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藏医的传承与发展

2013-01-23 07:55鲁星燚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医药学藏医藏药

鲁星燚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北京100029)

藏医药是藏族传统文化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传统医学体系,曾为保障藏族人民健康和繁衍生息作出过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藏医药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优势,成为西藏的特色支柱产业,并渐渐从雪域高原走向世界,深入到医疗之外的多项领域,形成一种“藏医药”连锁产业效应,并在现代医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1 藏医药发展史

藏医是藏族人民五大明(大五和小五共为十明。五小明: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五大明:工艺学、医学、声律学、正理学、佛学)之一的优秀文化。

藏医是藏族历代祖先自古以来,在西藏高原上同各种疾病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吸收其它兄弟民族及外来医学的许多精华不断地予以补充、提高,进行创造,成为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1.1 藏医的起源:相传在公元3世纪,就有了“有毒就有药”的说法。当时吐蕃人民不仅知道植物、动物、矿物等能治疗一些疾病,而且还知道直接解毒的方法。

1.2 古代藏医:公元100年左右,农田牧业生产上得到发展,人们发明了搅乳提炼酥油的方法后,学会了治疗外伤,用酥油止血等方法,又找到一些新的药物来源。公元7世纪,藏王囊日松赞时,从汉地吸收了一些医学及天文历算方面的知识,使藏民族医学得到发展的道路。

屯米桑布扎到印度学习梵文及印度文化,返回西藏后,改革原来的藏文字体和音意,新创了如今众所周知的完整藏文,对藏医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来了中医医典《医疗大全》、《头伤医治简述》等大量的中医学书籍,印度医生带来《布夏母本、子本》。并翻译成藏文,编著《无畏的武器》共7卷。

公元710年,金城公主进藏,再次从内地带来了《王药珍》等许多医药理论经典。

宇妥宁玛·云丹贡布吸收多种医学精华,充实《四部医典》。并前往西藏林芝药城建立医学寺院,培养弟子上千人,编著了医学和天文历算方面的许多经典,后人称为“药王”。

被视为第二药佛的新宇妥·云丹贡布著述医学经典《大八支集要》等40多部,而《四部医典》则更视为所有医学院的共同珍宝。

邬坚巴仁钦贝将药物炼丹经典《炼坐台论》,由印度文译成藏文,并著有该书释义《坐台三论》、《坐台炼制窍诀银塔》、《耳传手册》等。弟子嘎玛·让琼多吉精通五明学,著有药物巨著《药名海》,被后来的医学家们视为可靠准确的依据而加发引用。

唐东杰波工是奠定拉萨药王册的最初基础者。著述有身体健安、能治百病的智托洁白丸和对瘟疫等内外科疾病有特殊疗效的药红丸等许多秘诀传授给后代。

1.3 近现代藏医:13世达赖喇嘛执政期间,藏医学再次得到振兴,重刻和新著了一些医书,而且在重整药王山医学利众寺的同时,在大昭寺附近创办了“曼孜康”以发展医学和历算学。在著名医生钦绕诺布的主持下,藏医药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重新补制和新增了“曼汤”,使得全套的数目达到了幅,成为我国医学宝库中独特的珍宝[1]。1959年原拉萨医算院正式改为西藏藏医院,任命77岁高龄的钦饶罗布大师为藏医院院长。

1.4 当代藏医: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及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特别是1979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藏医药事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在新的世纪里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加受到重视。

2 藏医药发展与藏族文化息息相关

2.1 藏医药发展与西藏历史息息相关。西藏和平解放前,百万农奴缺医少药,没有一家现代意义的医疗卫生机构。而今天,医疗保障体系已经覆盖了全西藏,医疗设施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人均寿命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服务的科技性和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2.2 藏医药发展与西藏地理和自然环境因素息息相关。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

2.2.1 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西藏和藏族为高血压的高发地区和高发民族。如高原心脏病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2.2.2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易患白内障、电光性眼炎和皮肤疾病。

2.2.3 气温偏低,日温差大:可以引起食欲、睡眠障碍。

2.2.4 全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雨季:易患关节病。

2.2.5 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易患风湿类疾病。

在长期的同各种疾病斗争实践中,藏族人民积累了治疗高原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肝胆病等疾病的经验总结。

