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词语认知语用探究*

2013-01-22 03:15张树筠
关键词:新词关联话语

张树筠 王 鹏

(中国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266100)

一、引言

语言是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词汇是语言系统中反应最灵敏也是最活跃的部分,而新词的不断产生则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新词语因为其新颖性、交际功能以及普遍适用性而得名。作为交际和思维的重要手段,它总是不断地补充新的能量。网络新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引导人们去了解交际者的思维方式,掌握最新的文化动态,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更利于人们的日常交际和文化交流。

2011年5月13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指出,去年微博的兴盛,推动了一大批新词的产生、传播。微博、新词语、热词语成为新的信息传递方式。2010年12月27日《咬文嚼字》杂志社公布2010年最给力十大流行语:“给力”、“神马都是浮云”、“围脖”、“围观”、“二代”、“拼爹”、“控”、“帝”、“达人”、“穿越”,这10个在大众文化空间使用频率最高的流行词,成为2010年度流行度最高的词语。新词语的流行反映了信息时代中,网络对语言发展强大的影响力,成为引领语言发展与创新的主力军。由于网络新词的广泛应用和传播,这一文化现象在历时过程中趋于固定化,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方言。目前,我国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新词语这种语言现象。例如,郭中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1]通过对象似性原则的阐述,分析汉语“火星文”的心理可接受性。发现汉语“火星文”的理解是一种涉及推导的心理学问题,说明语言在表意时会受到认知语境的影响;秦俊红、张德禄等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分析网上会话的话轮特征;[2]廖志勤、文军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对新词新语进行文化透视,[3]透视其文化蕴涵,并探讨其英译原则。这些论文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流行语的产生进行了分析,然而学者们很少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探究,本文将试从认知语用学的视角出发,探讨网络新词的关联性,结合认知语境的相关知识,分析新词的认知过程。通过运用关联原则,结合认知语境,来推导交际中的话语隐含,从中得出这一语言现象产生的必然性及其语用价值。

二、认知语用学与关联理论

认知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符号与所表达实体之间在历史过程中趋于固定化的关系的学科。这种逐渐固定化的关系,是以语言团体的社会和心理默契为基础的,社会心理默契以知识结构的方式储存在大脑内,语言交际时,使用者会自动激活必要的知识结构,帮助话语理解和推导。

认知语用学的理论基础是关联理论,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种有关言语交际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就实质而言,认知语用学是关于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其基本特点是在当代认知理论的指导下考察人们的认知能力如何影响认知语境中话语的产出,王寅教授指出,认知语用学须要借鉴认知科学的理论框架研究语用与认知、人类交际和思维活动的关系,两个学科可以相互促进。[4]

Sperber和Wilson认为,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人类交际的实质是推理交际,强调演绎推理在话语理解中的作用。[5]该理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按一定的思维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话语理解的过程,就是人们主动思维,积极认知的动态推理过程。听话人的推理是话语理解的核心,因为话语的,明示所能传达的信息总是有限的,受话者通过非语境的字面推导所得到的只是含义的一部分,因此,受话者必须借助与认知语境中的一系列假设,在关联原则指导下,努力追求话语与语境假设之间的关联,因此推理的实质是推导出话语明示之外超载的信息。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明白话语的暗含内容,主要是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6]因为每一种交际行为都应设想它本身具有关联性,即交际是以相关为取向的。也是在关联假设的前提下,说话人的明示与听话人的推理才会顺利进行。这就是说,在语言交际时要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暗含,最终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目的。[7]关联原则是指导网络新词这一社会方言理解的重要前提,交际者对网络新词的理解离不开关联原则的指导:即言语交际具有相关性的假设。而认知语境则使交际的成功成为可能,网络新词的新颖性符合人类交际的目的:改变对方的认知,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是新的,新旧语境之间相互作用,产生预期的语境效果,可以说关联理论加速了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和发展。关联理论从问世起就得到广泛地应用,人们用它阐释翻译过程的理解,与认知理论的结合,对语篇连贯的解释力等等。据此不难理解,关联理论推动了网络新词的传播,促进了网络语言的发展。

三、网络新词的认知语用学解读

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网民进行交际时所发明的,并逐渐被模仿,复制的语言形式。可见,为了使交际更有效,沟通更方便,网络新词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它有固定的使用社团,并且能够达成一致的心理默契。这就为其广泛的使用奠定了基础。这一新的语言形式是在标准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一)网络新词的最佳关联

1、最佳关联原则

话语的关联度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语境效果和心智努力。关联度与关联的两个原则是相辅相成的:第一,认知原则:人类认知活动的目的就是在认知过程中力图以最小的心智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达到最大关联;第二,交际原则:即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人们期待的是获取话语与语境效果之间的最佳关联,即在话语理解时以一定的心智努力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关联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倾向于最大关联,而语言交际则以最佳关联为取向。在交际过程中,要达到最大关联是不可能的,因为语境假设是无穷尽的,人们所付出的心力劳动也是无穷尽的,这与交际过程的经济原则是相违背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力求以简单、快捷的方式,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最佳关联则要求交际双方只要达到互明的程度,受话者通过识别和解码,以关联原则为导向,推理出发话者的话语意图,获取有效的语境假设,找到共知语境,推理过程到此结束。因此,相比第一原则即认知原则而言,交际原则即获得最佳关联实为交际双方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关联原则追求的效果是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这与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追求的相一致:办事效率的简洁性、经济原则和高效性。人们运用语言所涉及的运作机制包括:要利用人类的一般心智能力;离不开人类感知的范畴化;表达尽量精简,而解读则要尽可能推知更多的信息,[8]这里的“表达尽量精简”也同关联原则的内涵相一致。

