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红 梁进娟 赵继春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室收治的大多是早产、低体质量等病情危重的患儿,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增多,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社会影响大,加之近年来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的时有发生。国内有的医院报道甚至高达16.1%[1]。因此,加强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室感染管理至关重要。现就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1.1 新生儿自身因素 新生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善,抵抗力差,对外界适应能力弱,极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发生医院感染。
1.2 环境因素 建筑布局、流程欠合理,更衣穿鞋欠规范,流动人员多,空气不流通,造成空气和环境污染,从而增加病原菌传播的机会。
1.3 医源性因素 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不重视,手卫生设施不完善,手卫生依从性低,未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均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另外,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静脉置管等的机会大大增加。有关资料表明,血流感染是ICU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且和医疗操作直接相关,感染率不因住院时间长短、医院的床位数以及季节不同而变化[2]。
1.4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预防性用药相当普遍,使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正常菌群发生紊乱,细菌耐药性增加,出现继发感染。
2.1 医院应建立三级感染监控体系 加强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确保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健全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室的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及感染管理制度、手卫生管理制度等,加强监控,及早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预防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尤其要关注卫生保洁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监督。
2.2 预防医源性感染 做好医务人员入室管理,严格控制人员进入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室,工作人员如患有呼吸道感染、皮肤病等不得进入,进入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室要洗手、更衣、更鞋、戴口罩、帽子。口罩应及时更换,每次使用时间以不超过4h为宜。应当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薄弱环节,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诊疗和护理操作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研究显示,80%的院内感染都是由手传播的,医务人员应勤剪指甲,不戴首饰。每床放置快速手消,尽可能减少侵入性操作,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后,或接触每一个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采用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可有效地切断医源性交叉感染,防止医护人员手成为传播医院感染的媒介[3]。对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并作标识,实施单间隔离、分组护理。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对非一次性医疗用品应加强消毒与管理,接触患儿皮肤、黏膜的器械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每日更换湿化瓶及蒸馏水,蒸馏水采用500mL/瓶的无菌用水。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擦拭,长期使用暖箱者应每周更换。奶液现用现配,患儿使用后的奶嘴、奶瓶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新生儿的衣物、被服等应保持干燥清洁,每日更换,有污染时及时更换,出院后做好终末处理。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室的医疗废弃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2.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室应独立设置,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清洁、通风良好,通风不少于2次/d,每次15~30min,每日采用空气循环消毒机对空气进行消毒,控制室温在24~26℃湿度55%~65%。使用后的拖鞋每天刷洗,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晒干后备用。电脑、电话机、病历夹、心电监护仪、微量泵、门把手等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再用清水擦拭。对地面湿式清洁2次/d,有明显污染时随时清洁,每周大扫除一次,定期清洗空调滤网。抹布、拖布严格按区域划分开使用,悬挂晾干,拖布要有标识。
2.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病原学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护士应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师,防止发生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以提高治疗效果[5]。
2.5 加强患儿自身因素管理 应遵医嘱静脉及早使用丙种球蛋白,采取支持疗法提高新生儿抵抗力。加强患儿眼部、脐部、口腔、臀部护理,眼药水不得混用,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次/d,及时更换尿片,避免红臀的发生,患儿病情许可时洗浴1次/d,新生儿皮肤柔嫩,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特别注意皮肤皱褶处,必要时碘伏涂擦。脐部护理2次/d。先用碘伏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如有分泌物,加用双氧水。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中有30%~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及护理管理有关,因此,对于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的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流程,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
2.6 加强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严密观察留置针使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静脉留置针感染的主要细菌来源于皮肤[4],长期留置增加静脉感染的机会,因此,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洗浴时,做好保护,避免进水。缩短留置时间,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
总之,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室的医院感染是由患儿本身、医护人员等多种因素所致,医护人员要有较强的预防感染意识,要有严格的医院感染监控措施;尽可能避免易感因素,可较好的控制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对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1]杨菊香,李少莲,刘连生,等.新生儿感染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内感染学杂志,2003,13(7):634.
[2]王宁玲,刘红军,李春,等.儿科血液病患儿医院血流感染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1):23-35.
[3]李玉妹.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8):736-737.
[4]林珍,张定涛.外周静脉留置针临床细菌学调查分析[J].四川医学,2004,25(12):1 377-1 378.
[5]谢蔚.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3):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