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红,黄玉波,宋玉峰,孙新华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我国是农业有害生物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报道,我国主要农业有害生物1648种,其中病害724种、虫(螨)害838种、杂草64种、鼠害22种。据统计,在不防治的条件下,平均每年由于有害生物危害造成的粮食作物减产达15%左右,棉花减产20%以上,大发生年份的损失大大超过常年,约合粮食1500万t、棉花30万t左右。1992年棉铃虫在全国特大发生,重灾区棉花减产50%以上,全国减产30%以上。1950年、1964年和1990年小麦条锈病曾三次全国大流行,小麦损失分别达500万t、300万t和265万t。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如大敌压境,美洲斑潜蝇、稻水象甲、紫茎泽兰、水葫芦、松材线虫等相继传入我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全世界五种主要农作物(稻、麦、棉、玉米、甘蔗)每年因虫害损失达300亿美元,世界粮食生产每年因虫害损失16%,病害损失12%,鼠害损失20%,而化学农药防治可挽回15%~40%的产量损失。有专家曾估计,如果停止使用化学农药,世界农产品产量将大幅度下降,其中粮食产量将下降25%~40%,蔬菜产量将下降40%~50%,果品产量将下降35%以上,糖料产量将下降35%~40%,棉花产量将下降50%。
化学防治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植物检疫等其他植保措施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适应面广。其他单项措施一般只针对一种或一部分农业有害生物,而对许多种类的农业有害生物无能为力,化学防治几乎可以针对大部分种类的农业有害生物;(2)操作简单。化学防治的实施一般都借助喷雾器、弥雾机等施药器械,非常简便,群众易于掌握,省工省时;(3)规模巨大。化学防治可借助于现代化学工业和微生物发酵工程,在极短时间内生产出成千上万吨的农药;(4)作用快速。化学农药能在施药后几天内甚至1~2d内即有明显效果,个别农药品种可以在几个小时内见效;(5)效果显著。化学农药喷洒后,一般都能达到农业有害生物种群不再危害的程度,有的药剂施用一次,即可解决农作物一个生长季的某些种类有害生物问题,化学农药一般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这正是农药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6)可以应急。当某种有害生物暴发时,化学防治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有效措施,如小麦条锈病、蝗虫的防治等。
农药在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同时,也会对人类、家畜、禽、鱼、蜜蜂、家蚕、鸟类、有害生物的天敌生物、土壤中的有益生物群落等有益生物造成毒害。
农药具有生物活性,如果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造成植物体受害,或最终导致农产品产量、质量的损失,就是药害。近几年随着农田化学除草技术的快速发展,除草剂药害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麦田使用含甲磺隆、氯磺隆成分的除草剂,对后茬作物产生的药害应引起注意。
抗药性一般在反复单一使用同一类农药的条件下才能显现出来,抗药性是可以遗传的。有人统计全球已查明的对某些农药产生抗药性的昆虫共有504种,同时许多种植物病原微生物对一些杀菌剂产生了抗性,有些杂草对某些除草剂也产生抗性。抗药性成为农药使用中不可忽视的副作用,限制了农药的发展。
其中有施药过量或施药期距收获期间隔时间太短而造成的直接污染,也有作物在污染环境中通过对农药的吸收、生物富集及食物链传递而造成的间接污染,集中表现在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引起的人畜中毒事故,不但影响食品安全,而且还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
主要表现在喷洒农药、农药生产加工或贮运时造成的直接污染。
农田施药后有25%~50%的药剂落入土壤,同时飘浮在大气中和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雨淋冲洗落入土壤,形成对土壤的污染,进而对地下水形成污染,还包括农药包装物的不合理处理,对土壤造成的污染。
农药在防治有害生物的同时,也对天敌生物起到毒害作用,可能造成敏感生物种的减少和灭绝,破坏农田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
我国政府把可持续农业列为我国21世纪农业的目标,农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与环境、资源、人口、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灾害性因素就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而有害生物所造成的灾害正是灾害性因素中一个重要的常发因素。人口与粮食供应的矛盾仍然是21世纪全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这个矛盾在我国更为突出。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耕地面积的减少,必须不断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尽可能多地从农业有害生物方面挽回农作物产量与质量损失,化学防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陈君召,胡久义.农作物田间药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种业导刊,2011(02):23-24.
[2] 常虹,潘一展.商丘市2007年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策略[J].河南农业科学,2008(02):24-25.
[3] 黄贤春.生物农药在蔬菜生产中的使用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187.
[4] 韩慧兰.农药使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J].种业导刊,2012(05):17-19.
[5] 郑钧,陈天毅.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02-204.
[6] 李仲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