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路径分析

2013-01-21 09:18李志专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防御机制生理个体

李志专,张 萍

(1.阜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2.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上海 201418)

近年来,关于防御机制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李艳兰的研究认为,大学生适应不良可能受其防御方式的影响[1];肖立群等人[2]也发现,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成熟防御机制”得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冯怡等人[3]的研究则显示,中考生心理痛苦水平与过多动用不成熟型、中间型防御机制及过度掩饰有关.一般认为,个体健康包含“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相互联系的侧面[4],但现有研究多局限于考察不同防御方式与个体健康状况某一个侧面的关系,极少在同一个模型中同时考察个体防御机制对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影响,缺乏应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结构方程模型作为一种能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的高级统计分析方法,可实现在计算自变量对某一因变量的影响时,充分考虑其他因变量的存在及其影响[5],能较好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鉴于此,本研究拟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系统考察不同防御机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关系,以期更好地揭示个体防御机制对其健康状况的作用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安徽省5所不同层次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712份,经各项技术处理后获得有效问卷649份.其中男生294名,女生355名;大一153名,大二168名,大三209名,大四119名;理科302名,文科347名.

1.2 工具

1.2.1 防御方式问卷(DSQ)

采用Bond等编制[6]的防御方式问卷(DSQ)评定个人或人群对某种防御机制的使用倾向.量表包含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以及掩饰度等4大因子[7],共88个条目,采用9级评分,其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8].

1.2.2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采用许军等[9]编制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主要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方面对个体健康状况进行定量化测量,共48个条目,采用在一条有两个极端点(0和10)的10cm线上划标记的方法计分,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7].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和LISREL8.7等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大学生防御机制与健康的相关分析

由表1可知,除“中间型防御机制与社会健康”、“掩饰因子与生理健康”以及“成熟防御机制与不成熟防御机制”之间相关系数不显著外,其余变量之间均呈不同程度的相关.

2.2 不同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路径分析

2.2.1 模型构建

本研究以“成熟防御机制”、“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掩饰因子”为外源变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为内生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系统考察不同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路径.相关分析显示,“成熟防御机制”与“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与“社会健康”以及“掩饰因子”与“生理健康”之间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在模型建构中我们将其相应路径系数固定为零;同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防御方式可能是个体健康的重要预测因子,而个体健康的三个不同侧面也相互关联,即社会健康影响其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又会影响个体生理健康,个体社会健康对其生理健康也存在一定预测效应.据此,我们提出了如图1的假设模型(模型1).

表1 不同防御机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相关系数(r值)

图1 模型1路径示意图

2.2.2 模型检验

对模型1进行检验,发现有若干条路径系数并未达到显著水平,对模型作进一步修正后得到模型2(见图2).模型2与模型1拟合指数(见表2)均不是很理想,而且模型2中“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与三个内生变量之间的路径均不显著,提示这两种防御机制可能并不能有效预测个体健康状况.因此,考虑将其排除在外源变量之外,重新建立模型3(见图3),根据修正指数和t值作进一步修正后,得到模型4(见图4).

图4 模型4路径示意图

图2 模型2路径示意图

图3 模型3路径示意图

对上述4个模型做系统比较发现,模型1、2和模型3、4属于非嵌套模型,其模型比较应重点考察交叉效度拟合指数(ECVI)和阿凯克信息准则(AIC)两项拟合指数[10],其值越小说明越好.由表2可知模型3、4在这两项指标上都远优于模型1、2,一方面说明其与数据拟合情况更好,另一方面也再次提示我们,“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对个体健康状况的预测效应可能并不真实存在.模型3和模型4各项拟合指数(见表2)均较为理想,表明这两个模型与数据拟合较好,但模型3和模型4属于嵌套模型,根据嵌套模型比较原理,模型4增加了1个自由度,相应的χ2增加了1.18,远小于临界值6.63,并未引起χ2的显著恶化,因此认为增加1个自由度是值得的,即模型4拟合情况优于模型3.综上,我们选择模型4作为本研究的最终模型.

表2 不同模型的拟合指数

2.2.3 结果分析

由图4可知,不成熟防御机制对个体社会健康存在显著而直接的负向预测效应,效应值为-0.48;不成熟防御机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直接预测效应为-0.29,同时不成熟防御机制还通过社会健康为中介间接预测个体心理健康,中介效应值为-0.48×0.76=-0.3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36/(0.36+0.29)=55.38%;不成熟防御机制对个体生理健康不存在直接的预测效应,其对生理健康的预测完全通过“心理健康”的简单中介作用[11]及“社会健康-心理健康”的链式中介作用[11]实现,其中简单中介效应值为-0.29×0.84=-0.24,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48×0.76×0.84=-0.31;成熟防御机制对个体社会健康存在显著而直接的正向预测效应,效应值为0.36;成熟防御机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直接预测效应不显著,其预测效应主要通过“社会健康”的简单中介作用间接实现,中介效应值为0.36×0.76=0.27;成熟防御机制对个体生理健康的直接预测效应不显著,其预测效应完全通过“社会健康-心理健康”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实现,中介效应值为0.36×0.76×0.84=0.23.不同防御机制作用于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路径及效应分解见表3.

