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医疗心理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13-01-21 17:02王磊苏倩陈晶晶王珊珊熊波
中国疗养医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野战官兵队员

王磊 苏倩 陈晶晶 王珊珊 熊波

(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海勤疗养区,310002)

军队心理服务工作是促进官兵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环节,是增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科学性的重要体现。演习中,野战医疗所着眼于伤病员和医疗队员的身心健康,认真研究野战条件下心理服务的特点和规律,将心理服务纳入医疗救治系统,开设战地心理服务室,构建心理救治链,不断提高野战条件下心理服务水平。以下是主要做法及思考。

1 做法

1.1 着力于疗治结合,构建野战化条件下心理服务系统遵循战场心理救治的原则,打造心理救治链,构建野战化条件下心理服务的三大子系统。一是构建心理教育与训练系统,提高心理防护能力。心理教育与训练的内容做到了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相吻合,与任务的不同时期的特点相吻合,与任务期间的实际生活相吻合[1]。在演习前适应性训练阶段,开展“战时心理伤防治”、“心理自助与互助”等专题系列讲座,编写并下发《野战条件下心理卫生知识手册》、《野站条件下心理伤防治手册》等资料,组织官兵学习心理知识,掌握心理常识,增强自我心理保健和主动求助意识,提高心理免疫力,防止不良情绪在团体中扩散。此外,通过组织观看真实残酷的战争纪实录像和以往演习录像资料,进行战场情境的心理体验性训练,开展摸黑辨药、蒙眼输液、模拟伤员收治等特殊训练,使队员感受战场氛围,消除战斗恐惧,增强战场心理承受能力。用好临战训练平台,把心理训练贯穿到临战训练的全过程。

组织战备等级转换,组织在类似战场地域集结、展开、收拢,模拟战场可能出现的生活空间狭小、水电紧张、洗漱洗澡不便等情况,开展战场环境的心理适应性训练,帮助官兵迅速适应环境,进入战场状态。通过实战化模拟训练,逐渐消除队员对实战环境的不适应和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2]。二是构建心理评估与监测系统,提高心理预警能力。野外军事人员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整个群体容易出现高危心理问题,必须运用科学手段进行甄别。演习中专门配备了TR-09型中国军人心理健康测评仪,采用无线蓝牙双向通讯方式,通过遥控器进行团体测评。区分不同时期、不同地点,采用不同的量表组合,诸如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量表(TSQ)[3]等量表,获取队员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度以及当前心理状态等数据,建立心理档案,静态普查和动态监测相结合掌握队员的心理状况。另外,对于重要岗位的队员进行跟踪性的心理咨询与训练,通过访谈、放松、生物反馈训练、催眠等方法,在确保不出任何问题的前提下,提高心理应激能力,激发自身潜能,更好地完成演训任务。三是构建战时心理应急保障系统,提高对战时心理疾病的救治能力。抽组1名精神科医生、1名心理咨询师、1名护士组成独立的心理专科治疗单元,配备精神科专科药品,制定诸如战时精神病、急性应激障碍、睡眠障碍等战时心理疾病的急救及护理措施,快速、有效地处理单纯心理伤伤员。

1.2 合理配置现有硬件资源,打造野战心理服务室 演习中医疗所配发一顶卫生帐篷用作建立心理服务室。心理服务组通过在帐篷中央悬挂投影幕布的方式,将帐篷划分为多媒体宣教区和心理咨询与治疗区,合理利用有限空间,实现了在有限空间内心理服务室的多功能化。多媒体宣教区配备电脑、便携式投影仪、TR-09型团体心理测评仪各一台,开展心理卫生宣教、团体心理测评、多媒体影音资料欣赏、音乐治疗、集体放松等项目;而心理咨询与治疗区配备了沙盘工具箱、急救药箱、行军床、简易沙发、户外团体心理活动箱等设备,主要开展催眠、个体心理咨询、沙盘游戏治疗、团体心理活动等项目。此外,还在帐篷内悬挂了多幅心理挂画,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有利于各项心理服务的开展。

