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海燕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3
2011-11-2013-11我院对68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观察,结果成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支架成形治疗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47~79岁,平均64岁。
1.2 方法 手术前患者行必要的检查,脑血管支架植入常规术前准备,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麻醉方式,行造影确定狭窄程度、长度,先行球囊预扩,微导管输送支架到位,成功释放,恢复狭窄血管的血流量,使脑组织血流通畅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造影示成形效果满意。护士的观察及护理贯穿于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
本组1例支架置入术患者由于血管扭曲支架无法到达病变位置而放弃手术,其余病例均获手术成功。2例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经药物和局部热敷,心理疏导,采取导尿措施症状改善。2例患者穿刺部位出现肿块,给予局部压迫止血痊愈。2例手术前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时间延长,其他患者内科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均治愈出院。
3.1 术前准备
3.1.1 心理护理:术前2~3d心理疏导,使患者消除对手术的顾虑,帮助患者树立勇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做好术前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护理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意义,让其理解术后会有一些不适应;通知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药物反应。建立症状回复评价系统。对有精神恐惧的病人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
3.1.2 患者准备:各种常规血、心肺功能检查。因术后需卧床24h,所以术前要教会患者床上进食、进水、服药,练习床上排尿、预防术后排尿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测量血压、心律、心率等生命体征并记录,按穿刺部位做好备皮及药敏。
3.2 术中配合 (1)备齐抢救物品,维持静脉通道:病人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和手术医生采取处理措施。并备好氧气、吸引装置,防治术中并发症。(2)提前做好导管室环境准备工作:视患者排尿情况,必要时留置导尿管。手术取仰卧位,头部固定,避免头颈过伸,安置好铅保护屏障。(3)观察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监护生命体征、监护氧饱和度,站在穿刺侧肢体对面,泵控静脉注入尼莫同。并根据血压变化随时调整滴数。维持血压在110~120/70~80mmHg。准备好术中需要用的各种支架、保护装置等器械。(4)穿刺成功后护理:针对患者病变血管不同部位和狭窄程度,有效地调控血压。密切观察有无造影剂过敏及脑血管痉挛症状。视手术时间长短,做好患者排尿、排便的护理,根据麻醉情况观察病人反应,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手术情况。
3.3 术后一般护理 (1)患者回病房后检查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或渗血,安慰患者并保持正确卧位,避免紧张、烦躁、尿潴留、血压波动,帮助病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患侧制动沙袋加压6h,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2)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肢体功能的恢复等并准确记录,24h内有无排尿困难、尿量、颜色、排尿有无不适等,并遵医嘱做好记录,开始进食时属患者进易消化食物,禁食时输液量不少于2 000~2 500 mL。遵医嘱按时服抗凝药。
3.4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1-2]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是并发症观察护理的原则。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调整血压,将血压维持在120/80mmHg以下。如有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提示缺血性和出血性体征,及时提醒医生立即给病人做CT或MRI检查。
3.4.1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少见的较危险的并发症,患者突然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冷汗、面色发白、意识模糊,应立即让患者取平卧位,高流量吸氧,快速补液,遵医嘱静脉给予阿托品1mg,多巴胺5~10mg。
3.4.2 皮下血肿:为有效防止出血,应保持患者有效的制动体位,观察局部有无肿块、肿块的大小、表面情况等。遵医嘱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或采取相应的理疗措施。局部可挤压包扎。
3.4.3 过度灌注综合征:植入术后狭窄的脑血管血流量增多,特别是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术后数小时至2周出现远端局部灌注压升高,使扩张的血管暂时丧失了自动调节功能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严重的会引起脑出血,所以要求护士严密观察血压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变化。控制血压在120/70mmHg以下。若出现以上情况及时停用肝素类药物,急查CT,给予脱水和对症治疗。
3.4.4 血管痉挛:在手术过程中的机械刺激导致血管痉挛,引发血流动力学改变,表现为头痛、烦躁、癫、嗜睡、肢体无力等脑缺血事件,静脉给予尼莫同或硝酸甘油可预防,严格给药参数,监测血压、意识、缺血症状的改善。
3.4.5 颅内出血:是脑血管支架植入非常危险的并发症之一,脑血管走行迂曲,支架通过时极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所以观察意识、血压等病情贯穿整个手术过程,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出现情况控制血压的同时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3.4.6 尿潴留:因手术麻醉和术后卧床会致患者出现尿潴留,按照术后护理常规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记录24h尿量、颜色,不能低于1 800~2 000mL,若发生尿潴留要积极处理,避免引发肾功损害。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引入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血管狭窄效果满意[3]。该技术在临床上有效预防了患者血管内斑块导致的狭窄栓塞产生的串联病变,解除了病变引起的临床症状,降低长期缺血引起血管性痴呆的可能。为避免症状性颅内动脉硬化狭窄支架成形术所导致的各种并发症,提高安全性,除了医生要提高操作技巧外,加强手术前、中、后的护理评估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不断应用的新技术创新中,症状性颅内动脉硬化狭窄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是十分专业化的护理,是减少及降低并发症的有效保证。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细心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是全脑血管造影术成功的关键。
[1]李天晓.症状性颅内动脉硬化狭窄支架成形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J].当代医学,2009,15(29):526.
[2]高峰.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脑血管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8,(6):388.
[3]周典贵.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狭窄中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