2、关联原则与新词理解

缩略词、重叠词以及词缀现象的出现都是新词语的表现形式。缩略词的使用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快速运转的生活模式使语言的简便性应运而生。在优化思维的主导下,语言运用也力求优化,主要方式就是用最少的语言手段表达尽可能多地内容,以少寓多,以简寓繁。2010年为“给力”的一年,“给力”作为流行语之一,它源于日和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悟空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个天竺与我想象的天竺相差十万八千里”。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预想目标相差甚远。字面意思是“给予力量”,这正好激发了受话者头脑中与“给力”的施为主体相关的心理图式和认知范畴,“酷”“棒”“爽”,同时也与“给劲、带劲、起劲”的意思相关联,这一词语形象生动地将其话语含义表达出来。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会自觉地以关联为导向来推导话语含义。发话者用最简洁、最关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意图,受话者也会以最佳关联为原则,力图以一定地心智努力,自觉地寻求话语含义与认知语境假设中的最佳关联,获取最恰当的语境效果。语言反映了其使用者的基本认知方式,在交际过程中,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会逐步固化在语言体系中,从而为语言交际提供表达的框架和资源,使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选择成为可能。话语的产出和理解是一个选择过程,从具体的语言表达选择中可以了解特定认知方式的存在和应用。[9]

“织围脖”是当今时尚。其中的“围脖”,指的是“微博”,该词是“微型博客”的简称。“织围脖”即“写微博”。从2009年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于2010年渐入佳境。从唐骏和方舟子的学历门之争,到河北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再到上海11·15火灾的网上直播,微博在几次事件中均表现出其便捷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因此深受网民的青睐。如今互联网已迅速进入“围脖时代”,不仅名人热衷于“织围脖”,普通人也乐于成为“织男”“织女”。“微博”同“围脖”在声音上的相似性构建了两个词语的关联性,同时“织”与“写”同为描写动作的词汇,两者词性上的相同性又为语言使用者搭建起了心理上的认知平台,在历时的语言使用过程中,“织围脖”与“写微博”的关联性逐渐固定下来,因此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创造出了“微生活”的衍生品。据教育部、国家语委于5月12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指出,去年中国互联网开办了“微博”服务,随着微博的发展,它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日益举足轻重的作用,围绕着“微博”,产生了一系列新词。如“微民”、“微博控”,“微小说”,“微新闻”等。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生活在共同语言社区中的人们由于在认知方面的趋同性,产生了共同的认知语境。发话者交际时会选择受话者认为最具关联的表达方式,总是力求使话语达到最佳的关联,同时对受话者来说,应该去选择最佳关联的语境。因此在进行话语交际时,发话者可以双方使用共同熟知的表达方式,而受话者在推理过程中会运用最小的心智努力,获得与话语最佳关联的语境效果。同时这也说明了新词的产生、使用和交际过程中的推理不是随意的,它是对原有语言创造性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以交际双方的共知语境为基础,同时又有选择的利用语境假设,根据新旧信息之间的关系去不断构建新的认知语境,获得发话者的意图。对于发话者来说,话语的选择就是对受话者认知语境的假设和选择,以他认为恰当的方式表达;从受话者角度来说,他会努力寻求最佳的关联性推理,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网络新词与认知语境

语境在关联理论中被定义为“心理产物,是听话人对世界的一系列假定中的一组”,这里的语境主要指的是认知语境,包容了语言使用者大脑里所有关于世界的假设以及认知推理能力。它是系统化了的语用知识,因此在具体场合不明确的情况下,语言使用者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知识进行推导,而这种知识推导所依赖的主要是认知语境。[10]关联理论将关联定义为“命题和一系列语境之间的关系”,因此认知语境对话语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人们是根据人类的假设去进行明示推理的,而认知假设的前提是相关原则,即根据相关联的信息认知事物。范岱克(Van Dijk)曾经说过“语境就在你头脑里”(Context is right in your mind)。新词语表达现象的实质就是人们利用纯语言符号和认知机制合力的心理认知过程。此认知过程是在认知语境中进行的,说话人会选择语境中最能激起听话人关联的话语,听话人也会直接从在认知语境中形成的知识结构中选择最符合新词语内涵的推理结果。Langacker认为,[11]人的认知与语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语境并非完全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与人的概念系统具有互动关系。新词语的新颖性和简便性加速了使具体语境因素在大脑中结构化的过程,因此形成了认知结构单位和关系。语言使用时,交际者能更迅速的激活有关的认知语境内容,从而减少心智努力。交际双方共有的认知语境是交际的前提,也是成功交际的重要辅助工具。