表3 不同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健康状况预测效应分解

3 讨论

3.1 “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与大学生健康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对大学生健康各侧面的预测效应均不显著.现有研究对此存有不同观点,有研究认为“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与个体健康存在显著负相关[3];也有研究显示个体健康与中间防御机制相关不显著[12];更有研究认为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间型防御机制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13].研究者们之所以产生不一致的结果,可能与所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同有关.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处理某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时,能充分考虑其他因变量及其效应的存在,所得结论可能更为科学合理[5].另外,DSQ问卷在国内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显示,在原属“中间型防御机制”的诸多条目中,“制止”和“回避”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上有较大因子负荷,而“期望”、“假性利他”和“解除”则在“成熟防御机制”上有最大的因子负荷[14],也就是说,对于国内被试而言,原问卷“中间型防御机制”可能同时包含了成熟与不成熟两种不同性质的防御机制,这或许是本研究中间型防御机制对个体健康预测效应不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

3.2 “不成熟防御机制”及“成熟防御机制”与大学生健康的关系

本研究表明,成熟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健康的各个侧面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效应,不成熟防御机制则对大学生健康的各个侧面均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这与以往研究结论是较为一致的[1][15-16].但本研究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以往研究只是以相关分析或方差分析的方法分别揭示了不同防御机制与个体健康三个不同侧面之间的直接关系,缺乏对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中介因素的考察.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发现,在不同防御机制与大学生健康的关系中存在大量的中介作用,如不成熟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除直接效应之外,还存在社会健康的简单中介作用,而其对大学生生理健康的影响则完全通过心理健康的简单中介作用和“社会健康-心理健康”的链式中介作用实现;成熟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完全通过社会健康的简单中介作用实现,其对大学生生理健康的影响则完全通过“社会健康-心理健康”的链式中介作用实现.可见,除对大学生社会健康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外,不同防御机制对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都或多或少通过各种中介作用实现,这是以往研究未能充分揭示的.

另外,已有研究虽已注意到并简单探讨了个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却始终未能将其当作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与个体防御机制的关系,以致所得研究结论存有较大局限性.本研究突破以往研究局限,将大学生健康的三个不同侧面作为一个整体置于同一模型中,系统考察其与大学生不同防御机制间的关系,从而为我们从整体上揭示不同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健康的作用机制,以获取更有价值的研究结论提供了可能性.

3.3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发

如上所述,成熟防御机制对大学生健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不成熟防御机制则对大学生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有研究表明,经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使个体成熟防御方式使用增多,不成熟防御方式使用减少[17].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使大学生形成更为成熟的防御机制,以有效提升其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功能.如,国内外研究显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较高的理想抱负和自我概念水平对大学生成熟防御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18-19],这或许为我们在实践中有效促成大学生成熟防御机制的形成提供了某些有意义的启发.

〔1〕李艳兰.适应不良大学生A 型人格与防御方式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4):444-446.

〔2〕肖立群,傅升华,陈洪来,等.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患者的防御机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4):395-396.

〔3〕冯怡,张燕敏,薛筷明.中学生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2):130-132.

〔4〕WHO. Constitu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 Public health reports, 1946, 61(35): 1268-1277.

〔5〕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7.

〔6〕BOND M, GARDENER ST, CHRISTIAN J,et al. Empirical study of self -rated defense styles [J]. Arch Gen Psychiatry, 1983, 40(3):333-338.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15-120,35-45.

〔8〕路敦跃,张丽杰,赵瑞,等.防御方式问卷初步试用结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2):54-56.

〔9〕许军,王斌会,胡敏燕,等.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研制与考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1):65-68.

〔10〕柳恒超,许燕,王力.结构方程模型应用中模型选择的原理和方法[J]. 心理学探新,2007,27(1):75-78.

〔11〕PREACHER KJ, HAYES AF. Asymptotic and Resembling Strategies for Assessing and Comparing Indirect Effects in Multiple Mediator Models [J].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2008, 40(3): 879-891.

〔12〕罗云.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09,24(4):106-107.

〔13〕尤红,杨穗红,孟宪璋.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防御机制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3):192-194.

〔14〕李宁,张河川,赵虹,等.防御方式问卷在4309名大学生中的测试[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3):100-102.

〔15〕梁斌,苏春蓉.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5):669-671.

〔16〕孙轻骑,张同延,泮建良,等.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与潜在人格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65-167.

〔17〕SINHA, BK, WATSON, DC. Predicting personality disorder traits with the defense questionnaire in a normal sample [J]. Personal Disorder, 1999, 13(3): 281-286.

〔18〕李宁,涂星光,赵虹,等.大学生防御机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6,17(3):227-229.

〔19〕杜志丽,贺思辉.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及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2):145-146.

猜你喜欢
防御机制生理个体
防御机制在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中的中介作用*
打破生理“平衡”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前后防御机制的对照观察
大学生防御机制及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