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道教

2013-01-22 09:31尹江铖
中国茶叶加工 2013年4期
关键词:法术维系道教

尹江铖

(湘潭大学哲学系,湖南湘潭 411105)

茶与道教

尹江铖

(湘潭大学哲学系,湖南湘潭 411105)

茶与道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在道教的献醮仪式、医药丹道、法术科仪等方面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茶对修道生活中起到了一个揭示道气、维系道境的作用,这在道教茶诗中得到充分的表现。茶与道教关系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中国茶道文化,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茶,道教,作用,道境

唐代诗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末后一句“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首次将“茶”“道”并提,是为“茶道”一词的开始。“道”这个字在中国是个意义极为丰富的词,儒、释、道三家都将自己的学说称之为道。但若“道”仅指道教而言,那么茶与道教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茶在道教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试就此问题做以下探讨。

1 茶在道教献仪、醮仪中的应用

首先,道教凡献仪必用茶。

“献”者,《说文解字》谓:“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1]。《说文解字注》谓:“献本祭祀奉犬牲之称。引申之为凡荐进之称”[1]。《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谓:“有酬酢曰献,无酬酢曰醮”[2]。《说文解字注》谓:“始主人酌宾为献。宾既酌主人。主人又自饮酌曰酬。至旅而爵交错以遍。彤弓传曰。酬,报也。谓报客之酢也。瓠叶传曰:酬,道饮也。谓主人必自饮,如今俗之劝酒也”[1]。可见,“献”的意义,并非仅仅指对神祗的供养进奉,而是有来有往的,神人对饮,神人对谈式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道教之道,充满了场景化、境域化的意味,这种神人对饮对谈,就包含有天人互构,天人合一的寓意。

道教认为,不仅凡人爱茶,诸神星宿也爱茶,如《上清灵宝大法》谓:“上真星宿好乐:琵琶、凤管、时花……青木香、甘松香、茆香、细茶……”[2]。神祗在上,是为阳,凡人在下是为阴。《太平经》云:“如是一阴一阳,上下无穷,傍行无竟,大道以是为性,天法以是为常,皆以一阴一阳为喉衿,今此乃太灵自然之术也”[2]神人对饮,道的原本意义就得以彰显。道的原意不是点状的和固定化实体化的,而是在世间之流中活生生的因缘构成。这种因缘构成的结构是“差异的相遇”,就中国传统思想而言,最原本的差异就是阴与阳。阴阳相遇,自然万物化生,天理流行。故《易··彖》曰:“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之时义大矣哉”。人神之间一阴一阳,乃至万物多阴多阳,就能凭借一杯茶维系在一起,使得这由差异相遇结构而来的境域维持并活生生地向前发生着。

道教凡降圣、酬神、祭祀天地山川、持诵经文必先进献茶汤。《正统道藏》记述甚多,现举数例如下。《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云:“南斗北斗陶魄铸魂……若有深信之士,能修设两极二斗……供献果实,可糖饼……枣汤细茶,不须酒脯”[2]。《太上洞神天公消魔护国经》云:“每六斋十直之月,选择良辰,精洁宅宇……以时新五果,茶酒香华……拜表投词,仰祈福佑”[2]。《灵宝玉监》云:“知磬举法事,表白请本幕圣位。直坛酌献茶酒”[2]。《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云:“或闻异香,或自见紫云,乃九星上圣降临也。再九拜。然后点茶上酒,初献九拜”[2]。《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云:“凡欲持诵《文昌大洞经》,当以清旦人事未交之际,香汤沐浴,更服新衣,斋戒入室……叙意礼请,献九分茶并果食随意”[2]。《道门科范大全》所载各类道教仪式规范前均有“降圣,上香,献茶”“降圣,上茶,初献,散花”“净茶上献”之类规定。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其次,道教醮仪中也多用茶。

