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越 张广海 宋珊珊 谢思环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中国南海旅游开发探析*
王新越 张广海 宋珊珊 谢思环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南海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区,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无论是从捍卫南海主权,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人民海洋旅游需求,还是从改善南海军民生活条件等方面来看,南海旅游开发意义十分重大。南海独特的区位、良好的自然环境,较高的旅游资源品位都为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应以三沙市的设立为契机,大力推动南海旅游发展。应重点开发热带海洋观光、潜水健身、休闲渔业、科普探险、国防教育等旅游产品,并通过建立良好的运作机制与保障体系促进南海旅游开发顺利进行。
南海;旅游开发;旅游产品
中国南海也被称为南中国海,濒临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五省(自治区)及香港和澳门两个行政区,南北长约1800km2,东西长约900多km,海域面积350万km2,按国际海洋法规定属于我国的管辖范围约为210万km2,相当于我国海洋国土面积的2/3。在广阔的南中国海上,分布着众多岛屿、沙洲、环礁、暗沙和浅滩,它们共同构成了南海诸岛。南海诸岛北起珠江口大陆前缘大陆坡上的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到黄岩岛,共有岛屿、礁滩、沙洲230多个,由北至南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目前在南海四大群岛中,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上有台湾驻军,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上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在中沙的黄岩岛上有菲律宾驻军,在中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上生活着少量中国居民,其他岛屿只有临时停留的渔民和科考人员,以及非常驻军。
(一)南海旅游开发是捍卫南海诸岛国家主权的有效途径之一
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神圣的领土,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并由中国政府最早进行管辖和行使主权的,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是不可争辩的。[1]然而自从20世界60年代以来,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觊觎我国南海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与优越的区位,开始寻找各种借口并采取派兵抢占等各种手段侵占我国南海岛礁,直接导致南海诸岛中由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中国大陆控制的有8个,台湾占1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已多达45个,与此同时,美国、日本、印度三国各怀意图插手中国南海问题。近期越南又妄图通过《越南海洋法》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纳入所谓越南“主权”和“管辖”范围内,菲律宾也在南沙中业岛建幼儿园,世界已经将南海主权问题推到风口浪尖,中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捍卫南海主权,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责任与义务。
海洋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摇篮,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经济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趋重要,因此各国在海洋领域的竞争也不断加剧,我国南海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中国南海拥有以石油为代表的丰富的矿产资源、渔业资源,并且是国际贸易的主航道,经济意义与战略意义显而易见,客观的说,谁掌握了南海的制海权,谁就控制了整个东亚与东南亚的经济命脉,因此南海主权问题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目前,海洋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并已经成为与城市旅游、乡村旅游并列的世界最受旅游者喜爱的三大旅游形式之一。南海诸岛拥有230多个岛、礁、沙、滩,气候宜人,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应以三沙市设立为契机,通过南海旅游开发巩固国防,向世界宣示南海是中国的神圣领土,通过南海旅游为游客提供身临其境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有利于中国南海其他岛屿问题的解决。
