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丽 何家靖 林燕芳 詹利之 张美义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 广州 510405
·实验研究·
银翘清感片中薄荷、荆芥穗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的工艺研究
杨兆丽 何家靖 林燕芳 詹利之 张美义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 广州 510405
目的:研究银翘清感片中β-环糊精包合薄荷、荆芥穗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配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三个因素对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含油率的影响。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环糊精的投料量比为1:8(m l/g),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3h。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操作简便、工艺稳定,可用于大生产。
薄荷 荆芥穗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物 正交试验设计
银翘清感片是在传统古方银翘散基础上自主研发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功效,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处方由金银花、连翘等9味中药组成,其中,薄荷、荆芥穗含有较多挥发油,且是主要活性成分。传统的方法多以喷洒加入,密封包装保存[1]。该法的缺点是稳定性差、贮存期间易挥发损失,质量难以控制。近年来,采用β-环糊精(β-CD)包合中药挥发油以增强稳定性的方法已日趋成熟。结合文献报道[2-7],本文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进行挥发油β-CD的包合研究,并用正交试验法对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筛选。
95-1型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司乐仪器厂);HN1006型超声清洗器(广州华南超声设备厂);挥发油测定器(北京玻璃仪器厂);WG2003SBC型台式干燥箱(重庆万达仪器有限公司)。β-环糊精(广东省郁南县环糊精厂,纯度98%以上);薄荷、荆芥穗(购于广州至信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经鉴定符合2010版一部《中国药典》薄荷、荆芥穗项下规定)。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1 挥发油的制备 将薄荷、荆芥穗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放入圆底烧瓶中,加入6倍量水,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甲法连接提取装置,提取约5h后挥发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静置30min,收集挥发油。即得薄荷、荆芥穗挥发油混合物,为淡黄色液体。
2.2 挥发油包合工艺正交试验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进行包合物的制备,称取一定量的β-环糊精,加入25倍量纯化水,加热使之完全溶解,降到所需的温度,在磁力搅拌器上边搅拌边缓缓加入挥发油1mL(预先配成50%的无水乙醇溶液),并在一定温度下搅拌适当时间,静置冷藏24h,抽滤,用少量乙醚(30~60℃)洗涤,电热恒温干燥箱50℃以下干燥,即得成品。设定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A),包合温度(B)和包合时间(C)3个因素为考察因子,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正交试验,见表1。为更全面地分析,用综合评分寻找最佳工艺,计算方法如下:在挥发油包合物的两个指标中,分别选取最高作为100分,其余按公式计算,得分yi′=100-最高值+yi,然后对两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考虑到生产成本,将挥发油利用率的权重定为0.7,含油率的权重定为0.3。
2.3 包合物中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精密称定制得的包合物置于500mL烧瓶中,加纯化水200mL,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ⅩD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测定包合物中挥发油的实际含量。计算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含油率。结果见表2~3。
计算公式: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中实际油量(mL)/加入油量(mL)×100%;包合物含油率=提出油量(mL)/包合物质量(g)×100%;综合得分=挥发油利用率得分×0.7+含油率得分×0.3。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以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B>A>C,A2B2C3为最佳因素水平组合;以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A>C>B,A1B1C1为最佳因素水平组合;综合评分,B>A>C,A2B2C3为最佳因素水平组合。因该正交实验设计的水平较接近,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环糊精的投料量比为1:8,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3h。
2.4 包合工艺的验证实验 按上述最佳工艺条件制备3份挥发油包合物,提取挥发油,得挥发油平均利用率为87.5%。
2.5 空白回收实验 在200mL纯化水中加入薄荷、荆芥穗挥发油2mL,按包合物挥发油提取方法提取挥发油,重复3次,结果空白回收率均值为97.5%。
2.6 紫外分光光度法验证包合物 分别制备同剂量的挥发油饱和水溶液、β-环糊精水溶液、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物理混合水溶液、包合物水溶液。将样品进行紫外扫描,扫描图谱结果表明:挥发油与物理混合物在258nm附近均有一个明显的紫外吸收峰,而β-环糊精和包合物在此没有紫外吸收,说明挥发油已经进入β-环糊精的空腔,被充分包合,形成包合物。结果见图1。
2.7 TLC法鉴别挥发油包合物 分别取包合前后的挥发油各0.02mL,加入石油醚(60~90℃)2mL,各取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乙酸乙酯(9: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磷钼酸乙醇溶液,于105℃加热至斑点清晰,置氨蒸气中熏至斑点显色清晰。结果表明挥发油包合前后TLC色谱完全一致,说明包合前后挥发油未发生变化。结果见图2。
银翘清感片中挥发油经过β-环糊精包合后,稳定性得到提高,使药物质量的稳定得到有效控制,保证药物疗效。在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的正交试验中,我们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综合评分,考察各因素对包合作用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环糊精的投料量比为1:8,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3h。
文献报道有用到差示量热扫描法、热重分析法、红外光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分析[2-3],本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TLC法进行包合物的验证和包合前后挥发油的鉴别试验,确定形成了挥发油包合物,且包合前后挥发油成分基本一致,该方法简便可行。
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常用的方法有饱和水溶液法、超声波法、研磨法等,而饱和水溶液法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不高。为了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求,本研究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进行挥发油的包合,结果表明包合工艺简便、稳定,包合率高,所得挥发油包合物增强了稳定性,减少了挥发性,便于制剂生产与贮存,保证疗效。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088-1089
[2]赵开军,濮存海,关志宇.小儿感冒舒颗粒中荆芥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的工艺研究[J].中药材,2006,29(2):181-184.
[3]陈娟,陈文豪,王瑞,等.中药复方渝溃胶囊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4): 19-22.
[4]薛彦宁,刘卫斌.β-环糊精包合薄荷油制备工艺的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7):1884-1886.
[5]符方非,连林生,康志英,等.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J].中国药业,2010,19(4):35-37.
[6]徐淑卿,王守愚,孙鹏飞.正交试验法优选荆芥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468-469.
[7]张耕,肖卫红,程璐,等.咽舒饮泡腾片中薄荷与金银花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J].医药导报,2010,29(12): 1620-1621.
Study on the Process ofβ-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 pound w ith M int and Schizonepeta Spike Essential Oils in Yinqiaoqinggan Tablets
YANG Zhaoli,HE Jiajing,LIN Yanfang,et al.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510405),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optimal process ofβ-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ound with mint and schizonepeta spike essential oils in Yinqiaoqinggan tablets.Methods:Inclusion compound was prepared with satu⁃rated water.L9(34)orthogonal test was used to examine how the inclusion compound compositions,inclusion tem⁃perature,and inclusion time effected the utilization of the oils and inclusion rate of oil.Results:The best inven⁃tory rating was 1 to 8 ml/g for oils andβ-cyclodextrin.The compound was best included at the temperature of 40℃ for 3 h.Conclusion:The preferred inclusion process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stable pro⁃cess,can be used for mass production.
mint schizonepeta spike β-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ound orthogonal test
2012-12-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274161,81001307),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No.Y2090918),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计划项目(No.2012RCA046),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20080333Q28)
马纪林,Tel:13634129626;E-mail:majilin0808@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