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2013-01-23 06:30龚兰芳
中国猪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黔江黔江区种猪场

龚兰芳

(重庆市黔江区畜牧兽医局,重庆市 409000)

重庆市黔江区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龚兰芳

(重庆市黔江区畜牧兽医局,重庆市 409000)

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通过日臻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快速发展的规模养殖及产业化建设和大力提升的养殖水平及服务能力,使生猪产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生猪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生猪产业;良种繁育体系;规模养殖;产业化建设

黔江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武陵山腹地,与湖南、湖北、贵州三省毗邻,处于北上重庆、成都大城市,南下东南沿海城市的 “桥头堡”,全区幅员面积2402km2,是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确定的重庆市渝东南 “一翼”的中心,是重庆市委、市政府2010年36号文件确定的渝东南地区中心城市。黔江地理环境有突出的特色,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5%,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典型山区农业区。农村经济主要有畜牧、蚕桑、烤烟、劳务输出和其他特色产业。2011年,黔江实现畜牧产值10.98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0.72%,支撑了黔江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农业人口人均牧业产值4700元。区委、区政府把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作为农村三大骨干产业中的第一产业、统筹城乡发展第一产业、农户增收的骨干产业,大力支持其快速发展。

2007年,黔江区开始加快推进优质生猪基地和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先行区建设。6年来,黔江畜牧产业呈现出螺旋式发展、快速推进态势,产业规模逐年跃升。2012年,全区出栏生猪100万头,比2006年增加47万头,农业人口人均生猪出栏量3.6头,居全市前茅。

1 良种繁育体系日趋完善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黔江从抓原种场着手,引进现代化设施养殖的园林式原种猪场,饲养原种母猪1000头,年供种能力达8000头以上,种猪远销黑龙江、宁夏等16个省 (市、自治区)。黔江种猪品牌形象日益显现,2012年8月重庆69原种猪场通过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专家组现场评审,成为重庆市两个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之一。

1.1 建设与发展原种猪场

黔江以69原种猪场一期工程为基础,正在建设 “全封闭、全自动、设施养殖”、饲养基础母猪1200头、年供种猪1万头的原种猪场,而且延伸种猪生产链条,为养殖户提供优质种猪,已建成30个祖代猪场,年可产优质二杂母猪1.2万头,使小拇指、优源祖代猪场升级为市级祖代猪场。

1.2 完善生猪改良体系

建成全市集中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设备最先进、技术领先的种公猪站,饲养测定种公猪263头,年产优质精液30万份。目前正在实施种公猪站改扩建工程,将建成 “全封闭、空气净化、全自动、数字化管理”、饲养种公猪800头、年产优质精液100万份的公猪站,辐射带动渝东南生猪品种改良,发挥种公猪站在武陵山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这标志着渝东南生猪良种推广体系基本形成。

1.3 构建生猪改良网络服务体系

建成78个生猪人工授精站点,覆盖了全区绝大部分生猪养殖场户;探索建立起 “统一生产,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的生猪人工授精模式,年改良生猪10万窝以上,改良面达75%,年为养殖户直接增收约1亿元。

2 规模养殖较快发展

2007~2010年,区政府连续6年出台了畜牧产业发展意见,特别是2010年重庆市委发布36号文件,支持黔江建设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先行区。忽如一夜春风来,政府的支持掀起了黔江畜牧规模养殖的浪潮,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蔚然兴起。全区基本建成3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407个,其中1000头以上规模场205个、万头以上规模场5个,年出栏300头以上生猪的规模化率达62%。在这些生猪规模养殖场中,有不少示范企业,例如丰润牧业万头生猪养殖场,通过了国家标准化生猪规模示范场验收;雨润黎水10万头、69原种猪场5万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等也加快了规模化养殖的发展。

3 产业化建设较大突破

黔江按照 “培植大龙头、带动大产业、促进大增收”的思路,坚持 “大招商、招大商、招优商”的观念,构建了产、加、销,农、工、商产业化体系。引进江苏雨润集团投资2.7亿元在正阳工业园区建成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厂,解决商品肥猪销售问题;引进重庆市69原种猪场有限公司,建立种猪企业。这两大龙头企业带动了本地生猪产业的发展。雨润2万吨/年的肉制品深加工项目的加快推进,将从根本上改变黔江过去的畜产品原材料销售方式,形成生产、屠宰、加工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实现产品加工增值。黔江还建成市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组建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82个,其中牧昇生猪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畜产品信息、冷链、物流体系逐步形成,畜产品集聚力进一步增强,产品销售半径逐步扩大,渝东南畜产品信息物流中心显现雏形。

4 养殖水平和服务能力较大提升

由传统养殖方式转向现代养殖方式是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现代特色效益畜牧业的有力支撑。推行标准化圈舍、改善畜禽养殖环境和福利待遇、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疫病综合防控是现代养殖方式的主要内容。如今的黔江,规模养殖场设施化率达90%以上,良种与品种改良得到普遍推广,养殖水平和服务能力都有较大提升,表现为:第一,仔猪早期断奶补饲、阶段式饲料调配等技术基本普及。第二,种公猪站安装了目前国内唯一一套猪自动采精系统,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延长了种公猪使用年限,而且减少细菌对精液的污染90%。第三,小拇指生猪养殖场安装了自动投料系统和velos母猪群养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母猪发情配种、喂料、防疫智能化管理。第四,全面提升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发挥实验室功能性作用,对全区动物疫病实施实时监测,区动物疫病诊断中心通过国家二级兽医实验室验收,目前正在开展计量认证。第五,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黔江畜牧产业与西南大学、重庆市畜科院建立校 (院)合作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重庆市畜科院合作组建了市畜科院黔江分院,开展基础性技术研究,主要突破关键性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产出率。第六,加强畜牧科技培训,实行规模养殖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挂牌服务责任制,年培训畜牧科技及养殖人员1万人次以上,不断壮大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如今的黔江畜牧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6%,为加快推进渝东南畜牧科技中心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F326.34

B

1673-4645(2013)03-0019-02

2012-12-10

猜你喜欢
黔江黔江区种猪场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黔江:“三在一融合”精细化治理城市
《中国种猪场引种指南》手册2022 版征集
陕西丹凤:大型现代化种猪场投产运营
国、市蚕桑“双体系”为黔江蚕业高质量发展献策
黔江区茧丝绸全产业链建设发展
家蚕新品种“川山×蜀水”与“华康2号”在黔江饲养表现
黔江区蚕丝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重庆·黔江小南海夕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