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贤彪 谭子虎 刘金燕
1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武汉 430061
2湖北省中医院,武汉 430061
3湖北中医药大学09级五年制护理涉外,武汉 430061
浅析中医药论治重症肌无力
唐贤彪1谭子虎2刘金燕3
1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武汉 430061
2湖北省中医院,武汉 430061
3湖北中医药大学09级五年制护理涉外,武汉 430061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治疗后症状减轻。轻者临床仅表现为上眼睑下垂、复视、斜视等,重者则有全身乏力,咀嚼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的“睑废”或“胞垂”、“视歧”、“头倾”、“痿证”、“大气下陷”等范畴。
有学者认为重症肌无力就其病位而言,主要责之于脾肾[1]。韩涛等[2]通过对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认为以脾肾论治,远期疗效较为巩固,属于治本之法,“五脏虚损,穷必及肾”,亦把此论者置于从脾胃论治者之下。李涛教授[3]认为重症肌无力与脾关系最密切,其次为肝肾。《素问·痿论》云:“脾主身之肌肉”,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气虚弱则无力,其作用攸关重要。肾为先天之本,与肌肉的生长与发育有关。肾精不足,元阴元阳失调又对本病的复发起着关键作用。而肝主疏泄,气机疏泄失调,影响脾之运化和精微之输布,疏泄失职则肌肉疲惫无力;肝藏血,主筋。肝血不足,筋脉失养,亦可导致肌肉运动不灵。因此重症肌无力的中医治法以健脾补肾为基础,佐以疏肝理气。根据脏腑之虚实,辨证论治,灵活变通,方可提高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
脾胃位于中焦,所具有的“转枢”功能关系着周身气机,故转枢失常,势必导致多种疾病。正如黄元御说:“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中气衰则升降窒……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因此,辨证论治,因脾胃转枢不利所引起之病,固然应从脾胃着手,而治疗因其他脏器失调为主所生之病时,除应调整有病之脏外,也应考虑到脾胃转枢对疾病恢复的影响。故李东垣《脾胃论》说:“其治肝心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惟益脾胃之药为切。”笔者认为,审证求因,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与脾、肾、肝三脏关系密切,重点在脾,病性以虚损为主,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情志刺激,或外邪所伤,或疾病失治,或病后失养,致先天、后天之本亏虚,脾虚水谷精微不能运达四肢濡养肌肉,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填髓健骨利筋、上灌瞳神,渐成睑废视歧、肌肉痿废不用之虚损证候。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脾胃功能的失调导致肌肉筋脉失于充养而发为痿症,故《黄帝内经》与《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素问·大惑论》曰:“肌肉之精为约束”;《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而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灵枢经·筋经》云:“足太阳之筋……为目上纲;足阳明之筋……为目下纲”。王叔和《脉经》云:“脾之候在睑,睑动则知脾能消化也,脾病则睑涩嗜卧矣”。《素问·痿论篇》提出:“治痿独取阳明”。为中医药治疗本病从补脾益肾入手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方药大多以补中益气汤加减,针灸治疗上多从脾经、肾经循行和眼周取穴,均取得明显疗效。况时祥[4]认为补中益气汤能够补脾健中,并且益气升阳,再配菟丝子与淫羊藿等能够温补肾阳,其补脾兼益肾,系治疗之基础,并且与附子麻黄细辛汤合用,最终有振奋脾肾与扶助阳气、增强机体机能的功效,并促使脏腑的经脉与肌腠的络道间邪毒浊气能够从表而出,自然缓解其临床症状。
从奇经论治,创此论者以吴以岭教授为代表。根据《灵枢·逆顺肥瘦》曰:“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渗三阴……渗诸络而入分肉”和《素问·痿论》曰:“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粟谷,……皆属于带脉而统于督脉”及《灵枢·大惑论》曰:“病目而不得视者,……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之理,从“奇经”入手治疗重症肌无力,提出治疗重症肌无力固本三法,并研制出重肌灵系列中成药。吴教授认为,肌肉无力是血行障碍、经络阻滞的具体反映,经络阻滞主要表现为奇经八脉的阻滞,奇阳虚损,脉络阻滞则肌肉失去营养,表现为肌肉无力等,治疗强调振奋奇经,通络化瘀,选用黄芪、白术、仙灵脾、紫河车、当归等,调节肌体免疫,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恢复肌肉的收缩功能,这是固本三法第1法;第2法是应用激发阳气,强肌生肌的中药,改善眼睑下垂、复视、斜视、肢体无力、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第3法是利用中医药整体调节优势,平衡人体阴阳,达“阴平阳秘”。
传统对于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评价,多考虑延长生存率、控制症状和体征等,很少考虑患者的社会、工作能力、心理变化等生活质量问题。而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紧张、焦虑心理,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形成良好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刘慧芳[5]的研究表明给予重症肌无力患者药物治疗、心理干预、日常生活指导有助于提高重症肌无力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随着单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传统的疗效评价指标已不能满足这一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治疗对改善患者体力功能、情感功能以及提高总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值得开发。
[1]何绍奇.现代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l:460.
[2]韩涛,周勇.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研究探要[J].中医药学刊,2003,21(1):139-140.
[3]叶家豪,李涛.李涛治疗重症肌无力病例分析[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905-906.
[4]况时祥.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重症肌无力之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37-38.
[5]刘慧芳.持续护理干预对提高重症肌无力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0,(3B):694-695.
10.3969/j.issn.1674-4616.2013.01.018
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