(二)南海旅游开发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国南海岛礁众多,生态系统具有海岸滩涂、湿地、河口、海岛、珊瑚礁、红树林、上升流及大洋等各种生态系统,并且这些生态系统存在一定脆弱性,一旦被破坏则很难在近期恢复,或者永远不能恢复。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南海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主要表现在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衰退、陆源污染促使近岸水体质量下降、填海围垦破坏海洋生态环境。[2]为了保护南海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资源、海洋生物多样性,选择在具有重要意义的滨海岸段或者海岛设立自然保护区,是对南海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因此,对南海进行旅游开发必须要在对其生态环境进行积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开发的基础,也是旅游开发的目标之一,通过旅游开发,尤其是通过生态旅游区的建设,促进南海生态环境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旅游开发获得的收益也可以为保护区建立与维护提供经济支持,自然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又会促进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三)南海旅游开发有利于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海洋旅游需求
南海远离我国大陆,可以使旅游者从心理上彻底摆脱纷繁复杂的世俗,特别对那些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工作状态、疲惫奔忙于单调刻板的高楼大厦之中的都市人群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从2010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费国,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我国众多出境旅游者都会选择马尔代夫、印尼巴厘岛、泰国普吉岛、美国夏威夷等海岛度假休闲,中国南海旅游资源完全可以与这些世界级海岛旅游目的地相媲美。南海旅游开发可以为打算奔赴国外去体验欣赏美妙海岛风光的中国游客提供一个触手可及的、理想的目的地。
(四)改善南海军民生活条件
在南海除了保卫祖国南疆的解放军以外,还有600多名渔民散住在永兴岛、赵述、北岛、鸭公等岛礁上,虽然政府已经给这些渔民免费配装柴油机发电,每月给一定的柴油补助,还可以享受补给船送淡水与食品、医生巡诊等服务,但是从总体上看,这里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还是比较落后。而旅游开发需要为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服务,与此同时这些服务设施也可以为南海官兵与当地居民提供服务,改善南海艰苦的生活条件。也可以通过南海旅游开发为当地渔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增收机会,通过为游客服务增加渔民收入,提高渔民生活水平。南海旅游开发也可以带来明显的外部经济效益,推动岛礁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吸引外来投资,刺激和带动三沙经济发展,进而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南海经济协调发展。
(一)三沙市的设立将大力推动南海旅游开发
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进一步加强我国对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的行政管理和开发建设,保护南海海洋环境。三沙市是中国政府对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宣示主权的重大表态,也是国家在南海问题上长期战略考虑的结果,表明了中国政府维护南海诸岛主权的决心。特别是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兴岛,其面积为2km2,是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岛上热带植物茂盛,主要有麻疯桐、椰子树、羊角树等。永兴岛经过近30年的建设,已经建成邮电局、银行、商店、气象台、海洋站、水产站、仓库、发电站、医院、图书馆、宾馆、饭店等生产和生活设施。其中邮电局既可以办理邮政业务,同时也承担西沙群岛固定、移动电话及3G无线上网服务业务。岛上还建有环岛公路、机场、码头,有班机、轮船通海南岛,开发旅游条件已经成熟,可以作为南海旅游开发的基地。地级三沙市的设立为南海旅游开发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推动南海旅游迅速发展。
(二)南海区位优势突出,自然环境优美
世界上著名海洋旅游胜地主要分布在热带,如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马耳他,加勒比沿岸的墨西哥坎昆,美国夏威夷群岛,东南亚泰国普吉岛和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等。我国南海与这些海洋旅游区基本处于相同纬度,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南海濒临的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四省(自治区)及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从地缘上看,这一区域位于华南与西南旅游经济圈、港澳台旅游经济圈、东亚与东南亚旅游经济圈的结合部,同时也是亚太旅游圈的中心地带。[3-4]南海不仅在地缘上是亚太地区的海上枢纽,而且宜人气候,日照充足,全年宜游天数在300天以上,自然环境优美,绿树银滩风光如画,不仅是绝佳的避寒胜地,并且一年四季皆适合开展旅游。南海诸岛因距离大陆遥远,主要从事渔业及少量种植业,而使环境几乎没有受到污染;并且因气候条件适宜,植被茂盛,四季常绿,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康体作用。我国南海良好的自然环境,独特的热带风光与丰富的“3S”资源完美组合,能够满足游客观光游览、度假休闲、康体健身、科普探险等需求。
(三)南海旅游资源品位和稀缺程度均较高