1.3 充分应用人力资源,建立心理骨干队伍和心理服务网络 在野战条件下进行心理服务必须依靠一支结构合理的心理骨干队伍[4]。医疗所把握所内老队员心理稳定、女队员细心温柔、新队员新鲜感强等特点,在人员配备上以老队员牵头、女队员为主、新队员补充,在医疗队下设的8个组室中精心挑选了15名有心理学资质或对心理学感兴趣的队员担当心理骨干,构建了所有网络、组有骨干、人有依靠的心理骨干网络。通过组织心理骨干培训,加强队员心理动向和行为观察,及时发现异常心理问题,确保演习安全。结合任务转换、季节转换、环境转换等敏感时机,专题组织心理形势分析会,心理骨干汇报组室心理状况,组室汇总全组心理情况,野战医疗所利用心理形势分析会,专门分析医疗所整体心理态势,及时掌握当前团体士气、凝聚力、精神面貌等状况,深入分析官兵心理需求,预测官兵心理活动和变化趋势,确定重点干预人群,及时确定心理服务、心理干预和重大心理问题应急处置预案等。

2 思考

在历时两个月、执行两个不同的任务的演习训练中,先后在演习前适应性训练期间、第一个任务执行前、第二个任务执行前分别对野战医疗所全体队员进行SCL-90的测试,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员比例由适应性训练期的11.64%,降为执行第一次任务前的4.18%,最终降为执行第二次任务前的1.27%,3次测评的SCL-90总分分别为122.67±28.65、110.34±24.32、99.68±20.76。因此,野战医疗心理服务有利于伤病员和队员的身心健康,在开展心理服务时,应将心理服务与思想政治工作、医疗救治工作[5]、优势资源结合在一起,共同为伤病员和医疗队员服务。主要有以下3点体会。

2.1 与思想政治工作联动,提高心理服务工作的有效性野战医疗所是军事化管理的团队,思想政治工作是医疗所正规管理的重要环节。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向政工部门提供建议,利用军人大会、支部大会及训练讲评等时机,通过举行誓师动员、出征仪式等形式,不断激发官兵的正性心理能量;配合政工部门构建图书音像室、野战网络室,简易野战心理行为训练场,让官兵在活动中放松身心、改善心理稳定性、提高部队凝聚力;搞好伙食保障,合理安排训练,利用野战淋浴车让官兵洗上热水澡,组织小型战地生日祝福活动,送上一碗生日面,满足官兵归属与爱的心理需求,鼓舞士气,引导官兵保持坚定意志和积极心态,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保证相对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同时根据气候条件提前做好防护工作,使官兵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6]。

2.2 与医疗救治工作联动,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将心理服务融入战场伤病员的救治中,是适应“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提高战场救治效果的手段之一[7]。演习中除了借鉴战伤分级原则,抽组心理专科治疗单元,按照轻中重的程度区别分类治疗单纯的心理伤病员外,还将战场心理服务延伸到床边,组织所有护理人员强化护理心理学学习,掌握基本心理咨询技能,力争做到护理工作开展的同时,为伤病员开展心理服务。心理服务组与临床医生共同商讨病情,伴随伤员战伤救治工作开展心理服务,重点针对肢体伤残、功能丧失等躯体伤引发的心理问题制定心理干预方案,开具心理处方、执行心理护理和治疗措施,实施伴随心理保障,把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综合考虑共同救治,做到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运用,达到最佳的救治效果。

2.3 与优势资源联动,提高心理服务的多样性 利用野战医疗所的现有优势资源,扩展心理服务手段。用好远程会诊平台,利用重大节日、队员生日等时机,与后方医院、基地开通家属亲情热线活动,通过视频画面和通话,使官兵获得强大的外部支持;借用外部优势资源,引进心理恢复车,深入前线为伤病员实施音乐治疗、催眠治疗等伴随心理保障;利用野战政工局域网建立心理咨询网,心理骨干逐人定期值班,在待命集训期、执行任务期、任务转换期及任务结束后等不同阶段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服务[8],全方位地、立体化地提高野战化条件下心理服务能力。

[1]尚秀花,唐云翔,王铁权.非战争军事行动人员心理健康服务保障[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0):946-947.

[2]胡小南,王与荣.医务人员战斗应激心理调适与训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91.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23.

[4]庞世伟,周莉,曹二刚.加强军队心理服务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1,7(2):83-84.

[5]刘士敏,范顺良,苑宏.组织基层部队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2,20(6):438-439.

[6]周丽春,王筱欣.维和集训期间官兵心理素质的培养[J].西南军医,2012,14(3):550-551.

[7]彭文胜,杨国斌.第二炮兵部队心理卫生工作现状分析与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24(4):283-284.

[8]邢红艳,张笋.维和任务区环境因素对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神精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8(4):299-300.

猜你喜欢
野战官兵队员
英国装备的CH-47正在进行野战吊运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武警部队野战文化小分队『强军故事会』巡演
小小野战兵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关于“西北野战兵团”称谓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