例,无效54例),2 组比较有差异(P<0.01)。截敏祛风汤从调整患者的过敏体质,干预变态反应过程,保持体内免疫平衡着手,能维持较长期的疗效。
中医对于本病的治疗方法甚多,除了内服中药外,还有外治法,如滴鼻法、嗅法、塞鼻法等。另外针灸疗法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如体针、灸法、耳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按摩疗法等。现就临床疗效甚佳的方法作以下简要概述。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性最甚的季节,同气相求,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开放,血流畅通,而脊柱为督脉运行之经,统辖全身阳脉,阳气皆归于此,这时,在该处相关穴位采用冬病夏治的敷贴治疗,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从根本上改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疾病的的症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0]。现代研究表明:贴敷可促进血液循环,使药物直达病所,以特定药物敷贴穴位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达到抗过敏作用。王建林[11]采用针刺配合三伏天灸治疗本病35例,具体方法如下,针刺上星、印堂、攒竹(双)、迎香(双)、风池(双)、合谷(双)、足三里(双)。三伏天灸治疗:取肺俞、心俞、膈俞穴为第一组;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穴为第二组。取白芥子、玄胡各30%,甘遂、细辛各20%,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稠膏状,压扁切成块,固定于上述穴位。结果提示总有效率为91.4%。
穴位埋线是将针刺效应、埋线效应、后效应等多种效应融为一体的复合型治疗方法[12],它是利用针灸原理将穴位的主治功能与医用肠线的异体蛋白在体内经软化、分解、液化吸收的作用,对穴位产生生理、物理及化学刺激而获得的一种缓慢持久、柔和的良性“长效针感”效应,使机体的免疫功能、抗过敏性功能得以提高,从而使机体经络气血畅通,新陈代谢提高,脏腑功能协调而促使疾病好转,改善免疫功能,调整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提高疗效。揭桂莲等[13]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本病,总有效率为8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P<0.01)。
穴位注射是中西医结合的一种疗法,客观存在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穴位的机械性刺激,药物的化学性刺激,协同作用,有利于调整机体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王刚等[14]采用穴位注射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40例,经1 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92%。
综上所述,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技术加强对本病的治疗和预防。从整体方面入手,通过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调整过敏反应性体质,达到治疗和预防本病的目的。相对于西医治疗来说,传统中医治疗方法无论是在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中医对于本病的临床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由于不同医家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不尽相同,故临床用药繁杂多样。其次,中医对于本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不规范,相对于西医学客观检查指标略有不足。故在未来的研究中,中医应当对本病病因病机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同时制定一个更规范的、可行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并加强对中药药理的分子机制研究,为治疗和预防本病做出更大贡献。
[1] 刘利民.变应性鼻炎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8,7(2):34.
[2] 提桂香,张予.从血分论治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2):145-146.
[3] 姜峰.过敏性鼻炎与中医体质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2):140-142.
[4] 邓燕,李鹏.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J].新中医,2010,42(10):125.
[5] 王文辉,来长荣.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45例[J].陕西中医,2008,29,(5):571-572.
[6] 吴成山.过敏性鼻炎以痰饮论治初探[J].陕西中医,1996,17(12):544-545.
[7] 陈平,鄢文海.小青龙汤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清IL - 4 的影响[J].新中医,2010,42(11):58-60.
[8] 田理,贾德蓉.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优势与特色[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10,9(2):2.
[9] 李明.抗过敏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J].江苏中医药,2007,39(2):5-6.
[10] 方红,石峰.过敏性鼻炎的冬病夏治[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2(15):11.
[11] 王建林.针刺配合三伏天灸治疗过敏性鼻炎3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411.
[12] 段月娥.穴位埋线加西药治疗儿童广泛性焦虑症[J].中国针灸,2007,27(5):342.
[13] 揭桂莲,陈霜.穴位埋线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83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5):561-562.
[14] 王刚,叶光华,王传迎.下关穴注射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4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8):4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