2.3 藏医药发展与西藏传统习俗息息相关。在西藏的山区、林区,人与人的关系比较和谐,加上水质清新,动植物性食品丰富,人们常年食用的都是没有污染的牛奶、牛羊肉等高蛋白食品。所有这一切,都非常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在西藏高原这一特殊的环境中也生活着不少长寿老人。

天葬是藏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因而,大约在公元8世纪,人们就开始对解剖学和胚胎学有所认识,并开始阐述人体的胚胎发育。著名的藏医学家玉妥宁玛·云丹贡布编著的藏医最著名的古代医学经典《四部医典》就有了对胚胎的论述[2]。

2.4 藏医药发展与西藏宗教息息相关。西藏的宗教不仅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同 时也是一种普遍而持久的文化现象。藏传佛教与苯教是长期以来相互影响,相互融汇的产物,是藏族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稳定社会精神生活,维护藏区人民健康发挥过特殊作用。藏区人民为了农牧和狩猎的丰收,为了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时时处处都要求得到神佛的帮助和保佑,总是将宗教仪式和娱乐活动结合在一起,人们借助神祗,手舞足蹈以表达感情,排解困境,治疗疾病,驱赶邪魔。不但鼓起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且对增进健康也确有益处。

2.5 藏医药发展与西藏科技发展息息相关。西藏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分为萌芽期、奠基期、高速发展期、缓慢发展期和停滞发展期5个时期。综观西藏科学技术史的发展历程,曾经出现过两次繁荣,一次是吐蕃王朝时期,另一次是封建农奴制社会前期[3]。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下,社会相对稳定,科技蓬勃发展,成就辉煌。在科技发展的前提下,藏医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

2.6 藏医药发展与西藏社会制度的变迁息息相关。从几千年的封建农奴制,到民主改革,到成立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西藏渐渐实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制度结构的革命性变迁。继而,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现代医疗卫生机构已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人均预期寿命明显提高[4]。与此同时,藏医药事业也得到飞跃性大发展。

3 藏医药文化特征

藏医药学是民族医药的一个分支,也是藏民族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结果,是我国民族医药的一朵奇葩。

3.1 其主旨是在于研究藏族同胞对疾病及天然药物的理解及其传统医药学实践。

3.2 藏医药的基本理论是藏民族对自然界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同中医药)。

3.3 藏医药融入多种医学理论,自成体系。

3.3.1 藏医学和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古阿拉伯医学并称为“四大传统医学体系”。

3.3.2 藏医融入了古中医、古印度、古波斯、古希腊和古阿拉伯的医学理论。《四部医典》中的第一幅图“药王城图”,周围画的就是来自各方的药材,这些药材当时在青藏高原都有其特定的具体地理位置,但不是局限在青藏高原的药材。

3.3.3 藏医是一种佛教医学。在各个寺庙中设有曼巴扎仓,即藏医学院,要求僧侣必须要学10年才可以出徒,才可以给人治病。僧侣出家后,没有家庭和亲人的拖累,在寺庙中潜心钻研学术。

3.4 藏医药学研究具有藏族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特征。传统藏医药学首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体现了千百年来藏族人们对自然、健康和生命的求索,对人与自然内在关系上的探索,以及战胜病魔的种种成功经验。在吐蕃王朝时代,藏族古老的本教中就流传着有关鸦片及其毒害作用的民谣。由于藏医药学研究人与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这种相互联系包括人-植物、人 -动物间的特定关系,涉及到文化的、地理的、生态的和各种生物的多重影响,所以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恰恰是藏医药学反映出的丰富多彩和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而论,藏医药学与藏传佛教、天文历算、自然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等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藏医药研究工作应当以对藏医药理论体系所归属的文化圈和文化现象的了解为基础。

3.5 藏医药研究具有现代的、自然科学的和具体的、实践性的特征。

3.6 藏医药研究内容注重传统藏医药学和现代科学间的融合。传统藏医药采用大量地道药材,现代藏医药涉及大量关于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药理学及有关药用生物功效的用法、制备方法等多元信息和手段。

3.7 藏医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神奇疗效,并且在一些领域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和独创性。

4 藏医药的传承

4.1 传承意义。藏医是具有悠久历史、独具特色、疗效显著的一门科学,是藏族人民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与各种疾病长期斗争所形成的民族医学,是中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门。今天它与诸多先进的医疗体系相借鉴和结合,已经并将更好地为藏族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藏医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西藏自治区的强巴赤列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4.2 藏医药传承现状

