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静脉用药配制中心运行模式的分析

2013-01-22 19:58:44时荣同张清文谢冬梅秦红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2期
关键词:药师输液科室

时荣同 张清文 谢冬梅 秦红梅

静脉用药配制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生处方或用药医嘱,经临床药师进行适宜性审核,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下对静脉用药进行加药混合配制,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操作过程。静脉用药集中配制是药品调剂的一部分,静脉输液是医院临床治疗不可缺少的给药方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住院患者通过静脉输注的给药方式的比例高达80%以上,输液用量很大[1]。静脉用药配制中心的建立对静脉用药集中无菌配制,提高输液质量、防止药源性疾病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密切联系了药师和临床的关系,对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笔者作为一名临床药师介绍一下本院静脉用药配制中心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1 我院静脉用药配制中心建立于2010年,毗邻中心药房的针剂药房,针剂药房可以充当静脉用药配制中心的二级库房,省去了单独的二级库,实现了药品公用,减少不必要的库存压力,提高了资金的周转,实现药品统一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 起步阶段 2010年6月下旬静脉用药配制中心的建立将临床医生、药师、护士和患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以患者为中心,药师为主导的药学服务平台,突出药师的作用。挑选专业能力强的药师3名,护士4名。首先开展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呼吸内科和消化内科,静脉用药配制中心起初只是对以上两个科室的长期医嘱进行配制,配制流程如下:第一批:6:30点开始配制,8:30前送到临床科室,医嘱指定执行时间应为(8:00~9:59),第二批:9:00点开始配制,10:30前送到科室,临床医嘱指定执行时间应为(10:00~11:59),第三批:11:00点开始配制,11:50前送到临床科室,临床医嘱指定执行时间应为(12:00~13:59),第四批:其余临床医嘱指定的执行时间作为第四批,不进行配制,打包随第一批送到临床科室。

1.2 第二阶段 随着静脉用药配制中心工作量的增加,在总结第一阶段运行的优缺点的基础上,进行工作流程的重新调整。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支持下,从已开展静脉用药集中配制的临床科室里每天早晨派一名专业护士到静脉用药配制中心支援加第一批次的药,以后每增加一个科室都要派一名专业护士到静脉用药配制中心支援,这样总体缓解了早晨静脉用药配制中心的工作压力,为临床赢得了时间,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工作程序上不分科室摆药,不分科室加药并且和软件工程师联系,在打印输液贴时,把同一批次的相同药品放在一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实行同一种药品集中摆药、排药,同时把摆药实行分组,三人一组,即一人贴签、一人摆药、一人核对,责任到人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的顺利进行使集中配药的临床科室迅速增加到十七个,输液量在2400~2600袋,静脉用药配制中心的固定人员增加到14人(药师6人、护士8人),工作完成的比较顺利。

1.3 第三阶段 春节过后,我院的住院患者急剧增加,日输液量从原来的2500袋左右突然增加到3600袋左右,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临床,静脉用药配制中心又进一步调整工作流程:把原来的第一批次药调整分为两个批次,调整后第一批次占总输液量45%左右,第二批次占总输液量25%左右,第三批次占总输液量5%左右,其余25%则为第四批次;同时把原来的出仓扫描、复核、计费改为进仓扫描、复核、计费并且联系软件工程师,把程序做了调整改进,提高了输液贴的打印速度、和扫描速度,工作开展较为顺利,满足了广大临床患者的需要。

2 静脉用药配制中心各阶段运行模式优缺点分析

2.1 各阶段优点分析 第一阶段药品实行总量控制,按临床科室汇总取药、拆包装,然后贴签、摆药核对,核对方便,如有差错能马上发现,降低出错率;依据临床科室的需要,调整和安排临床科室加药顺序,满足临床科室的需要,保证患者治疗及时,不会出现分发临床科室的差错。第二阶段,虽然静脉用药配制中心的工作量翻倍增加,但是为了减少固定人员的成本支出,固定人员只增加4人从而静脉用药配制中心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表现在:减少了摆药时寻找药品的时间和加药人员更换空针的时间,同时也节省加药空针;同一药品由一个人或两个人加药,一支空针能加很多袋输液;解决了病区之间输液时间不一致的问题,待一个批次配完后统一送出;第二阶段工作流程的改进降低了差错的发生率,在摆药的时间里可能就摆一种药,并且实行分组责任到人,减少了人员的穿插走动。第三阶段由于第一批次的数量的减少解决了送达临床科室的时间,确保在8:30以前送出静脉用药配制中心到达各临床科室;第三阶段解决了患者出院的退药问题,如果有退药的只需在电脑中把该组输液的输液贴做退药处理即可,同时在扫描进仓时会有提示显示该药已退,就不需要再进仓加药了,这样减少药品资源的浪费为患者节约就医费用;由第二阶段的出仓扫描改为入仓扫描复核,这样便于及时发现差错,及时改正处理,不需要等到全部加完该批次后才能发现处理,降低出错率同时为成品送到临床科室赢得了时间;电脑软件工作程序的调整改进,减少了输液贴打印等待时间、扫描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各阶段缺点分析 第一阶段工作程序较为繁琐,工作效率低,不停地更换药品;加药时段比较长,例如第一个送到临床科室药物和最后一个送到临床科室的药物时间差比较大约(1.5~2 h),致使患者的输液时间相差很大,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利于医院的协调发展;流程中加药时间较长,第一个临床科室第一批的药物已经输完,而后面的临床科室第一批还没有加完送到,造成输液跟不上,给临床科室带来麻烦,影响患者的治疗;同时也不能实现同一药品由同一个人或两个人加药,不能节约加药空针,浪费了医疗资源。第二阶段由于从各个临床科室每天早晨派一名护士到静脉用药配制中心加药支援,导致病区的人员也非常紧张,影响正常的临床护理工作的安排,同时不能固定来那些人,大多数是每天换一个人,而且临床科室所派出的护士多数是轮转护士,业务技能不熟悉,工作效率低下,责任心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静脉用药配制中心工作质量。例如主要表现在需要排水的没有排水、分剂量不准确等。第二阶段的工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静脉用药配制中心建设运行的宗旨: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患者。护士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护理患者,有效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第一批次的加药时间比较长,加完送出时有时到9:00,导致加好药不能马上送到病区,放置时间较长,致使一些药物降解,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增加;第三阶段药师早晨要提前到岗,扫描、进仓,才能保证不影响加药工作;在加完一个批次时必须做好清场工作,以免有遗漏造成差错。

3 总结

在医院领导、护理部的全力支持下,静脉用药配制中心实行人员固定,现在静脉用药配制中心共有人员22人,其中药师7人,护士15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临床的需求。静脉用药配制中心成立以后,临床药师利用专业知识补充临床药学知识的不足参与临床合理性用药,及时纠正临床静脉用药中存在的不合理性,避免或减少药品的毒副作用,使药物发挥最大效能,使临床用药更安全,有效,方便,经济[3]。我们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断的优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

[1] 胡伟,陈飞虎.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必要性.现代医院,2010,10(12):117-118.

[2] 蒋晓春.数字化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运行流程设计与实践.现代医院,2011,11(3):104-105.

[3] 姜海艳.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处方分析与讨论.当代医学,2012,18(2):147.

猜你喜欢
药师输液科室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爱紧张的猫大夫
孩子(2019年5期)2019-05-20 02:52:44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4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