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HCV相关性HCC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

2013-01-22 10:01江家骥董菁叶胜龙
浙江医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终末期抗病毒生存率

江家骥 董菁 叶胜龙

●指南解读

HBV/HCV相关性HCC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

江家骥 董菁 叶胜龙

1 应用抗病毒治疗的总体目标

病毒相关性HCC是HBV/HCV通过病毒-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导致肝脏组织炎症坏死-修复反复发生,或通过病毒编码蛋白(整合后病毒基因异常编码蛋白)对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产生影响,从而逐步导致HCC发生。HCC复发分为早期(术后2年)或晚期复发(术后2年后)。早期复发多由原发灶转移所致,晚期复发多为在肝硬化基础上的肿瘤再发(de novo)。在HBV/HCV相关性肝硬化基础上,病毒活跃复制不仅可导致HCC的发生(复发),同时也是各种终末期肝病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1.1 HBV/HCV相关性HCC HBV相关性HCC:HBV慢性感染是HCC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HVB相关性HCC患者生存率较低,与HCC高复发率有关。降低HBV DNA水平是HBV相关性HCC二、三级预防的关键因素之一。HBV相关性HCC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肾综合征等肝病终末期事件,这些与HBV活跃复制密切相关。抑制HBV复制、控制炎症活动,有助于提高HBV相关性HC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HCV相关性HCC:HCV感染与HCC发生密切相关。HCV RNA水平与HCC复发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HCV高载量和基因型1b与HCC发生有密切关系。抗病毒治疗有可能减少HCC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1.2 建议 HBV/HCV相关性HCC患者应用抗病毒治疗的总体目标是:在针对HCC的综合治疗基础上,通过抗病毒治疗将HBV/HCV的复制抑制至最低水平,旨在减少或延缓HCC的复发,保证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1,A);抗病毒治疗可改善肝脏功能,减少终末期肝病事件的发生,为HCC综合治疗创造条件(1,B)。

2 HCV相关性HCC抗病毒治疗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

2.1 HCV相关性HCC三级预防 回顾性研究提示,抗HCV治疗将改善HCV相关性HCC患者的预后。荟萃分析结果证实,抗HCV治疗可降低HCC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建议:(1)HCV相关性HCC患者检测HCV RNA为阳性,建议在根治性切除手术、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等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抗HCV治疗(2a,A)。抗病毒治疗前须评估患者的肝脏病理-生理状态,由专科医师安排抗病毒治疗方案。对肝功能代偿期患者应给予CHC治疗的SOC方案;对肝功能Child-Pugh评分B级患者宜采用低剂量启动避步加量(LOAD)策略,逐步提高IFNα/Peg-IFNα用量以期获得较高的SVR,并提高其耐受性(2a,B);对Child-Pugh评分C级以上或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25分者,不推荐应用IFNα/Peg-IFNα,以免诱发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针对抗-HCV阳性而HCV RNA阴性者,不需要SOC方案处置。(2)肝功能Child-Pugh评分≤7或MELD评分≤18分且拟行肝移植的HCV相关性HCC患者,宜于术前接受抗病毒治疗(2a,B)。肝移植后须检测HCV RNA水平,如出现HCV RNA阳性应进行肝组织活检;存在进展性肝纤维化者,根据Child-Pugh评分或MELD评分,参考第2.1建议接受抗病毒治疗(2a,B)。抗HCV治疗过程中的检测项日、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等均根据《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4版)》执行(1,A)。

2.2HCV相关性HCC二级预防 相关研究证实,在HCV相关性HCC的二级预防中,对CHC患者进行SOC方案干预可以减少HCV相关性HCC的发生。

建议:(1)对于HBV/HCV重叠感染的HCC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评估肝硬化程度和肝功能状态。对于Child-Pugh A级患者,如果HCV RNA和HBV DNA均为阳性,宜采用SOC方案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如果HCV RNA阳性而HBV DNA阴性,宜首选SOC方案;如果HCV RNA阴性而HBV DNA阳性,宜按照HBV相关性HCC抗病毒处置建议处理(2a,C)。(2)对CHC患者予以抗HCV的SOC是HCV相关性肝硬化/HCC的二级预防措施(1,A),HCV RNA阳性的HC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应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抗病毒治疗(2a,A),以减少或延缓HCC的发生。