4.2.1 藏医药医疗现状。目前全国共有藏医医院69所。截止至2008年,西藏自治区共有独立的藏医医疗机构18所,全区地区级以上藏医医疗机构藏医病床达650张,全区藏医药工作人员2139人,地区级以上藏医院诊疗人次为60万人次。

4.2.2 藏医药教育现状。目前,藏医已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教育,已出版藏医教材25门,已有64人获得了藏医硕士学位。除藏医学院培养藏医药人才外,还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藏医培训班,积极承担基层藏医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国家先后组织实施名老藏医药专家师带徒继承项目,共有3名徒弟已正式出师,并成为各级藏医药机构的骨干。2009年,强巴赤列作为藏医代表荣获“国医大师”称号。

4.2.3 藏医药科研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藏医药等传统医药的传承研究,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全面、系统地继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临症经验和特色技法等,提高继承人的临床诊疗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组织了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在这四批名老中医继承工作中,包含了部分藏医老专家,为继承名老藏医学术思想方法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起到了一定的传承示范效果。

4.2.4 藏药业现状。截止至2008年,全国共有藏药企业40多家。其中,西藏自治区藏药生产企业18家,且均通过国家GM P认证,能够生产3多个藏药品种,获得国药准字号的有2个品牌,1个藏药品种收载在中国药典。

2010年,经过国家相关机构严格审批的北京藏医院制剂室通过验收合格。北京藏医院制剂室的设立,为缓解藏药用药压力,藏药人才培养,加快医院发展和发挥民族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传统藏医医学理念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结合,从多角度深入渗透疾病。从而引领藏医药学与世界医学接轨,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5 现代社会的“藏医药效应”

随着藏医药事业的迅猛发展,藏医药的服务范畴已经不仅仅限于医疗和科研领域,在旅游社区、养生保健等多个产业领域中,藏医药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逐渐形成一种“藏医药”连锁产业效应。

5.1 中国藏医药从雪域高原走向世界

5.2 藏医药成为西藏特色支柱产业

5.3 藏医药资源优势分析。藏医药作为一种产业资源,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与系统发掘,与其它自然资源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

5.3.1 作为知识资源,文化底蕴深厚。藏医药是一种传统知识体系,植根于藏族传统文化土壤,与本地特有的宗教、哲学、天文、物候、民俗等学科门类息息相关,其理论规范、思维方式、技术手段、医德伦理都蕴含着藏民族传统文化特征,是在吸收周边民族医学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而成的。它以“三因学说”为基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诊疗体系,尤其对治疗本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典籍有《四部医典》、《月王药诊》、《晶珠本草》等。藏医药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是我们开发藏医药的首要资源,为我们发展藏医药事业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5.3.2 作为卫生资源,工作基础坚实。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藏医药事业的发展。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陆续建起一批藏医院、藏医学院、藏药厂。目前,在西藏自治区7个地市中,有5个地区建立了地区级藏医院,75个县中5个设有藏医院,70个县中设有藏医科。1992年北京也建起藏医院。全国目前已有10多个城市建立了藏医诊疗机构。《藏医医院标准》也得以颁布实施,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藏医药教育一改过去以师带徒或寺院教学的形式,全面纳入学校教育体制,在西藏以及甘、青、川、滇四省的藏族聚居区建起了各级藏医学校,为发展藏医药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5.3.3 作为工业资源,竞争优势显著。药品生产的竞争优势取决于资源丰富程度与成本高低。藏药工业在这两个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首先,藏药生产所用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储量大,大都为青藏高原特产。

其次,藏药产品具有生产成本低、附加值高、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等特点,其资源的独占性,可获得强劲的竞争优势,这与西部地区的能源产业如新疆石油、甘肃镍、青海钾肥相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效益高等的特点,与新疆的瓜果等土特产相比又不存在保鲜问题,与云南,贵州的烟草业相比又属利国利民的健康产业。因此,青藏高原作为藏医药学的发源地和藏药的产地,主产种和特有种的数量是世界上任何民族药都不可比拟的,其活性成分高而且无污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对高海拔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病、胃病、风湿病、哮喘病、皮肤病、跌打扭挫等疾病的奇效也是许多同类药物无法相比的。

5.3.4 作为旅游资源,市场前景广阔。西藏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在改革开放前旅游业几乎是空白,近年则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把藏医药作为旅游资源,将为西藏的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其开发的主要途径有:①以藏东南的天然植物资源为依托,兴建大型药用植物园和药用动物驯养园;②利用环境优势,结合藏医药学的传统配方及养生方法,开展多种主题的健康旅游;③做好藏药类旅游商品的开发与流通。