《说文解字》解释“醮”为:“冠娶礼。祭也”[1]。《说文解字注》解释“醮”为:“酌而无酬酢曰醮……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此后世醮祀之始见也”[1]。《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谓:“醮者,祭之别名也”[2]。可见“醮”与“祭”同一,而与“献”不同。“献”是双方的,有对答有交流有感情的生活场景,其重点在天人相通;“醮”是单方的,有付出有感应无感情的生存场景,其重点在天人感应。“醮”仪的对象亦多为无生命的客体,如《甘水仙源录》载:“岁戊子,经镇市帅曹德禄邀师(全真宗师王栖云——引者注)作黄箓大斋,远近会者不下数千,其井仅供二三十人,德禄忧之,请于师。师命具茶果躬祭井上,以净席覆之,历一昼夜而後启,其泉汹涌用之不竭,醮已复初”[2]。《太极真人杂丹药方》载祭药法:“……右件药,先将七味细研如粉,入瓶子内,养七日……即用果子香茶,用白彩四尺九寸祭了”[2]。《太上赤文洞神三箓》祭符法:“此符是北斗之君使者……以香茶饼祭之,使诸鬼神不敢行,病即得安乐”[2]。《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载祭造法印式:“昔先师所受真人北极驱邪院并都天大法主印二面,可以雷震枣木,用六丁六甲日,至诚焚香,斋戒洁净,命匠开之。却以甲子夜,星月明焕,於华盖上,用……茶酒香等……上驱邪院法主,开印入印圣众……监印掌印尊神,捧印童子,印中圣众”[2]。诸此种种,不可尽数。

从道教献仪和醮仪中对茶的使用我们可以看出,茶对道教而言起着维系神人相通,交感万物灵应的作用。

2 茶在道教法术科仪中的应用

《清微道法枢纽》谓:“道者,灵通之至真;法者,变化之玄微。道因法以济人,人因法以会道”[2]。《太上洞玄灵宝六斋十直圣纪经》云:“道者,灵通之至真。术者,变化之玄技也。形之无形,因术以济人”[2]。法术在道教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茶在道教法术中亦有着广泛的应用。

《鬼谷子天髓灵文》载配合符篆应用的法术:“伏藏符者,有人家被暮贼惊散走,劫一切物色,去要追伏者。作灰城三重、剑三口、镜一面、茶一盏、净水一盏……时贼神限至,三日捉盗贼与师矣,失物自来诣门请”[2]。《道法会元》载:“……临下时以朱砂和阳茶一盏,结真武印下。一手把茶,一手把符,念木郎咒,毕,先下符,后下茶……”[2]。《法海遗珠》载:“即持令牌上坛,化火印信符命合同。右咒五遍,取巽方真雷五口入茶内,存神光紫注入,换午诀……吸南方火三口,吹入茶内,变神,破地罡,默召雷神……”[2]。

道教认为,法的本体是道,如白玉蟾《道法九要序》谓:“法也者,可以盗天地之机,穷鬼神之理,可以助国安民,济度生死,本出乎道,道不可离法,法不可离道,道法相符,可以济世”[2],所行之法与道相符就能灵验。道教所谓的“道”,并非实有一个称之为道的实体,而是“道法自然”之道。道教的道,只是自然而然,如《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云:“眇眇亿劫,混沌之中……天上天下,无幽无冥……赤明开图,运度自然……元纲流演,三十二天”[2]。这是说宇宙演化,是从混沌状态开始,到了“赤明开图”劫,作为天地万物本源的“元纲”自然流演,生化天地万物。

虚无至尊的道最后要通过万物合道搭配运行才能自然而然地显现,以达到为人利物的目的,不论是世间万事还是法术都是遵循这个原理。天地万物,各有其特殊功能。就道教法术而言,不过是作为法本的道、作为会道的人和具有自身特定功能的物的合乎自然之道的安排,这种巧妙安排,自然而然就能产生神奇的力量。法术科仪,将法术相关事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无疑给了茶一个发挥自身特殊功能的场所。反过来说,道教法术中对茶的应用,也是茶具有某种待激发的神奇功能的体现。