3 HBV相关性HCC抗病毒治疗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

3.1 HBV相关性HCC的三级预防 抗HBV药物目前有两类,即INFα和NA,这两类药物用于HBV相关性HCC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提高其生存率。

NA的应用:目前国内已批准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和替比夫定(LDT)用于抗HBV治疗,替诺福韦(TDF)预计也将很快进入到国内市场。应用NA可以提高HBV相关性HCC的生存率。随机对照临床(RCT)提示,NA可以改善HBV相关性HCC患者的肝功能,提高生存率。荟萃分析提示,HBV相关性HCC患者接受NA治疗,可降低死亡率。INFα的应用:INFα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在其临床应用中既具有抗肿瘤作用,又具有抗病毒作用。因此此类药物被认为既具有早期复发预防作用,又具有晚期复发预防作用。总之,HBV相关性HCC患者在根治术后接受INFα治疗,将有助于提高存活率,应用期间可降低HCC复发率。

HBV相关性HCC患者的NA应用建议:(1)HBV相关性HCC患者检测HBV DNA为阳性,均应接受抗病毒治疗(1,A)。在HCC综合治疗方案基础上,建议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HBV相关性肝硬化治疗,选择NA长期服用(2a,A);有条件者优先选择强效高耐药屏障药物。患者在接受抗肿瘤治疗前,宜尽早接受NA治疗,以期将HBV NDA降至最低水平,减少HBV的再激活(2a,A)。在NA治疗过程中,监测项目、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见《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胸腺肽α1也可用于治疗HBV相关性HCC患者,并可与NA联合应用(2a,C)。(2)对HBV相关性HCC检测HBV DNA为阴性,接受TACE、放射治疗、全身化疗者,应高度重视HBV的再激活,并密切监测HBV DNA(2a,A)。如监测过程中HBV DNA为阳性,则可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HBV相关性肝硬化进行NA长期治疗。(3)对HBV相关性HCC确诊符合肝移植标准且拟进行肝移植患者,如HBV DNA检测为阳性,应于术前给予强效高耐药屏障的NA,以尽可能将HBV DNA在术前降至最低水平(1,A)。LAM和(或)ADV联合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可减小移植再感染风险。建议肝移植术前1~3个月开始应用LAM,术中无肝期给予HBIG,术后长期使用LAM和 HBIG(2a,B)。对于LAM治疗发生HBV病毒变异者,可加用ADV联合治疗(2a,B)。有研究提示,单用ETV、不联合HBIG也可较好的预防HBV复发(2a,B)。

HBV相关性HCC患者的INFα应用建议:HBV相关性HCC患者在接受根治(非根治)术后,如无INFα应用禁忌,可选择INFα(1,A)辅助治疗。肝功能代偿期患者建议按常规剂量应用INFα;Child-Pugh评分B级患者宜自小剂量开始应用,逐步加量,疗程6~18个月。INFα治疗12周时,如果检测HBV DNA仍为阳性,建议加用或改用NA(除LDT外)(2a,B),INFα方案可重复应用(2a,B)。治疗过程中监测项目、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等均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执行。3.2 HBV相关性HCC的二级预防 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CHB及其相关性肝硬化患者的HCC发生率。荟萃分析证实,IFNα和NA的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CHB患者的HCC发生率。

建议:HBV相关性HCC二级预防措施为针对CHB患者合理抗HBV治疗,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对CHB患者应用IFNα和NA可降低HCC发生率(1,A)。

4 HBV/HCV相关性HCC患者抗病毒治疗尚存在问题

专家认为,对HBV/HCV相关性HCC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意义在于: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HBV/HCV相关性HCC的复发率,降低终末期肝病事件的发生率,以期为多种治疗手段的应用创造条件。

本领域尚有很多问题有待阐明。例如,病毒复制与HCC复发是否具有因果关系,IFNα对HBV/HCV相关性HCC的长期无复发生存率影响尚有争议,如何提高肝硬化背景患者应用IFNα的耐受性和安全性,HBV相关性HCC患者接受Peg-IFNα治疗的可行性,HBV相关性HCC联合应用IFNα和NA的有效性,无IFN(IFN-free)治疗方案干预HCV相关性HCC患者的有效性等,这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并期待具有更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研究结果。

总之,专家建议,在HCC的诊断治疗过程中,应由多学科医师共同商议治疗方案,多方面调整、维护患者的肝功能,通过综合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改善HCC患者的预后。

(本文转载自《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年1月31日D2版)

执笔者: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肝癌学组

猜你喜欢
终末期抗病毒生存率
透析及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探讨心理干预在终末期肿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作用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腹膜透析在有腹部手术史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