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梁宁 王楠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特诊科,266071)
健康体检人群超声检查发现肝血管瘤679例
王芳 梁宁 王楠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特诊科,266071)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健康体检人群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西门子ACUSON X300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我院2010-08—2011-09进行健康查体的12 689名人员进行腹部超声筛查诊断肝血管瘤,通过CDFI了解肿块内部及血流。结果 肝血管瘤在健康人群体检中发病率较高,其边界清晰,形态规则,隐约可见包膜样强回声,呈高、中等回声,少数呈低等、低回声,内部回声呈细小筛孔状弱回声,回声衰减多不明显,声晕少见或不典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肝血管瘤的初步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优越性。【关键词】 肝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为了探讨彩超对健康体检人群的诊断价值,2010-08—2011-09我们对来我院健康查体的12 689名人员进行彩超检查,检出肝血管瘤679例,并对其阳性结果进行定期随访及病理结果调查,旨在提高健康查体人群对肝血管瘤的正确认识,提高重要的临床价值。
1.1 一般资料 2010-08—2011-09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做腹部超声检查者共计12 689例,其中男7 536例,女5 153例;年龄19~85岁,平均年龄(46±0.6)岁。
1.2 方法 采用美国西门子ACUSON X300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5.0 MHz。空腹,应用2-D对病灶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等进行观察记录,通过CDFI了解肿块内部及血流。患者取仰卧位,进行肋间冠状切面、矢状切面扫查。
肝血管瘤在健康人群体检中发病率较高,其边界清晰,形态规则,隐约可见包膜样强回声,呈高、中等回声,少数呈低等、低回声,内部回声呈细小筛孔状弱回声,回声衰减多不明显,声晕少见或不典型[1]。12 689例体检者中,发现高回声型583例,低回声型76例,混合回声型11例,无回声型9例。声像图多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锐利,无声晕,边缘回声强,呈浮雕征,内见筛网状改变,形态规则。CDFI检查:瘤体内血流信号不明显,部分可探及低速静脉血流频谱,血流速度<20 cm/s,较大的血管瘤内,偶可探及动脉血流频谱,最大血流速度<50 cm/s,血管瘤周围无明显血流包绕[2]。
肝血管瘤通常是指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疾病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主要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异常发育所致,也有认为与雌激素有关,属于血管先天性畸形,在肝脏良性肿瘤中占42%~45%[3],发病率0.35%~2%[4]。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多数病例无任何症状,在健康体检时偶然发现,少数病例因瘤体较大或位于肝包膜下,引起肝区不适,隐痛。超声随访,一些小血管瘤内部回声有动态变化:高回声→低回声,与血管瘤血窦内血流充盈程度动态变化有关,恶性肿瘤无此现象。肝血管瘤内部高回声型:最常见,多见于较小的肝血管瘤,边界清晰,实质回声均匀、致密,内见细小筛孔状改变;低回声型:较少见,边界较清,实质回声以低回声为主,此型瘤体外周可见较厚线状或血管壁样高回声;混合回声型:多见于较大的肝血管瘤,边界欠清,实质回声不均质,可见蜂窝状或粗网络状结构,后壁回声增强,加压可变形[5];无回声型:极少见,瘤体内无网络状结构等表现,但透声较肝囊肿略差。
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肝血管瘤的初步诊断中,具有无创伤、无痛苦、价廉、快速、准确率高等优点,为临床提供重要临床价值,但必须认真反复进行扫查,并动态观察病灶情况,必要时灵活采用CT、核磁共振、超声引导穿刺及超声造影等检查方法进行确切诊断。
[1]薛敏.彩超检查肝血管瘤36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17):77.
[2]曹铁生,段云友.多普勒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8.
[3]张青萍,李泉水.现代超声显像鉴别诊断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3-95.
[4]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27.
[5]杜起军,崔立刚.超声诊断临床备忘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9-10.
1005-619X(2013)05-0437-02
201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