3 茶在道教医药丹道中的应用

道教性命双修,特重养生健体。茶的医药功效历来为道教所重视。

《图经衍义本草》谓:“茗、苦茶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春采之。苦茶,主下气,消宿食”[2]。尤其是茶令人少睡的功效,更为修道之人所重。全真“北七真”之一的丹阳真人马钰有词赞茶,如:“绝品堪称,奇名甚当,消磨睡思功无量。仲尼不复梦周公,山侗大笑陈抟强。七卢仝,赵州和尚,曾知滋味归无上。宰予若得一尝,永无昼寝神清爽”[2],又如:“一枪茶,二旗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为作差。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2]。

茶在道教医药、外丹中用途十分广泛。首先,道教多以茶汤调制药物,并多用茶汤送服诸丹药。《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图经衍义本草》等所载甚多,兹不举例。其次,茶可直接做药治疗疾病。如《仙传外科秘方》载制吸毒竹筒法:“苍术、白敛、乌皮、厚朴、艾叶、好茶芽、白芨、白蒺藜各等分……却用前药煮竹筒……乘竹筒热,以手便按上,紧吸於疮口上,脓血水满,自然脱落”[2]。最后、道教外丹之术亦用到茶。如《庚道集》载:“(如要烧淋法)将砂固芽子为末,入盒,用老茶叶为细末,作匮,养七日,火四两……”[2]“(个母砂子法)川椒、细辛、黄、乾老、茶叶、荆芥。各用三钱为末,入鼎盖母汞……次入铅匮养之”[2]。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道教对茶的负面作用亦有所论,如《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认为:“大抵茶之为物,四时皆不可吃,令人下焦虚冷”[2]。

4 茶与道境

道人饮茶,首先在于茶可以清爽神气,涤除睡魔。而茶与道的因缘殊胜处更在于茶有道气,并且茶亦可开显并维系道境。这在道教茶诗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历代高道多能文善诗之辈,《正统道藏》所录关涉茶的诗文数量极为可观,现举数篇并随文解释。

白玉蟾所作《茶歌》[2]:

柳眼偷看梅花飞,百花头上束风吹。壑源春到不知时,霹雳一声惊晓枝。

枝头未敢展枪旗,吐玉缀金先献奇。雀舌含春不解语,只有晓露晨烟知。

带露和烟摘归去,蒸来细捣几千杵。捏作月团三百片,火候调匀文与武。

碾边飞絮卷玉尘,磨下落珠散金缕。首山黄铜铸小铛,活火新泉自烹煮。

绿云入口生香风,满口兰芷香无穷。两腋飕飕毛窍通,洗尽枯肠万事空。

陆羽作茶经,曹晖作茶铭,文正范公对茶笑,纱帽笼头煎石铫。

素虚见雨如丹砂,点作满盏菖蒲花。东坡深得煎水法,酒阑往往觅一呷。

赵州梦里见南泉,爱结焚香沦茗绿。吾侪烹茶有滋味,华池神水先调试。

丹田一亩自栽培,金翁姹女采归来。天炉地鼎依时节,炼作黄芽烹白雪。

春雷霹雳,雀舌自然天成,如人之本具道性,未曾须臾间离。蒸来细捣,烤之碾之,铜铛烹煮,如人学道、修道。复归于陶碗瓷瓯,如人成道,复归于自然。茶之为物,身具五行之性,自身为木,以火烤之,铜铛注水煮之,复归于陶土器皿。经一番水火锻炼,自然味如甘露,洗尽枯肠万事空。茶的这一妙用,本来具有,历练五行而得到彰显,故自然而然,颇有道气。

又如刘志渊《西溪闲居》[2]:

门外溪声漱玉寒,贯人心地坦然安。

溪边闲居,心地坦然光明,大梦先觉,平生更无余事挂怀,看檀烟袅袅,听溪声潺潺,一番物我同化,仙家自然景象。此道境与一碗茶浑然不可分,此道境中若无一碗茶则道味立减。

又如圆明老人《望蓬莱》[2]:

真消息,明月照天涯。玉兔彩蟾十五夜,金乌飞吐红霞。一点道人茶。

这明月、天涯、玉兔、彩蟾、金乌、红霞在文学手法上不过是“兴”,揭示一个自然之境,若无这“一点道人茶”,则不能转而成为“道化之境”。正是这“一点道人茶”,点化了这现成实在的自然境域,使之上升到无形而有道的道境。