我国南海海洋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并且资源品位和资源稀缺程度都较高。南海是我国唯一的、真正的热带海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珊瑚、鱼类、贝类及其他海洋生物不仅类多量大,[3]可观赏性强,而且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是我国其他海洋旅游区域无法相比的。南海海水颜色有深蓝、淡青、淡绿、杏黄,变幻莫测,让游客不禁感叹自然的神奇与瑰伟。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绝大部分是由造礁珊瑚所构成的珊瑚礁, 为海洋中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5]珊瑚礁本身五彩斑斓,绚丽多彩,尤其是红色珊瑚在海洋中格外引人注目,而在我国其他海域大部分只有白色珊瑚分布,因此在南海开发海底观光旅游项目优势格外突出。此外,在珊瑚礁水域蕴藏着丰富的鱼类资源,名贵鱼类即达数十种,也是渔业开发的良好区域。各色珊瑚碎片与形态各异的贝壳装点的白色沙滩是每个孩子梦想的天堂。南海不仅有珊瑚礁、红树林等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还有文昌鱼、中华白海豚等稀有动物,其吸引力独特,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在南海诸岛上还栖息着种类众多的鸟类,其中西沙群岛鸟类最多,在西沙热带海洋动物保护区栖息的鸟类有40多种、6万多只,可以满足人们与鸟类亲近的梦想。西沙诸岛上植物茂盛,有椰树、美人蕉、黄金梅,徜徉在绿树成荫的海边,抬头看空中翱翔的飞鸟,俯首见水里悠游的鱼群,尽享人生乐趣。
总之,南海开发旅游具有区位优越、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品位高、稀缺度强等突出优势,完全可以与世界一流的海洋旅游胜地相媲美。适合开发热带海洋观光、新婚蜜月、休闲度假、潜水健身、生态旅游、科普探险、国防教育等旅游市场。通过旅游产业集聚,推动交通业、餐饮业、住宿业、出售旅游装备和生活用品的商品零售业等其他与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旅游业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南海旅游产品设计应以“热带海洋生态旅游”为主题,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旅游产品体系,拓宽旅游产品开发渠道,以适应当前旅游者不仅期望通过旅游获得感官的满足,更希望能够实现其人性需求、精神需求、体验需求。
(一)邮轮旅游
南海是中国真正的热带海区,是中国最美的海区,是海水透明度和水色最好的海区,是珊瑚种类最丰富、造型最漂亮的海区。南海岛礁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但是面积普遍较小而且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环境容量有限,不适合在岛礁上开发游客众多的旅游项目。综合以上两点考虑,南海最适宜开发邮轮旅游。白天游客在邮轮上不仅可以尽情欣赏蔚蓝的海水、穿梭的渔船、广阔的天空,而且可以走下邮轮登上岛礁游览观光,到了晚上可以住在邮轮上远眺海上光火、仰望璀璨星空,这样既可以降低游客对海岛生态系统的影响,又满足游客游览南海的需求。
(二)热带海岛旅游
岛礁独特的热带植被,宜人的气候足以吸引大量大陆游客前往游览观光,更重要的是岛礁是海底、海面和海空旅游开发的重要基地。面对南海海岛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海岛旅游开发必须建立在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可以首先选择永兴岛、东岛、石岛、七连屿、美济礁等面积相对较大的岛礁进行调查与开发,再逐步向其他适合旅游开发的岛礁推进。南海海岛旅游可从岛礁、海面、海底和海空四个维度进行开发。以开发旅游的岛礁为依托,可以建立海上游船基地,为游客提供海上观光服务。珊瑚礁的主体部分和最精彩最值得观赏的部分都在水下,因此海底观光是南海最重要的旅游产品之一,开发初期可以采用海底观光船实现海底观光游览,游客在船上能近距离地观赏海底眼花缭乱的热带鱼群及绚丽多彩的珊瑚世界,非常适合那些不会游泳或者不想下海又想欣赏海底美景的游客。随着南海旅游业发展,在条件成熟的岛礁,可以考虑建设水上水下两层的海上浮动平台,为海底观光提供完善的服务。此外,可以开发直升飞机环礁旅游,从高空俯瞰壮阔美丽的南海。
(三)潜水与海底观光旅游
潜水是一种深受都市居民欢迎的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方法,潜水需求旺盛,中国目前潜水证持有者已有5万人,[6]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市场潜力巨大。南海海域水色透明度极高,三沙市附近的海域海水全年的透明度都高于20米,十分适合开展潜水旅游项目。近距离观赏珊瑚,与热带鱼嬉戏是潜水者最向往的旅游项目,在浅水区就可以实现这一旅游目的,旅游者需要具备游泳衣裤、浮潜漂浮衣、脚蹼、目镜和浮潜呼吸管就可以将头部长时间沉浸在水中享受美景;如果游客需要到海底观光则不仅需要潜水服、脚蹼、目镜,而且还需要氧气瓶、深潜呼吸管、腰围增重的铅块腰带和潜水教练。因此,为了满足游客不同的潜水需求,需要建立潜水基地或潜水俱乐部,为游客提供浮潜和深潜器材、水下专业摄影、潜水指导等服务。
(四)休闲渔业游
休闲渔业是一种集渔业、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兴旅游产业,满足了城市居民缓解工作压力,回归自然,体验渔家乐趣的旅游需求。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休闲渔业已逐渐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性产业,与此同时,中国受到世界的影响,休闲渔业旅游首先出现在广东、福建、浙江三省,而后在全国尤其是沿海地区蓬勃发展起来。南海历来是我国重要的渔场,鱼类资源十分丰富,被调查到的鱼类就有53种分属于30科47属,这里不但可以开展观光型休闲渔业旅游项目,也可以适合开发参与型和娱乐型休闲渔业旅游项目,[7]尤其是西沙群岛的永兴岛至石岛间千余米的平整浅滩水深只有一米多,适合热带鱼生活栖息,可以直接开发海洋垂钓旅游项目。
(五)科普探险与国防教育旅游
