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桃,芮 琴
由于现代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使全球的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常伴随心管疾病,明显增加了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率高、发病早、病变重,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死亡增加数倍[1]。近年来其临床危害的早期变化和加速心血管事件发生日益受到重视[2]。本文试就长期口服麝香保心丸对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预防作用及并发症进行探讨。
1.1 研究对象 入选2009年6月—2010年6月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WHO关于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100例患者。排除: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心力衰竭;血糖控制不满意或依从性差;精神疾病患者。符合以上条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 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6岁~7 0岁(5 9.4岁±12.2)岁;冠心病病程2.1年~7.6年(4.5年±2.1年);糖尿病病程5.2年~15.2年(10.5年±4.5年);血脂异常10例,高血压病15例,吸烟12例。对照组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46岁~71岁(59.7岁±12.5岁);冠心病病程2.0年~7.4年(4.3年±2.1年);糖尿病病程5.0年~15.1年(10.4年±4.3年);血脂异常10例,高血压病14例,吸烟11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患者一年内电话、门诊、病房随访,并记录临床心血管事件(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其他血管栓塞性疾病)及消化道出血事件。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2.0分析,对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消化道出血发生率14%,对照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糖尿病临床发病率高,2005年由胡大一及潘长玉教授共同组织的“中国心脏调查”发现,在住院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高达52.9%。长期高血糖引起糖与脂蛋白在动脉壁的非酶反应、氧化应激、糖氧化反应,使得高糖血症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同时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聚集性增加,易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同时易引起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及糖尿病性心肌病等,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心血管事件。
阿司匹林是目前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进而抑制TXA2合成,阻止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可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结合及继发ADP介导的糖蛋白GPlIb/Ⅲa复合物活化,还能通过阻断释放ADP所致血小板活化扩增,抑制其他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因而抑制血小板聚集。FASTER实验[3]表明早期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复发,是首选和基本药物。
但最大不良反应是引起胃溃疡且其发生率达10%~20%,因此对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4]。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致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更致寒凝气滞,不通则痛,乃至冠心病心绞痛,应以通补兼治。麝香保心丸由人参、麝香、冰片、肉桂、牛黄、蟾酥、苏合香组成,具有益气、温阳、强心开窍、理气止痛等功效[5]。麝香保心丸能迅速缓解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而且作用时间长[6]。本试验结果显示,麝香保心丸可明显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可作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理想药物。
本试验中,阿司匹林联合麝香保心丸可有效减少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用药并不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因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长期联合阿司匹林及麝香保心丸能够临床获益。
[1]郑秀娟.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相关因素临床分析(附40例报告)[J].医学信息,2011,24(3):1364-1365.
[2]尤巧英,朱麒钱,斯徐伟,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分析[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4,12(3):25-26.
[3]Jalnes K.Fast assessment of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aemie attack~pmvem early reculTence(FASTER):A randomised controlled pilo tria[J].Lancet Neurol,2007,6:961-969.
[4]王玉秀,范传玲.阿司匹林对胃肠道黏膜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用药监护[J].护理研究,2006,20(1):196.
[5]李树岗,李佐民,郑琼莉,等.麝香保心丸与消心痛单次给药对缓解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比较[J].中成药,2003,25(10):146.
[6]罗陆一.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成药,2003,25(1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