又如离峰老人《徐道冲问道》[2]:

你有真师更问谁,同茶同饭几曾离。

我今指破知端的,举念生心总是伊。

与佛门有名的公案“赵州茶”同一旨趣,自然便是道,平常便是道,吃茶便是道,茶便是道。

茶不仅自身便有道气,更能开显和维系道境。如白玉蟾《六言六首呈懒翁》[2]之一:

倦子冷居姑射,居士高卧毗耶。

钝置诗盟酒约,只自焚香吃茶。

冷居高卧,又顿置诗酒,若不焚香吃茶,则死气沉沉,道气全无,更谈不上道境。正是“焚香吃茶”之一活生生的场景开显了给冷居高卧以道气,开显并维系了“高士闲居”这一活生生,自然而不僵冷的道境。

又如白玉蟾《武夷》[2]七曲:

仙掌峰前仙子家,客来活水煮新茶。

主人遥指青烟裹,瀑布悬崖剪雪花。

“煮新茶”作为一个活的维系机制,将仙掌峰、仙子家、主、客、青烟、瀑布、悬崖、雪花维系在一起,若无这一机制,则主、客无对谈之态,青烟瀑布、仙峰悬崖无呼应之势。这由“煮新茶”开显并维系的对谈之态,呼应之势,就是道境。与之相同的还有姬志真《随流》[2]:

沿流端坐泛星槎,悟彻灵源却是家。

经卷诗囊闲戏具,药炉丹鼎老生涯。

清溪道士邀明月,白石先生卧翠霞。

唯有一杯茶是动态的,茶气氤氲,道气弥漫,整个场景凭借一杯茶维系在一起,静谧超然却生机无限。

更有伊川先生邵雍《山中寄登封令》[2]:

初离县日谋经宿,既到山中未忍回。

公宇若无民事决,愿携茶器上山来。

公门无事,请携茶器上山,超然物外,吃茶体道。若无茶则仅有离尘之意,而无至道不舍平常之境界。

仍携二友所分茶,每到烟岚深处点。

张孙二友本世俗之人,赠茶于伊川先生,先生携这尘世之物到重彩山波,烟岚深处点饮,此茶便成了沟通尘世方外之物,成了道俗往来之物,成了道俗互构、真假互构的媒介和维系机制。而且点茶之艺,烤茶,碾茶,煮水,调膏,待水沸现蟹眼泡,注水,茶筅击汤等多道工序,皆是活生生的场景,且充满了道的时机意味,任何一道工序都不可量化,只能凭借点茶者的领会而把握时机与度。这种对度和时机的要求具有的张力,正是大道运行不殆的动力。度和时机的恰恰好,其达成机制是人与自然之物在时间当中恰如其分巧妙结合的缘构,而这种缘构,也正是道的本原机制。茶具道气且可以开显维系道境,也就理所当然了。

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茶在道教的方方面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茶与道教的缘分是全面而深厚的,由浅到深,由生活到悟道,都影响着修道之人,并通过茶与道人互构所显现出来的道境,影响着中华民族。

[1] 汉许慎.说文解字注(第二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76,478.

[2] 施舟人.道藏[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

Tea and Taoism

YIN Jiang-cheng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411105,China)

Tea and Taoism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Te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acrificial practices,medical alchemy and magic of Taoism.More importantly,it also plays a role as revealing the meaning of Tao and keeping up Taoist Realm in the bhavana-marga life,which gives full expression in the tea poems of Taoism.What the relationship of tea and Taoism presents us,is not only Chinese tea ceremony,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Tea,Taoism,Role,Taoist Realm

TS971.21

A

2095-0306(2013)04-0051-04

2013-12-18

尹江铖(1989-),男,甘肃礼县人,在读博士,主要研究内容为中国哲学。

猜你喜欢
法术维系道教
民族互嵌村落共同体生成与维系机制研究
北京地区现存元代道教碑刻形制研究现状
赞大棚栽培技术
是什么维系着婚姻
步罡踏斗与舞蹈艺术比较研究
道家道教研究
唐僧的法术
小小阀门维系安全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
梦幻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