我国南海丰富多彩的热带生物、神秘瑰丽的海底世界、风光秀丽的岛礁,不仅是人类探究热带海洋奥秘的天然课堂,可以建设科研科普基地,而且对寻求新鲜刺激探险旅游者来说也具有无穷魅力。南海探险旅游必须在保障游客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同时也需要对参与者的野外生存能力、防范危险、救助知识进行培训考察后,再准许开展。在开发科普探险旅游的同时,中国南海也是开展国防教育的前沿阵地。美丽富饶的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世代生活在这些岛礁上的渔民共同捍卫的,他们坚忍、乐观的精神,会深深地感染每位游客,使他们自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通过南海旅游开发,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增强旅游者的国防观念,把三沙市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基地。
(六)特色旅游商品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经常要需购买一些日用品、旅游纪念品、免税商品等。而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可以体现一个区域的旅游形象,给旅游者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地方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不仅有利于区域旅游品牌形象的树立,而且也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链的完善,增加就业机会,加速旅游产业发展。因此,设计开发具有南海特色的旅游商品,也是当地旅游开发的重要任务之一。凭借南海独特的区位与热带海洋风光设计印刷邮品,供游客选购。旅游专业器材商店出售各种潜水装备,海上运动装备,海滩上休养用的各种用品。南海特色的服饰、海鲜制品、就地取材的工艺品、军事题材的旅游纪念品,也是南海旅游商品开发的重要方向。
(一)南海旅游开发协调机构的建立
开发南海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需要建立专门的南海旅游开发协调机构,开发初期可以以三沙市旅游局为依托建立南海旅游发展规划与管理中心,就旅游开发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制定南海旅游开发系统规划。
(二)南海旅游开发的市场运作与招商引资
为确保南海旅游的有序开发,取得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的多重效益,借鉴马尔代夫的做法,可由政府授予某个旅游开发公司一定时限的特许权和经营权。获得经营权的旅游开发公司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与旅游开发与经营能力,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宏观指导下,开发和经营某一岛礁或者某一旅游产品。
(三)南海旅游产品促销与宣传
树立独具特色、形象鲜明的南海旅游形象,创建“魅力南海”旅游品牌,联合营销。运用报刊、杂志、报纸、网络、电视台、广播等形式宣传南海旅游品牌。通过国际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博览会、旅游产品推介会,印发各种宣传资源、画册,拍摄并播放南海旅游电视、电影作品等形式,向国内国外广泛宣传南海旅游资源的优势与特色。联合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及香港和澳门对南海旅游进行开发,整体营销旅游产品。
(四)南海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政府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导向密切相关,旅游业的发展也将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政府应在遵守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制定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公共性服务、协调好旅游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的关系,为旅游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保障。南海旅游开发起步较晚,更需要国家、省、地方各层次的大力支持。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必将有效推进南海旅游开发的顺利进行。
(一)旅游信息服务
随着旅游消费者获取旅游信息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得与旅游相关的大量信息。此外,自驾游、背包旅游的兴起,以及旅游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共同推动了中国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迅速发展。面临这样的国内国际环境,构建中国南海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平台势在必行。通过这个平台,加强旅游信息沟通,将交通、景点、旅游产品等纳入南海旅游网,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介绍、查询、预定等多种功能的服务。
(二)旅游安全保障