1、交际追求最佳语境效果

对话语的理解需要“识别”和“推理”两个步骤。“识别”更多地依赖解码意义,和语境不相关。而“推理”过程,则需要借助于认知语境的帮助。尽管人们的生活环境,背景知识各不相同,但是个性之中必然有共性,而这个共性则是交际个体在认知能力上保持趋同性的原因。因此,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以关联为趋向,努力使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达到最大统一性。趋同程度越大,交际就越容易成功。

“神马都是浮云”—“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要太在意。“神马”并非一匹马,而是“什么”的谐音。网友们用输入法打“什么”时,习惯用拼音首字母“sm”代替,因为打字飞快,常在打“什么”时打出一个“神马”来,它走的同样是谐音路线;“浮云”并不是漂浮的云彩,而是取云彩的流动性来寓意虚无和飘渺,不值得一提。此语源于国庆期间红遍网络的“小月月”事件,“小月月”以极其诡异的言行雷倒众生。“神马网络豪放女,浮云!都是浮云!”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由此产生,它成为一个表达感情的词,可用于抱怨,可用于感叹,还可用于表达超然的心态,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同时也成为人们抒发情绪的一种有效方式。尽管个人认知方式之间存在差异,由于共同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新词语迅速成为一种集体意识储存在个人知识结构里。交际者为了在社会团体中获得存在感,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去学习新词语。因此在话语推理过程中,交际双方在知识草案、心理图式以及社会心理表征方面越一致,语用推理就越省力,在寻找信息关联时所花费的努力越小,语境效应也就越大。

2、交际过程中的动态语境

话语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认知主体会利用推理机制,结合语境假设,寻求话语字面意义与可能隐含的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选择最具关联的解释。交际主体的目的就是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结合起来,重新建立话语与认知语境之间新的关联信息,在交际过程中,为了取得最大的关联性,交际主体的认知语境做出相应的选择,调整和顺应。因此认知语境也具有动态的特征。也就是说,认知语境不是听话人预先设定的,而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帝”,本义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如中国的“康熙皇帝”、“乾隆皇帝”,“亚历山大大帝”、“彼得大帝”等。2010年,各种人物频频称“帝”,如“数钱帝”“表情帝”“体操帝”“贺岁帝”等,而最有名的“帝”却不是人而是鱼——预测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的德国章鱼保罗,它预测了八场比赛,场场皆中,被称为“章鱼帝”“保罗帝”“预测帝”。“帝”的本意正好激活了听话人头脑中相应的认知范畴,即“最好”、“登峰造极”、“创造者”。由此可见,认知语境是与存储在人长期记忆中的知识储备相互联系的。人类交际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对方的认知,为此,所达到的语境效果是新信息与旧信息、新假设与旧假设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旧的语境信息不断得到修正,补充与优化,获得最大的关联性。“帝”的时代性就变成了指某些领域中成就大、造诣高的人,如“影帝”。如今,只要拥有某一特点即可称“帝”。总之,在关联理论框架中,关联性是制约人类交际的基本因素,可以看作是一个常量,而语境是一个变量。所以,交际的过程实际上是双方认知语境或假设的趋同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说话人所传递的话语信息与听话人理解结果之间最大相似性。

四、结语

本文从认知语用学视角,分析了新词新语在言语交际中的生成和理解,说明了新词新语现象的产生不是随意的,而是遵循了言语交际的认知模式——关联原则。网络新词的普遍流行性说明关联理论对新词理解及其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最佳关联原则分析了网络新词中的个案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生成和理解,在此理论引导下,受话者只需付出很小的心智努力;同时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动态地调整认知语境,使交际者对网络新词的理解取得最佳的语境效果。词汇的发展与创新不仅是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文明程度。新词新语以其简洁、具有美感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创意性的表达方式,很好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受话者结合认知模式,以最少的努力达到最佳的认知效果,同时也满足了交际主体表达个性、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心理。了解这一文化现象的产生和传播和过程,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于语言本质的探索,也有助于我们在交际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语言。但是每一种文化现象都有特定的历史成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自身的演变,网络新词这一社会方言将何去何从,尚有待时间证明。

[1]郭中子.汉语“火星文”的认知诠释[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8,(2).

[2]秦俊红,张德禄.网上会话中的话轮转换[J].外语电化教学,2005,(5).

[3]廖志勤,文军.汉语新词新语的文化透视及其英译原则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5).

[4]何自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Louise Cummings.2005.Pragmatics: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M].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6]Sperber,D.&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1995.

[7]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8]戴浩一.概念结构与废自主性语法:汉语语法概念系统初探[J].当代语言学,2002,(1).

[9]陈新仁.新认知语用学[J].外语学刊,2011,(2).

[10]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1]Langacker,R.,W.Discourse in Cognitive Grammar[J].Cognitive Linguistics,2001.

猜你喜欢
新词关联话语
声音·数字·新词 等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学诗偶感
奇趣搭配
智趣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