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晓
灵山县中医医院皮肤科,广西灵山 5354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湿疹40例临床观察
李家晓
灵山县中医医院皮肤科,广西灵山 535400
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的表皮炎症反应性皮肤病。临床常表现为多形性、对称性皮疹、丘疹、红斑、渗出糜烂、结痂等,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2010年1月—2012年10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湿疹患者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0月,本院门诊收治急性湿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 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16~77岁,平均年龄32.15 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40.3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1]诊断标准:为多数密集的小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搔破后呈明显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组织液不断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疱疹,故境界不清。排除标准:对受试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有心、肝、肾功能异常者;有神经、精神疾病、内分泌疾病者;有湿疹型药疹、接触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郁积性皮炎、癣菌疹等疾病者;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以及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次,1次/日;同时视患者情况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2次/日。(一般在急性期少用乳膏外用药,特别是有渗出液的皮炎)。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每次3~6 g,2次/日。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期间嘱患者忌辛辣及高蛋白食品,勿用热水及碱性刺激物,尽量保持心情愉快及生活规律。
1.4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皮损完全消退;显效:症状显著改善,皮损消退gt;50%;有效:症状稍有减轻,皮损消退30%~50%;无效:经治疗基本无改善或者加重。总有效率(%)为治愈例数加显效例数的百分比。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经过2周治疗后评价。治疗组40例中,痊愈14例,显效21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40例中,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2.2 不良反应和随访
所有患者随访2~4周,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查血常规、小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湿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有渗出性、对称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反复发作性等特点,其瘙痒剧烈,尤以夜间为甚,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治疗上常反复外用糖皮质激素,虽可短期控制,但易引起各部位的多种不良反应,甚者发生激素依赖性皮炎,而且渗出液明显的患者不适宜外用激素,需口服糖皮质激素。
中医学的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旁风等类似急性湿疹、耳周湿疹、阴囊湿疹、肘膝窝部湿疹等,本病常有饮食失节、或过食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造成脾胃湿热所困,复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奏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湿”性重浊黏腻,易耗血伤阴,化燥生风,故缠绵不已、反复发作。所以中医治疗急性湿疹主要从“湿”论治。若症见皮肤潮红水肿伴渗出,渗出液较黏滞,大便干,小便赤,口渴,喜冷饮,心烦急躁,舌红、苔黄多属湿热浸蕴,一般采用清热利湿法,选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治疗。龙胆泻肝丸主要成分为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地黄、炙甘草,可分为苦寒泻火、渗湿泄热、滋阴补肝、疏肝解郁等四类药物。既能清热泻火利湿以治其标,又能滋阴疏肝扶正以治其本。
本文通过临床观察,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标本兼治,中西药互补,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又可有效地降低了疾病的复发,是目前对湿疹病采取的较为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措施。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726.
10.3969/j.issn.1674-4616.2013.01.012
201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