旅游活动需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旅游产业、旅游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南海旅游开发必须建立南海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机构,负责对旅游安全进行管理及为突发事件确立应急预案,完善旅游紧急救援服务与旅游保险体系,增强南海旅游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三)旅游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完善是南海旅游开发必须首先突破的难题,必须构建海空交通网络,实现游客畅通往来。国家海洋局已经同意在西沙晋卿岛建立综合补给基地码头。南海海域综合补给基地码头项目也已经在论证中。西沙和南沙补给基地码头建成,可为南海旅游和渔业开发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开发旅游的岛礁之间与岛礁内部的交通也应逐步完善。此外,淡水供应、污水处理、供电、通信等设施应迅速建立以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8]
(四)健全旅游法律法规
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健全的旅游法律法规作保障。对中国南海这一广阔海域进行旅游开发,亟需出台旅游法律法规对旅游开发商、旅游经营者、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的义务与权力进行规范。
(五)完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南海旅游开发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完善的旅游专业人才体系是南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开设旅游职业培训班,建立旅游学校、旅游院校等多种渠道逐步建立。
[1] 任珂瑶.南海问题上的利益冲突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苏州大学,2011.
[2] 颜云榕,袁路,安立龙.南海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11):92-96.
[3] 朱坚真,高世昌.南海区域发展海滨旅游构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4):29-36.
[4] 张莉.中国南海发展滨海生态旅游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2,(11):75-77.
[5] 陈国宝,李永振,陈新军.南海主要珊瑚礁水域的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7, (4):373-381.
[6] 珊瑚海.黄岩岛:露出的仅仅是一点点[J].中国国家地理,2012,(6):34-41.
[7] 楼筱环.休闲渔业旅游内涵初探[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1):77-79.
[8] 夏林根.西沙群岛旅游开发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63-69.
AStudyontheTourismDevelopmentinSouthChinaSea
Wang Xinyue, Zhang Gguanghai, Song Shanshan, Xie Sihuan
(Department of Tourism, College of Managemen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South China Sea is China's unique tropical sea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rich tourism resources, and bright prospects of tourist market. South China Sea tourism development is significant in not only defending the sovereignty of South China Sea, but also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eeting the people's needs of marine tourism, and improving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soldiers and local fishermen. South China Sea has unique location, a good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igh-grade tourism resources, which offer a good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 establishment of Sansha City i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South China Sea. Tourist products should be focused on sightseeing in tropical sea, diving, recreational fisheries, science adventure, and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outh China Sea could be carried out smoothl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good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safeguard system.
South China Sea; tourism development; tourist product
F590.31
A
1672-335X(2013)01-0041-05
责任编辑:王明舜
2012-09-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培育项目“我国海岛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2012JDPY02)
王新越(1977- ),女,黑龙江省密山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开发与规划、区域经济研究。