目前藏医藏药在旅游业中的优势还未引起关注,一旦高原上特有的地热、缺氧、日照时间长等自然特征与藏医藏药的人文内涵有机结合起来,投入资金,合理开发,必将对促进旅游市场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5.3.5 作为文化资源,宣传效应持久。藏医药学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然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疾病是人体内环境与自然环境失衡所致,医生的职责在于设法恢复和重建平衡。藏医药学这种内在特征与其它文化种类紧密联系,向世人展示着藏文化的独特内涵。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已被译成8种文字交流,有近百部藏汉版藏医著作出版。根据北京藏医院多年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大量经验,深刻地感受到通过发展藏医药弘扬藏文化,其宣传的力度比任何理论宣传都显得深刻而持久。

6 藏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6.1 藏医养生理论。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但要求健康,更注重生存质量的提高。专家们预言,21世纪是以自我保健为主的世纪。藏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藏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和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健身经验,记载了很多既有系统理论又有民族特色的藏医养生理论。养生又称摄生、养性、保生等。藏医学在吐蕃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多种多样的养生健身的方法。《四部医典》强调人人要做到“三点两会”,即生活起居点、维命饮食点、调养方法点和养老延年会、滋补强壮会等。具体方法有。

6.1.1 藏医养生的原则[5]。①治未病;②贵中和;③顺天时。

6.1.2 藏医养生的方法。①饮食养生;②情志养生;③起居养生。

6.2 藏医药融入现代养生文化的优势

6.2.1 独特的藏药养生配方,具有深邃的文化渊源和实践意义。

6.2.2 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6.2.3 具有中医性调理的文化内涵,与现代养生观念相吻合。①重视自然:藏医学十分重视自然与人体的关系,有大、小宇宙之称;藏药的原料及产品皆出自高原本土,对医治多种疾病具有神奇功效。②遵循预防为本的保健养生宗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环境恶劣,空气稀薄,致病因素很多,极易形成重症、顽症、绝症,且交通不便,求医困难。正是基于这种客观实际,发展中的藏医保健养生理论遵循预防为本的保健养生宗旨,在实践中从防范入手,形成对人体呼吸、器官、血液等系统的全力防护,组建三道健康防火墙,有效抵御外部病毒侵袭,驱除体内残存病毒,使人体保持健康状态。③崇拜健康与文明,追求传播藏医药学即是传播健康,无疾则健康,传播藏传佛教就是传播善良的理念,无恶则善良,它的实践是人类征服自然,提高身体素质,抵抗疾病侵袭,创造美好生活的宝贵资源;④藏医保健养生理论信奉生物界万物生生相克的自然法则,认为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万物都矛盾的,辩证的,有正必有反,有阴必有阳。

6.2.4 医技医术简、便、廉、验。

6.2.5 医药紧密结合,无污染,疗效稳定。

6.3 未来发展方向:以藏医药养生为依托,融合多种医学养生特异疗法,实现现代科学与传统医学的有效结合。神奇的藏医保健养生理论,以它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优势,正被世人所注目,未来,我们要将悠远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以藏医养生理论为基础,采取其他民族医学、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养生优势方法,打造藏医为主导,多种医学方法相结合的现代养生模式。我们深信,藏医保健养生理论来源于实践,还将发展于实践,将会引领现代养生学,并以独特的保健养生功能为人类的健康造福。

[1]甄艳,蔡景峰.藏医药概论[M].西藏研究,2002.79-86.

[2]强巴赤列.胚胎学简史及藏医对胚胎学的贡献[M].2005.

[3]丁玲辉.一部展现西藏地方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力作——读《西藏科学技术史》[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3(12).

[4]孙志香.西藏民族改革50年:变革与反思——解读《西藏民族改革50年》白皮书[J].学理论,2009(18).

[5]冯岭,仁旺次仁.《黄帝内经》与《四部医典》养生学说比较研究[J].中医药创新与发展,2010(1):7-10.

猜你喜欢
医药学藏医藏药
基于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的文献传承发展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浅述葛洪及其医药学
藏医临床课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
藏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战略思考
100种常用藏药抗肝癌的体外活性筛选
中医药学名词
云南省高校中医药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